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人民政府2007年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07-11-07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全国政务公开办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和《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精神,进一步强化领导,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在上级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基本情况
  1、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机制。为使政务公开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我市着力构建政务公开长效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一是加强和完善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及时充实和调整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各镇、开发区、市直各部门也分别充实和调整了相应工作机构,做到了领导、机构、人员"三到位",形成了市、镇、部门三级联动的政务公开网络。二是建立健全公开制度。我市通过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责任、审议、评议、反馈、备案和监督等制度,努力促使政务公开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规范建设,提高政务公开质量。积极推进由一般事项公开向重点事项公开、结果公开向全过程公开、自定公开内容向群众点题公开"三个转变",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一是公开的内容更加充实。制定下发了《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对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制度等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市直有关部门和各镇根据文件精神,按照组织健全、制度严密、标准统一、运作规范的要求,做好政务公开内容存档备查、备案等工作。各镇还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制定各自贯彻意见,做到不仅公开经济社会发展、财务开支等情况,而且对扶贫救济、宅基地审批、土地征用、工程招投标等情况进行公开,为村务公开带好头。二是公开的时间更加及时。针对公开项目的不同情况,确定公开时间,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固定性工作长期公开。通过不定期的督促检查,现大部分单位都能够自觉地、及时地进行公开。三是公开重点更加突出。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权、钱、人、事"等事项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从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和便民服务三个方面入手,加大推行政务公开的力度。各镇、各部门按照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编制完善了政务公开目录,不但使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及责任人更加明确,而且使公开工作更易接受评议、检查和监督。
  3、用好载体,完善政务公开形式。在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栏这一基本公开形式的基础上,按照便利、实用、有效的原则,认真创新政务公开的新载体、新形式,使政务公开的形式灵活多样。一是拓展公开形式。依托政府门户网站,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网上政务公开。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了政务信息、政务公开等专栏,内容涵盖法规规章、政府文件、招商引资、办事指南等政务信息资源。通过印发办事手册和一次性告知单,以及设立政务公开专栏、办事大厅等形式和渠道向社会公开,为群众提供常年的便利服务,让各职能部门的运作情况置于"阳光"下,防止了"暗箱"操作等问题。各单位都在群众便于观看的地方设立政务公开墙或公开栏。所有"窗口"单位都将行政许可、执法和收费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供的全部材料,印成"告知单",在办公场所摆放或上墙。一些审批、执法部门还积极推行决策和执法听证会制度,有力地促进政务公开不断向群众关注的敏感问题、敏感事项推进和延伸。
  4、强化监督,确保政务公开落实。在狠抓内部制约机制的同时,重点抓好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一是强化督查制度。将政务公开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机关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进行检查、考评。严把公开内容和项目关,既防止该公开的不公开,搞半公开、假公开,又防止不该公开的乱公开。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集中专项检查与日常考核检查相结合。充分发挥机关作风监督员的作用,通过定期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听取监督员反映有关情况,为政务公开建言献策。同时,公开监督举报电话,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积极反映公开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公开工作更加扎实、有序开展。二是推行定期通报制度。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定期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近期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努力做到政府和公共资源配置等重大事项都公开进行,规范运作。市委、市政府还提出要求,凡是重大决策,都要注意倾听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实行决策前的社会通报、公示,并在决策后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开。如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确定,先后经历了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把形成的初步方案向社会公开,再次征求群众意见,最后形成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得到了全市干群的普遍赞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市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单位的领导对推行政务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着怕失权,不愿公开;怕麻烦,不想公开;怕监督,不敢公开的思想。二是工作发展不平衡。还有少数单位领导对政务公开工作不够重视,工作进展迟缓,公开成效不明显。三是公开内容不够规范。一些单位在公开的内容中,办事的依据和职责多,公开办事的结果少,有的干脆不公开。四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还不够。一些单位被动接受上级检查的多,自觉进行自查和抽查的少,个别单位对查出的问题整改不够及时。新闻舆论监督也有待加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抓制度促规范。以建立定期汇报政务公开工作制为主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内容,提高公开质量。在确保全市应公开单位公开率达100%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公开形式、公开实效等规范化建设和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评议和考核制度、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报告等制度,促使我市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2、抓督查促落实。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强行政层级监督和专项督查。市政府监察、审计和法制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实施专项监督;政务公开牵头负责部门,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逐级开展督查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应公开单位进行明查暗访,通报督查情况,督促落实政务公开工作。二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人民群众的监督,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等社会监督的作用。在以完善投诉信箱、监督投诉电话等形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基础上,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政务公开监督投诉受理平台,畅通群众投诉渠道,进一步拓宽便民的监督形式和方法。三是规范政务公开监督员队伍建设,完善政务监督员工作机制,发挥政务监督员作用,听取工作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政务公开工作。
  3、抓重点促深化。一是突出政务公开的重点领域。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切合实际,稳步实施"的要求,在深化完善和巩固提高上下功夫,加大"真公开"的力度。特别是把与群众联系密切的领域、行政执法领域和涉及"权、钱、人"的管理领域作为我市推行政务公开的重点。同时,要求按照有关规定,对上述领域的行政事项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并在工作质量、态度、时效等方面作出承诺,不断增强工作透明度。二是突出政务公开的重点环节。继续开展政务公开目录编制完善工作,对市政府及其部门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责任单位等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继续优化审批办事服务,对各项办事指南的公开进行进一步细化。从办事者的角度出发,将整个办事流程详细告知群众,对每个环节的疑难作出说明解释。借助计算机网络手段,设置完整直观的政务办理服务指南,让群众一目了然,方便办事。探索行政执法过程中的权力约束机制,确保执法处罚公开公正。
  
  
               通州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