建议/提案提出者: ;通州九三; 建议/提案号: 130
标题: 推进我区建筑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建筑业是我区的传统产业和富民产业,多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区的支柱产业,2013年底全区从业人员达28万人,成就了46个鲁班奖,通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建筑之乡”, 建筑业介于二产与三产之间,具有带动性、输出型特点,新一轮城镇化又为建筑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建筑业发展是我区经济提档增效的重要方面。

\r\n

    一、我区建筑业现状

\r\n

    1. 基本情况

\r\n

    至2013年末,通州共有建筑企业205家,其中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167家,劳务分包企业37家,涉及房屋建筑、装饰装修、设备安装、隧道管道等各类专业近40个,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配套协作体系。2013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90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实现增加值272.5亿元,占全区GDP的35.7%;上缴地方税收13.9亿元,对全区地税的贡献率达28.4%。全年在建施工面积1亿平方米,承建高层建筑4200幢,其中超高层建筑650幢;海外市场完成营业额1.8亿美元,期末在外人数2000人。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均布有施工队伍,海外市场分布在越南、新加坡、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r\n

    2.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r\n

    建筑业是一个大产业,我区在产业发展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r\n

    (1)产业门类狭窄,带动性差。

\r\n

    我区的建筑业几乎都集中在建筑施工环节,建筑研究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机械装备、建筑部品、建筑设备、建筑物检测修复等建筑产业链涉及不多,未有规模,更未形成产业配套和产业门类,建筑业属片面性发展。

\r\n

    (2)产业分工模糊,专业性弱。

\r\n

    从企业结构看,我区建筑企业整体表现为低、小、散,缺乏一批具有综合整合能力,能与国内外建筑承包商竞争的“旗舰型”企业集团,我区施工总承包企业占32%;专业承包企业占48%;劳务分包企业占19%,这种352的企业结构比较合理,但从业务量看,2012年总承包企业占比85.3%;专业承包企业占比13.7%;劳务分包企业占比1%。呈现专业分工的不足,不利于做精、做专、做强。再从不同资质等级企业贡献率分析,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产业集中度还偏低,现以浙江绍兴为例,一级以上企业完成产值的占比高出我区7个百分点。产业没有达到先进“塔式”结构要求。

\r\n

    (3)业务能力不强,成长性低。

\r\n

    我区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中,房建和市政企业占比分别为65%、28%,合计93%,导致非房屋建筑业务比重严重偏低,“铁公基”等专业领域拓展缓慢,无力承接大型或科技含量较高的机场、铁路、高架、港口、冶炼等项目。除南通四建外,几乎没有建筑企业能进入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总承包领域。同时,我区建筑施工市场主要分布在南通及邻近地区,如苏州、上海、南京等地,除北京、新疆、东北传统市场外,多年未有大的拓展,2012年省内外业务占比为64:36。对国外市场缺乏研究,国际化能力不足,占比不到1%的境外业务,都是劳务性输出。

\r\n

    (4)科技支撑不足,竞争性衰。

\r\n

    科技创新意识不足,无科技人员、无科研经费、无科研项目的“三无”企业较为普遍,工法、专利不多,建筑业的发展仍依赖密集的劳动力投入,在国内外的“高、大、特、异、新”等高端建筑市场难有作为。

\r\n

    (5)企业管理落后,风险性高。

\r\n

    部分企业内部还存在权责不明确、管理不科学等弊端,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与创新。一些 “家族式” 企业的个体户特征明显,企业的发展栓系在一个人的“腰带”上,决策的科学性得不得保证,现代企业制度及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难以推行,企业的决策风险较大。一些企业采取被个体老板挂靠的危险式经营模式,风险是企业的,赚钱是老板的,安全是工人的。加上多数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不足,很多企业处于高风险的状态。

\r\n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r\n

    我区的建筑业存在的问题有历史性原因,也有政策性原因,更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r\n

    1. 发展思路缺乏高度。普遍存在重业务规模扩张,忽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情况。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缺乏战略性思考,弥漫着“小富即安”思潮,满足于做企业主,不去争当企业家,满足于今天的盈利,不去追求百年事业。大多数企业没有规划,没有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呈现“小车不倒只管推,推到哪里是哪里”的混沌状态。

\r\n

    2. 经营模式扩大风险。我区众多建筑企业的运营模式为项目制,属内部分包模式,这种项目式分割,导致企业在管理、人才、技术方面减少了投入,缺乏积累,长久以往,企业除了资金积累,就没有其他积淀。同时,由于分包或挂靠,企业时刻面临法律、经济、信誉等风险。

\r\n

    3. 人才队伍遭遇瓶颈。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五支队伍的强大和匹配,企业家队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我区建筑业企业家队伍与保持“铁军”产业地位还有差距。企业经营人才队伍即项目经理人队伍较大,但懂技术、善管理的优秀项目经理不多。企业管理人才队伍更是平平谈谈,没有出现相关领域的管理专家,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标准化管理、绩效管理、流程再造等未达到体系性导入。科技人才队伍更是缺乏,一些三级资质企业谈不上人才队伍。产学研合作不广,导致企业的攻关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建筑技术工人队伍呈不稳定状态,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等,择业方向正在改变,普遍存在“用工荒”现象。

\r\n

    4. 支持政策效果不大。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我区的建筑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建筑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通政发〔2010〕34 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区建筑业发展的意见》(通政发〔2011〕52号),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发展建筑业的重视和促进建筑业发展的决心,但政策总体的力度不大,有些执行也较麻烦,政策效果打了折扣。

\r\n

    三、对我区建筑业发展的建议

\r\n

    建筑业在我区的地位突出,在基础尚存但优势渐去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探讨和大胆实践。

\r\n

    建筑业发展的目标就是快速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其途径一是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配套,形成成本、质量、工期、效益相协调的产业体系。二是加快施工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品牌、技术为支撑,整合经营资源,形成定位准确、分工清晰、相互支持的 “企业系”。三是探索发展新型业态,努力形成建筑业与工业、建筑业与金融业、建筑业与物管服务业等业态融合。我们认为发展建筑业需要实现四个转变,即经营方式由注重产值扩张的数量型向注重质量的内涵型转变。产业形态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型转变。目标导向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r\n

    1. 提升发展理念。一要有“不进则退”的意识。竞争法则是淘汰制,不会有“一朝得益,终生享受”行当,忧患意识是企业经营的第一意识。要向“中”字头、“国”字号的建筑企业看齐,把发展理念、经营模式、技术工法等学习借鉴。二要有现代企业的理念。加快实现建筑业的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相关部门要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建立法人治理体系,企业要尽快推行现代经营管理机制,使经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三要有现代建筑的考量。建筑是多产业门类、多学科领域的集合,现代建筑集成了当代多种产业发展成果,建筑业要从富民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四要有品牌观念。“建筑铁军”的品牌是通州建筑共享财富,品牌要历久弥新必须赋予新的内涵,各企业要努力创建自己的品牌,要有做成“百年老字号”的胆识和毅力。

\r\n

    2.整合发展资源。一是组建“企业系”,以资本为纽带,构建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多个企业集团体系,打造通州建筑业多个“航母”编队。二是发展施工配套体系。通过业内投资和招引完善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审计)相配套工程咨询服务体系。三是发展新型建材业。通过项目孵化、产业招商、技术合作等途径,发展新型建材、建筑部品、建筑装备、施工机械、物管系统等产业。

\r\n

    3。强化科技支撑。科技引领未来已成为共识,建筑业不再是“泥灰+汗水”的营生,我们要把科技成果应用和科技研发作为我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产业层面,要把通创建筑研究院建设成为整合产业发展资源,引领建筑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在产业发展研究、产业链延伸、技术研发、企业孵化等方面做出特色。在企业层面,要把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技术推广应用作为战略举措,紧跟建筑业发展方向,大力提高科技投入,充分利用国家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发的费用享受税前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积累企业的知识产权。广泛应用现代技术装备和先进工法,提升业务能力,在绿色建筑、智能化建筑领域和智慧城市及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捕获新机遇,展示新风采。

\r\n

    4。重视发展战略。一是产业的发展战略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对建筑业发展进行宏观研究,确定我区建筑业发展目标、路径,构建未来的产业体系,建议在高新区规划建设建筑科技研发基地,在石港科技园内规划建设建筑产业科技园。现阶段要合理调控建筑施工企业数量和结构,重点培育扶持特级资质企业的“企业系”集团,开展企业升级提档活动。培育和壮大专业承包商队伍,努力使专业承包产值接近或达到总承包产值。二是企业的发展战略方面,要关注建筑业业态发展,努力实现各种业态的融合互通,在能力建设上,要从“施工承包商”向“建筑承包商”的拓展。企业要开展SWOT分析,评判企业战略类型,确定战略目标,制定KPI指标体系和战略路线图,适时引入外部投资者,努力成为公众公司。

\r\n

    5。夯实经营基础。一是加强企业管理。要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和经营模式,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再造管理流程。强化风险控制,加强项目评审和合同评审,强化过程管理,切实提高企业运行质量。二是拓展专业领域。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在交通、水利、市政、铁路、城市轨道等建设项目中寻找新突破,积极承建路桥、环保、消防、照明、钢结构、古建筑、装饰装修、防腐保温、地基基础等具有高附加值的项目,达到“做专业的事,做成专家的事”,不断丰富专业领域,努力形成特色和品牌。三是延伸产业链。建筑施工企业通过控股、参股,投资与建筑有关的产业,如房地产开发、勘察设计、工程咨询、检测检验、建材制造,建筑装备、楼宇管理等,增强抗风险能力。

\r\n

    6。政府加大支持。一是区委、区政府应将建筑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与工业经济一样进行季度分析点评和年度考核评价,及时解决建筑业发展的引导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健全建工局驻外办事机构数量和提升工程管理能力,加强政府对开展区外建筑市场的业务指导和宏观管理,与当地政府机构及社会各界沟通协调,积极为建筑企业在外地发展提供服务和帮助。三是制定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制度。尽快制定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目录,将我区具备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列入预选承包商目录,招标时具有优先权,积极扶持本地建筑业快速发展。四是发挥行业协会协调作用。建筑行业协会属半官方机构,要为建筑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及时发布产业政策和行业动态,积极组织行业活动,搭建总承包企业项目信息区内共享平台,畅通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开展行业调查,分析建筑业发展态势,汇聚企业诉求,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五是对建筑产业发展进行财政扶持。对企业间的资产重组、业务重组进行指导,对因重组发生的税费给予优惠和财政补助,与“中”字号建筑企业组建混合所有制的,给予专项奖励。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按照我区有关人才引进的激励政策和项目政策给予支持。在产业研究、企业孵化、科技研发、建筑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给予项目经费支持,用建筑企业新增税收部分奖励给企业用作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专用设备购置等支出。对通州建校培养通州籍的建筑新人,如项目经理人、建筑技工采取政府买单方式。六是帮助解决资金瓶颈。相关部门要积极架构银企之间的沟通桥梁,协调金融机构在授信额度、质押融资、贷款发放范围等方面对建筑企业给予支持。

\r\n

    7.严格行业监管。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文件精神,加快市场化改革,加强建筑市场监管,规范工程主体行为,强化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开展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建筑市场和质量安全行为评价,建立开放式的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诚信档案,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建筑市场信用环境,为建筑业良性发展创造公平氛围。

承办单位: 主办: 建管局 协办: ;住建局;
答复日期: 2015-04-30
答复内容:

 

九三学社:

贵社提出的《推进我区建筑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您提出的建议很好,随着建筑业快速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我们将从如下几方面推进建筑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坚持把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优先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主要抓以下几点:一是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争创国家级工法。二是大力支持省级绿色示范区建设,以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为载体,重点研发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努力形成先进工艺标准。三是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智能化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集成和推广应用,全面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四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建筑产业现代化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壮大建筑企业领军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尽快构建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人才支撑体系。五是继续发挥四川盛大建筑劳务基地作用,鼓励建筑企业共享劳务基地资源,建立长期稳定协作关系。

二、积极做好调研工作,为企业发展谋出路

围绕影响建筑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确保企业符合新资质标准,我们将积极到企业走访调研,找准改革突破口和着力点,以及资质换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企业资质能够顺利就位。同时,进一步激发新常态下建筑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积极做好宏观研究,从全局的角度,为通州建筑业更快更好发展谋出路。

三、大力拓展专业领域

按照扶优扶强、做专做精的原则,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跨地区、跨行业收购、兼并、重组等形式,走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路子。主动适应国家投资重点转移及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形势需求,加快向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赢利能力强、带动力大、投资回报率高的专业领域转移,积极捕捉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商机,努力提升在交通、水利、市政、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施工能力。加快培育熟练掌握建筑产业现代化核心技术的设计企业,鼓励传统建材企业向预制构件和住宅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转型,发展壮大一批部品生产企业。2014年,全区专业产值占比达到建筑总产值的16.1%。2015年,我们力争将这个比值进一步提高。

四、强化政策扶持

前两年,区政府连续出台了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扶持奖励力度逐步加大。在这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五、协助解决资金瓶颈

建筑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和通州的支柱产业,通州是享誉全国的“建筑之乡”,但在发展中遇到了融资规模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贷款期限难以匹配企业项目资金需求短缺等困难,制约了通州建筑业的做大做强。当今“一带一路”的建设为建筑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公共项目的PPP模式和2014年成立了的南通首个产业基金—鲁班基金也将给建筑业带来重大战略机遇,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支持企业突破资金瓶颈。

六、强化诚信系统建设

针对您提出的有关“严格行业监管”的意见,南通市已经开通建筑市场信用监管平台,对南通地区的所有企业进行监管(劳务企业除外)。我们也会更加认真地建立企业和人员的诚信档案,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建筑市场信用环境,创造更好的建筑市场氛围。


 

通州区建筑工程管理局

                                            2015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