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政协兴东镇工作委员会; 建议/提案号: 189
标题: 关于传承宗教文化服务地方发展的提案
建议/提案内容:
    宗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生活习俗、文学艺术、建筑绘画,观光旅游等方方面面,它与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和人民思想意识、道德规范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对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
    但当前宗教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宗教和宗教文化缺乏了解。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博大精深,具有优秀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得到了数以亿计人的信奉,但我们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党的宗教政策不知或是知之甚少,有的甚至将宗教与迷信、邪教混为一谈,严重制约了对宗教文化的挖掘利用;二是宗教文化的社会功能没有彰显。近年来,全区各地加强了宗教活动场所建设,可以说镇镇都有宗教场所,除部分重点场所外,绝大多数场所普遍存在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现象,场所的功能仅满足于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生活需要,但宗教活动场所总体文化氛围不浓。如人们进庙,只限于烧几柱香、许几个愿,以求神灵庇佑,对佛教文化中的文化传承、教化功能、警示功能等作用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与宗教人员学识修养有关,难以通过弘法传道、场所服务等有效形式将宗教文化中诸如的“抑恶扬善、济世救人、平等博爱、和谐共处”等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三是对宗教进步文化的挖掘、保护不够。我国宗教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一些有特色、有影响的宗教文化得不到挖掘和保护。宗教文化研究力量比较薄弱,特别在挖掘利用宗教优秀文化与当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以及将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到城镇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对外文化交流、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等整体规划中的研究层次还比较浅。  
    充分认识并深入挖掘宗教文化中的和谐资源,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强对宗教文化资源的研究和保护。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宗教部门和文化部门应加强对各宗教思想进行研究、挖掘,对一些有着重要价值的宗教文化古迹、名人轶事进行收集、整理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保护,使之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有效成分。
    2. 加强对宗教文化的建设和宣传。宗教文化中有着积极进步意义的元素,很值得弘扬。利用宗教活动场所,把各类有益的因素通过各种形式加以宣传,并转为正能量,引导广大信众培养良好精神境界、保持心理和谐,促进人际和顺、人心和乐,以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乃至于全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
    3. 加强宗教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素质影响着信教群众的信仰水平。一个好的宗教教职人员能感染和教化一大批信教群众,使宗教文化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必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高素质宗教人员队伍,加大宗教人才培养引导力度。
    4. 利用宗教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要打造特色,为城市建设服务,完善场所功能,为旅游发展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承办单位: 主办: 民族宗教局 协办: ;文广新局;
答复日期: 2015-06-23
答复内容:

政协兴东镇工作委员会:

1.加强宗教教职人员培养,发挥带头引路作用。针对我区宗教界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人才匮乏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对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的培养力度。一是进修深造提高文化素质。基督教界选送了3人去省圣经学校学习,已按立1名副牧师,2名长老,另有30余人参加南通市传道人员考试,领取了传道证;佛教界每年都选派年轻僧尼去佛学院学习。二是启用年轻教职人员。近年来,我们培养、引进和启用了一批中青年教职人员,有10多处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由中青年教职人员担任,这批中青年教职人员启用以来,我区宗教界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三是提高宗教界人士的政治待遇。我们积极培养推荐宗教界有影响、社会上有威望、学识上有造诣的宗教界人士参加社会政治活动,2012年市、区人大、政协换届,产生南通市宗教界政协委员1人,区政协委员5人;2010年,南通市佛教协会换届,耀来(南山寺)当选副秘书长;另有3人担任区青联委员。四是做好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根据国家宗教局《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我们对全区宗教教职人员进行了资格认定,经省宗教局审核,目前我区佛教界共认定55人,基督教认定5人,道教认定2人。

2.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挖掘弘扬宗教文化。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宗教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做好场所文化的保护。一是指导场所做好资料收集。利用开展星级宗教活动场所认定的契机,推动场所加强档案室建设,加强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近两年,我们协助和指导香光寺和禹稷寺出版了介绍寺院的刊物。二是开展宗教文化行活动。2013年,我们会同区文联和区佛教协会联合开展“弘扬佛教文化,助力和谐发展”的佛教文化行献策出力活动。通过对寺院的楹联、建筑、雕塑、书法等研究、交流和探讨,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寺院宗教文化。三是开展讲经说法活动。讲经说法是宣扬宗教知识、弘扬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一方面把好讲台关,对基督教场所每周礼拜的讲课内容严格把关,杜绝异端邪说的滋生,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外讲经交流,提高学识造诣,2013年10月,江苏省在苏州重元寺举行讲经工作研讨会暨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我区刘桥普缘寺能学法师作为南通市代表之一参加了研讨会,他交流的“弘扬普门利益,践行人间佛教”,荣获交流会二等奖。

3.打造精品场所,树立宗教界良好形象。近年来,我们不断推动宗教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场所各项功能,使得通州的宗教活动场所一处一风景,成为推动通州旅游发展的重要窗口。南山寺自2006年易地兴建以来,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建设到位,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翠薇楼、药师殿、地藏殿、通州塔等多个建筑已投入使用,藏经楼建设方案已经过规划论证,即将开始实施建设,南山寺和南山湖的完美融合已成为城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开沙岛江心寺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岛上与乒乓球训练基地相辉映的一大景观;东社慈云寺积极打造古树文化,仿明清风格的黄墙黑瓦建筑格局成为通城北部的一大亮点;此外二甲香光寺、兴仁普昭寺、刘桥普缘寺、兴东天竺山寺、圣光堂、先锋基督教活动点等场所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建、新建或扩建,宗教活动场所面貌得到较大改善。通州区各宗教活动场所在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慈善公益活动,服务社会,今年,各宗教活动场所组织宗教界人士为尼泊尔地震灾区群众祈福,为尼泊尔和受影响的我国西藏灾区群众捐款8万余元;相关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和谐关爱基金”,开展扶贫济困、助残助学、赈灾救难、修桥铺路、关爱老人、调解矛盾等公益慈善活动,为农村特困家庭、伤残病人、贫困学生提供资金、物品等计10多万元。


 

通州区民族宗教事务局

2015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