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3-08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0年,我区在南通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务公开办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国家、省、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坚持“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以公开促效能,以公开促服务,以公开促和谐,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与民互动中不断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基本情况
(一)健全机制,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我区着力从组织领导、机制制度、监督考核等方面入手,全面、深入、有序推进工作落实。
1 .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对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切实加强了对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区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能,先后组织召开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座谈会、培训会,并多次组织人员上门进行督办,推动了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2 .完善机制制度。 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公开目录》, 2009年出台的《通州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通州区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制度》等五项制度的基础上, 坚持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列入各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效能建设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运用到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之中。结合效能建设,全区各镇区园、各部门、各单位普遍建立了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社会公示、首问负责、一次告知等工作制度和机制。
3 .强化监督检查。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明查暗访制度,对公共服务部门或窗口开展经常性检查;聘请特邀监督员、社会监督员、义务监督员47名,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重要内容,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不按公开制度办事、“暗箱操作”或搞假公开,只公开不承诺、只承诺不践诺等行为,坚决追究责任。
(二)突出重点,推动政府公开行政。
今年以来,我区坚持只要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只要是涉及行政许可的,只要是人人应该遵守的,只要是需要社会监督的,都必须公开。
1 .公开重大决策。 我区长远发展规划、年度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重点工程建设、重要工作开展等重大决策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政府工作报告》在广泛征求部门、单位建议意见的基础上,利用政府网站发布信息,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建议意见,集思广益,使《工作报告》充分反映民情、顺应民意。公开新上项目、城乡规划、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等的决策程序、过程和结果。在“十二五”规划、城市建设及重大项目立项等工作中,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与参与,有效促进了各项措施的落实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2 .延伸公开触角。 进一步深化以镇级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为重点的基层政务公开,加大对涉农重大政策、法律规范、基层民主政治等信息的公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征地补偿、涉农补贴、扶贫救灾资金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项的公开;注重公开劳动保障、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群众高度关注的信息。目前,全区19个镇、两个工业园区全部实行了政务公开制度。
    3 .狠抓公开载体。 区政务公开网截至目前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0386条,更新信息18832 条。其中:政府文件326件,重要会议169次,重点工作404件,政府人事任免172 件,工作报告52件,应急管理123件,发展规划41件,法律法规186件,统计信息41件,动态信息5026条。同时,通州政府门户网站数据更新量达到17590条,访问量达286   余人次。
(三)拓展形式, 深化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内容多、牵涉面广、时效性强,我区注重公开的深度和广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拓展了政务公开的有效形式。
1 .实行新闻发布。 2010 年,我区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完善,通过召开政府、部门新闻发布会,让社会和公众及时了解政府的重要工作和事项,及时发布群众关注的热点信息, 及时澄清一些虚假和不完整的信息。区物价局制订了新闻发布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及时向通州市民通报最新物价形势、政策信息、价格行情。在今年水价调整过程中,通过召开价格听证会、新闻通气会等形式,对相关政策内容进行了充分宣传,确保水价调整工作最终平稳到位。
2 .完善查阅场所。 为切实保障广大市民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进一步完善区档案馆、图书馆、行政审批中心等公共场所的政府信息查阅点,统一制作标识牌,并配置电脑、桌椅等设备,供市民和群众随时查阅。区档案局全年共接待查档2800多人次,调阅档案3000余卷次。
3 创新公开形式。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公告栏、电子显示屏、领导信箱、999民生热线、公众监督栏目等载体,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发布和查阅渠道。 邀请镇、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在线访谈32次, 解答和回复网民提交的各类问题   多个。 组织999民生热线直播及“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活动80余次,6名副区长走进直播室,活动 共发放宣传资料11196份,接待群众2136人(次),接听电话341个,接受咨询、投诉、建议828件,当场答复、解决问题658个, 公众监督接受建议咨询投诉10887件(次)、领导信箱办件数达到1112条。今年以来,共受理依申请公开115件,申请内容主要涉及征地拆迁、子女入学、行政处罚等,目前所有信件均已答复,平均答复工作日为7日。
(四) 强化措施,推动工作全面落实。
为了提高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促进面上工作全面落实,我区注重人员培训教育,严把信息审核,提升服务水平,保证政府信息安全、有序公开。
1 .提高人员素质。 通过座谈会、培训会、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加强培训教育,使全体工作人员掌握了国家、市、区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查阅途径,信息公开监督和申诉渠道、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方法等等,为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了保障。同时,注重搜集各方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系统功能,特别是对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单位,及时组织上门培训、派人指导,确保各单位“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和“政府信息公开管理系统”正常运行。1220日到23日,区电子管理中心与政务公开办联合开展了一次检查活动,就政府网站建设、内容保障工作、信息系统安全等情况对各单位进行了面对面指导,全区政务公开工作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2 .做好保密工作。 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的通知》,切实加强全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在日常信息发布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政府信息发布原则,认真履行信息公开审批程序,做到“公开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公开”。我们还结合召开会议、上门督促指导等形式,组织保密局等部门强化各镇区、各部门的保密意识,要求各单位在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效率的同时,严格执行保密审查制度.
3 .提升服务水平。 日常工作中,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对纸质文件一一进行梳理,科学分类,合理布置,便于市民和群众查阅。在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大厅、窗口单位设置触摸屏,及时提供便捷服务。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让广大市民了解信息公开条例,树立政府开明形象。对咨询较多的问题,有意识地加以归纳整理,提供整合的信息服务,受到了广大市民及群众的欢迎。
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本年度收到公众的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32件,并一一作了满意的答复。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本年度全区各级政府和单位未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取任何政府信息公开费用。
四、复议和诉讼情况
本年度全区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事件。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从信息公开的内容看,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够全面,与公众的利用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各部门公开较多的是属于业务类的具体行政为的依据、条件和结果,而对于规划计划类的信息公开的较少。特别是有部分应当公开的信息由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信息公开工作认识上的偏差而未被公开。
(二)从信息公开的渠道看,不同渠道的公开内容不够均衡。 目前,政府信息的公开渠道偏重于网上公开,忽视了纸质政府信息的主动报送。各部门向区行政审批中心、区档案馆、图书馆三处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主动送交信息目录及内容不够全面、及时,难以形成公开信息集聚和查询效应。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宣传,深化认识。 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引导,深化认识,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同保障公民权益、转变执政理念、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强各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深入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二)加强领导,充实力量。 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和推动,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基本走上正轨。为落实好常态化管理,在政务公开办公室设立专职工作人员,在区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全区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及时更新公开信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三)抓好重点,促进深化。 突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点,在深化、完善、巩固和提高上下功夫,加大“真公开”的力度。同时,要求按照有关规定,根据效能建有关要求,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并在工作质量、态度、时效等方面作出承诺,不断增强工作透明度。突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点环节,继续优化办事服务,对各项信息公开进行进一步细化。
(四)加强督促,强化考核。 利用上门督办、实地检查、网上信息统计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抽查,特别是对部分进度相对缓慢和公开信息不完全的公开单位加大督促力度,做到“依法公开,真实公正,注重实效,有利监督”,在信息公开中防止搞形式主义和应付式的工作态度。同时,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