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13 0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 2017110日在通州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奋力拼搏、奋勇争先,经受住各种困难挑战和风险考验,创造了通州历史上又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全区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坚持发展为先,既抓总量速度,更抓质量效益,经济实力在转型升级中迈上新台阶
   经济质态显著跃升。 2016 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是 2011 年的 1.7 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2.2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670 亿元,保持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跨过 2000 亿元大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新技术企业达 159 家,全市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为 2.55% ,高新产业产值、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比 2011 年提高 12.1 18.7 个百分点。五年引进省 双创计划 项目 22 个,入选市 江海英才计划 项目 76 个,新增金融机构 19 家, 20 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区第 28 名。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突出调高、调优、调强,三次产业结构由 7.3 56.7 36 演进为 5.4 49.6 45 。家纺产业创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互联网 + 家纺 模式获国务院大督查表扬。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汽车配件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比 60% 以上。建筑业总产值突破 1600 亿元, 鲁班奖 总数 53 项,全国领先。建成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 7 家,入选淘宝村 11 家,新增 4A 级物流企业 9 家。建成绿博园、金土地等特色旅游景点 14 个,开沙岛跻身省级旅游度假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蝉联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区。
   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六大园区齐头并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五年引进重大产业项目 46 个,总投资 632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14.8 亿美元,瑞典宜家、美国德尔福、安费诺等 5 家世界 500 强企业落户投产。完成境外投资 6.1 亿美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国家试点、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稳步推进, 2016 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36.3 亿美元,比 2011 年增长 47.8% ,创成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坚持品质为要,既抓融入主城,更抓城乡统筹,城市建设在功能完善中展现新面貌
   空间格局全面拉开。 以大交通建设推动城市空间拓展、布局优化,兴东机场建成国际机场,沪通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宁启动车开通运行,先锋互通、通洋高速投入使用。建成对接南通主城 八横四纵 道路框架,新增国省干线公路 150 公里。中心城区西进南拓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拓展至 十一五 期末的 1.7 倍。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全面启动。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9% ,五年提高 7.3 个百分点。
   城市品质有效提升。 城市展览馆、市民中心、体育中心建成开放,南山湖公园、 一河两岸 世纪公园等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新增城市绿地 446.5 公顷。新建改造城区道路 136.5 公里。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 37 项、雨污分流管网改造 348 公里,基本消除淹水片区。更加重视城市空间色彩应用、地下空间利用,编制各类专项规划 15 个,城市家具街景有序更新。改造提升老小区 118 个,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改革城管体制,创成省优秀管理城市,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实现常态化。
   生态环境加快改善。 坚持 生态立区 理念,创成国家生态区。新建交通绿廊 180 公里,新增造林 9.7 万亩,林木覆盖率达 25.2% 。有效治理大气环境, PM2.5 浓度比 2013 年下降 31.8% ,空气质量优良率达 74.2% 。强化水污染防治,新增污水管网 336 公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 57.8% 。下大力气整治农村河道,建成水美乡镇 2 个、水美村庄 19 个、生态河道 60 公里。强化 五位一体 管理,农村环境面貌大幅改善。
  坚持民生为重,既抓提标扩面,更抓补短扶弱,社会事业在共建共享中取得新进步
   公共服务全面优化。 教育累计投入 114 亿元,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完成普通高中整合, 4 所普通高中全部达到四星级。新(迁)建中小学校 13 所、幼儿园 18 所,建成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强化政府办医职能,乡镇基层医院全部由政府举办。新(扩)建医院 11 所,全面完成 199 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稳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负担。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跻身省首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实施就业促进政策,新增就业 4.5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 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9.5% 10.6% 。实施社保扩面提标和 一卡通 工程,五大保险参保率 98% 以上,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分别为 2011 年的 1.9 倍、 1.6 倍。 5.2 万名被征地农民进保。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租房、廉租房建设惠及 1.9 万户,改造棚户区住房 1.1 万套、农村危房 6500 户,竣工交付安置房 873 万平方米。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深化平安通州建设,实施公共安全智能化工程,蝉联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区镇村三级法律顾问体系,跻身全国 六五 普法先进行列。健全大调解组织网络,成立 16 个行业(领域)纠纷调处专业机构,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完成基层安监所标准化建设,实施常态化、推磨式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坚持服务为本,既抓规矩规范,更抓担当落实,自身建设在职能转变中得到新加强
   作风效能加快转变。 优化整合部门职能,组建区经信委、卫计委、市场监督管理局、服务业发展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行政审批局,审批时限整体压缩 50% 以上。强化工作管理和组织,完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创新项目推进办法,政府各项重点工作有效落实。强化责任担当、突出为民导向,全力办好每年 10 件民生实事项目。高效完成土地例行督查整改、秸秆禁烧、控违拆违等重点难点工作。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 坚持民主决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环保、安监等领域执法力度。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所有办件实现全程监控。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5.1 万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发挥 公众监督 “12345 市民服务热线 等平台作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廉政建设持续加强。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和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两个责任 ,履行 一岗双责 。严格落实中央 八项规定 、省市区委 十项规定 精神,完成行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控 三公 经费支出。坚决抵制和纠正各类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廉洁政府形象进一步巩固。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自觉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紧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项目引领、接轨上海、创新驱动、富民增收四大任务,全力做好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 四区 建设步伐,打造 强富美高 新通州。
  努力在五个方面更有作为:
   —— 争当南通经济中心建设排头兵。要发挥靠江靠海靠上海的独特优势,强化 跨江合作、接轨上海 ,加强与上海、苏南在产业、创新资源、旅游、市场、交通等方面的对接,努力在融合、特色发展方面走在全市前列,成为南通建设上海 北大门 的关键节点。力争到 2021 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1500 亿元,规模工业产值突破 3500 亿元,建成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
   —— 争当南通交通枢纽建设主阵地。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南通大交通建设,全力保障对接过境高铁、高速、轨道交通、疏港通道以及空港建设,强化与南通中心城区、长三角地区及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大区内交通投入和组织力度,全面构建现代交通体系,以更加突出的交通优势奠定发展优势。
   —— 争当南通创新之都建设领头羊。要积极策应南通中央创新区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作用,加快构建以南通高新区为核心、科技园区为载体、创新型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网络,努力营造全市最适宜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促进人才、科技、金融等要素碰撞、聚合、裂变,快速提升城市创新 浓度 ,成为南通具有爆发力和引领力的又一创新极、增长极。
   —— 争当南通花园城市建设先行军。要全方位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提升,更加重视文脉传承和特色塑造,加快推进 三城同创 ,努力构筑 水韵通州、绿满通州、畅游通州 三大品牌,打造环南通主城区绿色生态门户和自然屏障。确保 PM2.5 浓度降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地表水优良比例等主要环境指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 争当南通民生幸福建设新标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导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关切、新需求。更加关注居民收入,着力完善富民增收体制机制,落实七大群体增收激励计划,力争到 2021 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6 万元和 3 万元。突出解决 看病、上学、养老 三大焦点问题,加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步伐。法治通州、平安通州建设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走在全省前列,群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满意度全市领先。
2017 年工作安排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8.5% 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 6% 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0% 左右,外贸进出口实现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 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 2.6% 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增量扩张存量优化
  突出接轨上海,全力以赴抓招商、攻项目、强企业,切实提升经济工作组织和服务效能,增强实体经济整体竞争力。
   深化对接服务上海。 坚持把融入、服务、配套上海作为主攻方向,深化对接,深度融合,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通,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成立接轨上海专门工作机构,制定落实 接轨上海三年行动计划 。开展 上海投资促进周 上海企业通州行 系列活动,主动承接先进产业、高端要素辐射,推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取得突破。
   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完善区镇两级招商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招商云平台作用,健全信息收集、项目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切实提升招商组织化程度。强化以商引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紧盯项目签约、开工、投产等关键节点,强化 旬协调、月会办、季点评 推进机制,切实提升项目服务效能。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强化大企业培育,推动优势企业增资扩股、兼并重组,推动金太阳纺织、海星电子等企业上市,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60 家。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确保实施超千万元技改项目 100 个以上,建成智能示范车间 5 个。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定期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力争新增小微企业贷款 20 亿元。认真落实国家、省降本减负政策,帮助企业减少税费负担、融资成本。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立企业家座谈会制度,落实企业服务代表制、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突出 一企一策 、分类帮扶,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巩固提升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 五联 审批模式,加快建立健全 互联网 + 政务服务 体系,全力推动行政审批标准化、扁平化、便利化。
   二、加快特色产业培育,促进产业集聚结构调整
  以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为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最有条件、最具优势的领域,加快形成具有通州特色的产业集群。
   培育制造业特色板块。 全面落实《中国制造 2025 通州实施纲要》,对接南通 “3+3+N” 产业体系,以重点园区为载体,高起点谋划打造两个千亿级、六个百亿级特色产业板块。南通高新区提升智能装备、汽车配件、新型储能装备及材料、电子信息产业能级;锡通科技产业园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滨江新区立足船舶海工、纺织新材料等产业,实施兼并重组,形成新的增长点;南通家纺城推动家纺产业扩链升级和生产工艺革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空港产业园加快引进航空新材料、飞机零部件等产业龙头型项目,着力建设长三角飞机维修改装基地;石港科技产业园加快培育自动化设备、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新业态。 依托江海智汇园、江海圆梦谷等载体,加快集聚科技服务企业,引进科技服务平台 3 家以上。强化政策支持,力争新引进金融机构 2 家、企业总部 1 家,新增主题楼宇 2 家。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进平东物流园、顺丰二期、宝湾物流、中通快递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培育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 幸福产业 ,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
   加快建筑业现代化步伐。 依托江苏通创建筑研究院,加强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集成应用,加快打造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支持南通四建、通州建总、南通新华等龙头企业深耕主业、拓展周边,重点在轨道交通、智能化、绿色节能等领域寻求更大突破。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努力巩固优势市场,充分挖掘新兴市场、境外市场,力争建筑业产值突破 1700 亿元。
   做靓畅游通州旅游品牌。 按照 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 的思路,编制通州全域旅游规划,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强化旅游精品路线策划推广,全年力争接待游客超 360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45 亿元。
   三、加快实施创新战略,促进动能转换发展提速
  充分发挥创新对发展的催化作用,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融合,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所挂钩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 50 项, 3 个项目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计划。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全区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
   大力推进招才引智。 充分发挥 + 人才新政叠加优势,着力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实施人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强化职能部门与创新载体协调联动。建立驻沪人才工作站,探索形成 上海孵化,通州转化 的人才工作机制。
   激发万众创新活力。 鼓励市场主体探索新业态、新模式,让千千万万的 微行为 ,汇聚成创新创业的 众力量 。推动新世纪大道众创集聚区走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之路。着力培育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打造更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四、加快花园城市建设,促进城市转型形象提升
  紧扣 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花园城市 的战略定位,推动城市由外延型向内涵型、功能型向生态型、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
   彰显城市内涵魅力。 加快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突出城市色彩、空间形态、本土特色等重点,加强规划把控,提升城市个性颜值。推动老城有机更新,继续实施老小区、市政路网、背街后巷改造,完成重点路段家具提升和楼宇亮化。加快高铁新城配套功能建设,打造南通西部城市副中心。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实施通吕运河、竖石河、运盐河西段等绿化景观工程,开工建设进鲜港湿地公园、定海湖生态涵养区,形成城市生态 内核 。完成 G15 G40 绿色通道提升工程,积极打造开沙岛等郊野公园,启动南通二环高速、通扬运河改线沿途景观带研究,扮靓城市生态 外环
   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优化城市交通环境,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加强秩序管理,严查交通违法行为。规范城区市容环卫秩序,严格城管综合执法,建成美食广场,切实解决城市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顽疾。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推动 政社互动 和社区 减负增效 ,促进社区回归自治和服务本位。
   推进特色镇村建设。 深化镇村规划布局调整,实现镇区控规、村庄规划全覆盖。市级中心镇完善功能配套,加快开发开放,逐步构建初具规模的城市形态。切实加强环南通周边集镇环境秩序管理。开展特色街区、村庄规划,推进新型社区发展,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五、加快富民强村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富民增收的主攻方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农业增效潜力,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以建设南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通州核心区为目标,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八大优势产业调优品种、提高品质、提升品牌。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扩大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规模。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支持村集体通过溢出土地租赁、土地流转服务,增加稳定性收入。整合镇村资源、资金,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农贸市场等集体物业项目,推动村集体抱团联合发展。加快经济薄弱村扶持项目建设,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把创业富民作为最大潜力,健全农民创业服务体系,支持农民自主创业、转移就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特色乡村经济,形成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土地股份合作社、富民合作社试点,拓展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共建共享民生改善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推动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发展 订单式 职业教育。加快学前教育改革示范区建设。实施教育装备信息化工程,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智能校园安保系统全覆盖。
   完善现代医疗体系。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成新的区级公立医院规划设计。推动 1 家中心卫生院建成二级医院, 85% 以上的镇卫生院达到省示范卫生院标准。加快实施智慧卫生工程。积极对接上海优质医疗资源,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扎实推进 十百千万 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利用效率,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丰富文艺精品创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倡导全民阅读,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优化区体育中心运营管理,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落实就业创业激励政策,缓解结构性就业供需矛盾。实施 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稳步实施社保扩面提标,推进社会保险全覆盖。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衔接,合理提高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逐步提高被征地农民保障水平。
   共建平安社会环境。 不断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 平安通州 建设层次和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二期工程,构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创成国家食品安全城市。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造为民政府。 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集中民智、集思广益,从群众实践中总结经验、指导发展。全力办好 10 32 项民生实事,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点问题。进一步发挥 公众监督 “12345 市民服务热线 栏目作用,倾听民情民意,及时回应群众期盼。
   打造务实政府。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倡导政府系统干部讲真话、办实事,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创新者撑腰。坚持守土有责,强化行政问责,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
   打造法治政府。 把依法行政贯穿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行政决策的程序规则。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主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打造清廉政府。 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两个责任 、中央 八项规定 和省市区委 十项规定 精神,切实履行政府廉政承诺。加大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力度,强化项目资金与工程建设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