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通州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1-01-15 18:02 累计次数: 字体:[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月12日在通州区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区长王少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回顾

过去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1+4”工作体系,细化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凝心聚力战疫情、稳经济、促发展,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7亿元,增长3.5%。

一、疫情防控精准有力。见事早行动快。组建“一办十五组”指挥架构,第一时间调整防控策略,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格局。及时设置集中医学观察点,72小时完成定点收治医院改造。全力做好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引导有条件企业紧急转产,为全市全省抗疫作出通州贡献。精准防全链控。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防控模式,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下沉一线,守牢入通大门、村居小门,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严格落实“四早”要求[1],创新采取“森林灭火隔断法”,迅速切断传播链,累计集中医学观察2092人,居家隔离3.5万人次,患者集中收治、康复清零。常态化不松劲。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细落实重点场所防控和重点人员管理,以“管得住”保障“放得开”。强化疾控力量配备,组建超600人疫情处置专业队伍,新设疾控分中心5家,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5个。

二、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抓项目扩投资。扎实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推行“链长制”招商[2],建立“4+X”集中评审机制[3],整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新签约重大项目31个。常态化开展项目季度集中开工活动,新开工重大项目22个,深南电路二期、展华电子等69个项目竣工投产。18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3亿元。恒科二期部分试生产,三期全面开工,总投资100亿元的四期项目正式签约。14个新基建、补短板项目列入上级盘子,争取政府债券额度12亿元。向上争取用地指标3445亩,盘活项目用地5467亩。优服务保主体。争分夺秒推动复工复产,打通产业链、供应链,4月底规上企业全部复工。精准落实各项减负降本政策,出台稳企业、保增长系列激励措施,拨付区本级扶持资金2.3亿元,减税降费超20亿元。常态化组织政银企对接,设立区属转贷服务机构,恒科新材料获银团贷款授信35亿元,制造业贷款增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应税销售分别增长6.2%、9%。工业用电量增长6.5%,全市领先。促消费稳外贸。举办“南通州·欢乐购”“苏韵乡情”休闲农业旅游(南通)专场等活动,发放消费券,加快市场复苏,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84家。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5家,应税销售增长25.2%,获评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出台稳外贸补充政策,支持企业转战跨境电商、线上参展,多措并举保订单、保履约、保市场,出口总额增长6.7%。

三、发展动能加速释放。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39%。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52个,江海储能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高新区“双创”工作获省政府表彰。新增省市智能车间7个、星级“上云”企业21家。引进高层次人才71名,入选省“双创计划”9个,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8万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3.98件,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省级验收。3家企业获省市质量奖,海星电子获首批“江苏精品”认证。产业质态稳步提高。主导产业加速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三大产业产值增长15.4%。国家集成电路零部件产业园正式开园,半导体光电产业园顺利落户;大地电气等优质汽车零部件项目落户;四方科技等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传统产业调优调强,策应江苏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建设,现代家纺走上区域协同发展轨道;建筑业施工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稳居全省前列。持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新(续)建规模农业项目168个,新建高标准农田2.9万亩,创成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重点改革统筹推进。系统集成“放管服”改革,49个跨部门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占比达99.1%,同时上榜“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基层“三整合”改革[4]全面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有序推进。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担保贷款、“政经分离”改革等试点,村级金融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清查盘活闲置国有资产3027万元,出台区属国企采购、运营等管理办法,经营性利润提升34.9%。

四、城乡面貌不断改善。互联互通乘势突破。南通新机场二甲选址获批,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铁建成运营,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轨交1号、2号线一期工程(通州段)双线贯通,宁通高速扩建、绕城高速通州段启动建设,通洋高速西亭互通连接线竣工通车。总投资40亿元的江海大道东延工程顺利开工。实施县道大中修16公里,新改建农路16公里、农桥27座。城市品质日益提升。金沙湾新区“四路一桥一公园一医院”[5]启动实施,面向未来的活力新城全面起势。城区更新步伐加快,高新区环境提升地块旧貌换新颜,江海、圆宏、金润大厦主体封顶,整治老旧小区2个。平潮滨江高铁新城开发建设全面展开,南通州外国语学校、港平路大桥等工程加快实施,南拓片区城市设计形成初步成果。新改建碧华路、银河西路等22条城区道路,完成市民广场、师范桥改造。竣工交付安置房134万平方米,铺设燃气管道6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9.4万平方米。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点位长制”[6],狠抓城市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治理,重拳推进秸秆禁烧禁抛,PM2.5平均浓度降至31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5%。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9座,新建村庄污水处理设施35个、污水管网26公里,消除农村黑臭河道102条,市考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Ⅲ类以上。扎实开展长江禁捕退捕,在全省率先实现重点水域“四清四无”[7]。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业18家,完成率全市第一。再生资源利用项目开工,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置中心建成投运。改造农村户厕4.1万座,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创成全国首批节水型社会示范区,新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9个,刘桥镇通过国家卫生镇验收,石港镇睹史院村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五、民生福祉日益增进。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千方百计稳就业,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建成开放,发放援企稳岗补贴1685万元,新增就业创业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5%。被征地农民“刚性进保”,城乡低保、基础养老金等民生保障持续提标,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市级统筹。退役军人“三基”建设[8]全面提升。健全防返贫长效机制,开展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推行财政补充商业保险政策,强村加油站项目落地实施。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77.4%,10件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如期完成,将首次接受人大代表满意度测评。新建改建扩建学校7所,运盐河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启用。中考均分居全市前列,高考本一上线率提高7.8个百分点。总投资13.8亿元的金沙湾医学综合体开工建设,2家卫生院新址启用。川姜、兴仁卫生院与市三甲医院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区人民医院成为通大附属医院,平潮中心卫生院创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新增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站75家,完成24家养老机构消防审验。文广旅电视云平台建成,忠孝博物馆通过省级备案。社会治理纵深推进。建成区镇两级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投用,实现热线一站服务、数据一图总览、网格一体联动。“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以超常力度推进安全生产“一年小灶”[9],深入开展“三年大灶”[10],“小化工”、危化品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全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70%以上。全国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省农业领域安全生产现场会在我区举行。建成农村应急广播体系。有效应对“8·29”强降雨险情。强化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构建非诉讼纠纷解决平台网络。公安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建成启用,新增智慧平安小区6个,公众安全感保持全省前列。

在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政府自身建设也取得新进展、实现新提升。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省市系列巡视巡察为契机,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检视短板不足,狠抓问题整改落实。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推行开短会、发短文,“四不两直”、微调研成为政府工作新常态。注重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优化行政决策流程,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78件、政协委员提案283件。多措并举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双下降”。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积极支持群团组织发挥作用,扎实开展对口协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入实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档案、气象、地方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慈善、助残、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业绩。

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逆势上扬,回暖向好,为“十三五”收官划上了圆满句号。“十三五”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推进“强富美高”新通州建设的重要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抢抓历史机遇,主动应对困难挑战,锐意改革争创一流,谱写了通州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十三五”,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经济质态持续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百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实现翻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00个,高新区获评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4.3:50.2:45.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36.5%。建筑特级资质企业、鲁班奖总数全国领先。实施重大产业项目63个,完成投资634亿元,追加投资、裂变扩张的二期三期四期现象蔚然成风。

“十三五”,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协调,城乡融合加速推进。兴东国际机场扩容升级,南通西站建成投用,新建铁路(高铁)53公里、高速22公里,区位交通实现历史性跨越。“一中心四片区”格局加速构建,城区建成区扩大到39.3平方公里。城东新区、银河新区人气商气加速集聚,老工业片区“退二进三”纵深推进,南山湖商圈成为城市新客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建成水美镇村27个、美丽宜居村庄160个,创成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十三五”,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底色愈发鲜明。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浓度累计下降32%、优良天数比例提高11.9个百分点,市考以上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城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紧盯环境突出问题清单,深入开展“263”“三河三行业”“散乱污”整治等专项行动,淘汰污染企业115家,通灵桥、川姜等区域性环境顽疾得到根治,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问题全部销号。实施生态文明工程130项,退出长江生产岸线1.5公里,获评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区和全市首个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十三五”,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全省领先。坚持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主战场,深化“区镇分设”“一区多园”改革,南通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在国家级高新区中跃升10位,川姜镇被确定为省级经济发达镇。强化大企业培育,新增“四上”企业963家,上市企业总数全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外经工作稳居全市首位。

“十三五”,我们始终坚持共建共享,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坚持每年兴办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近4.6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均超7.6%,14项民生保障标准接轨南通主城,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全部脱贫。新建改建扩建医院11家、学校40所,实施校安工程42.6万平方米。中高考屡刷佳绩。“智慧养老”覆盖率逐年提升。荣膺“中国曲艺之乡”。“扫黑除恶”纵深推进,城乡治理“一网统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各位代表,“十三五”,我们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这得益于区委的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鼎力相助。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驻通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通州发展的企业家、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实体经济面临冲击;重特大项目储备偏少,主力平台支撑不够明显,资源利用绩效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城乡发展、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均衡;本质安全、生态治理依然任重道远,风险防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抓落实还需久久为功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四五”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期。市委对通州提出“经济总量保持全市第一,高新区全省排名挺进前十五”的要求,区委明确了“着力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硬核区”的目标。分析宏观形势,“建设硬核区”我们有挑战更有机遇。当前,外部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但中央作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我们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产业链补链强链、嵌入价值链中高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面对区域竞争,“建设硬核区”我们有压力更有动力。苏南的发展速度,周边的赶超势头,使我们争先进位面临巨大压力。但交汇叠加的国家战略、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团结奋进的干群队伍,让我们再次走进“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窗口,拥有了追赶超越、比肩苏南的无穷动力。只有激发“狼性”基因、发扬“头狼”精神,始终以“争第一、创唯一”的劲头来对标审视、拼搏进取,把更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才能在新一轮竞合发展中抢占先机、拔得头筹。秉承强劲增势,“建设硬核区”我们有基础更有信心。近年来,我们聚力推进产业腹地、创新智谷、城市绿洲、幸福家园四大定位建设,突破了一批支撑长远的重大项目,培育了一批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点问题。通州的发展越来越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越来越具备蓄势突破的现实条件。只要始终保持舍我其谁的担当、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无前的冲劲,就一定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实现一番新作为,昂首阔步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

根据区委“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今后五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经济总量保持全市第一,高新区全省排名挺进前十五”工作目标,按照“三个全方位”要求,深化“1+4”工作体系,全面、深入、系统抓好落实,着力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硬核区,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通州担当,不断把“强富美高”新通州建设推向前进。

——突出转型提质,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全面融入长三角产业布局,大力招引龙头型项目,培育专业特色园区,持续壮大“一主一新一智”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信息技术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推动现代建筑、高端家纺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提升农业发展质效,增强现代化水平。到“十四五”末,确保对全市的贡献份额突破15%。

——突出创新驱动,集聚跨越发展新动能。发挥高新区创新主阵地作用,主动接受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策应南通创新区建设,加速集聚资源要素,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突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壮大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3%。

——突出绿色引领,巩固生态文明新优势。严把环保准入门槛,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补齐“气水土”治理短板,精准推进生态修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大幅减少,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巩固城乡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深化文明新风涵养,倡导低碳生活,打造美丽江苏通州样板。

——突出融合协调,提升城乡发展新面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围绕空铁枢纽规划建设,高品质推进金沙湾先行区和平潮滨江高铁新城开发建设,提升城市经济、人口密度,推动港产城一体化。抢抓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契机,完善城乡路网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推进更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

——突出富民惠民,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加快纾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完善多层次社保体系,养老、育幼、扶弱服务更加普惠精准、高效便捷。突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服务向数字化、品质化不断延伸。

——突出系统高效,推动治理效能新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政务服务精准度,打造“营商环境看通州”闪亮品牌。加快推进法治政府、诚信社会建设,积极发挥群团、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深化全要素网格化服务管理,坚持数字赋能治理,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2021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履职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我们将按照省市区委全会部署,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深化“1+4”工作体系,着力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硬核区,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现实条件,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市下达指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提质增效上再突破,全力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

坚持项目为王,质效优先,全力以赴抓招商、攻项目、强载体,增强发展后劲,形成更多有爆发力的新增长点。

在项目招引上精准发力。招商方向更精准,聚焦主导产业,建立完善“要素资源库”“项目信息库”,打好招商“组合拳”,新注册重大项目25个以上,百亿级项目有新突破。招商力量更精干,突出拼抢意识,选优配强专职队伍,锻造信息灵敏、紧盯不放的“狼性”招商团队。招商管理更精细,完善招商精准考核、定向考核办法,定期亮成绩、晒问题、明奖惩。

在项目推进上精准发力。突出落地开工,完善重大项目决策论证和专班推进机制,有效衔接前方招商与后方服务,提高签约项目注册率、注册项目开工率。突出过程管理,优化挂钩联系、任务交办制度,新开工恒科四期等重大项目不少于25个,深南三期、中民筑友等项目竣工。突出转化达产,紧扣设备投入、产出效益等核心要素,强化跟踪服务,推动四方节能冷链等项目投产达效,项目转化达产率不断攀升。

在项目承载上精准发力。坚持把园区作为项目建设主战场,加快构建“1+2+N”产业承载体系,推动政策资源向主力平台集中,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贡献率。高新区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零部件产业园、半导体光电产业园等“区中园”建设,确保全省排名挺进前十五,力争跻身前十强。平潮、石港加强规划引导和基础设施配套,集聚优势资源,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积极争创省级开发园区。各镇(街道)立足自身特点,强化与高新区信息共享、产业联动,盘活低效用地,提高工业用地亩均产出。鼓励金沙等有条件的镇(街道)发展都市工业综合体,为优质中小项目、税源项目提供承载空间。盘活存量项目建设用地超5000亩。

二、在集群集聚上再突破,全力开辟产业发展新高地

立足优势特色,集聚要素资源,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大力培育“一主一新一智”主导产业,支持龙头企业产业链垂直整合,引进配套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现代家纺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加快营销模式创新和品牌塑造,线上线下销售突破1000亿元。引导建筑业向数字、绿色和装配式建造转型,支持参与国内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智慧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新业态,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升1个百分点。优化“稳外贸”措施,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

着力壮大优势企业集群。突出梯度培育,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应税销售10亿级企业达20家,50亿、百亿级实现新突破。推进“个转企”“小升规”,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服务业企业50家。提升运行质效,支持技改扩能,实施超千万元技改项目100个。优化上市扶持政策,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家,报会2家。大力弘扬“坚苦自立、创新致远”通州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家以张謇为楷模,增强家国情怀,扛起责任担当。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政策供给,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梳理惠企政策清单,推行“免申即享”[11]。深化“一件事”改革,集成“套餐式”审批服务,加快实现“一窗办”“联合办”。常态化开展企业家座谈会,推行重点企业“一对二”挂钩服务[12],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理解、尊重、支持企业家成为价值坐标。强化金融保障,推动银行信贷服务提速降本,新增有效信贷投放150亿元。

三、在科技创新上再突破,全力锻造动能转换强引擎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高峰”“高原”“高地”并存的“创新矩阵”。

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主体。全面落实加计扣除、加速折旧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0家。深入实施科创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确保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市级科创企业5家。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拓展“科技镇长团”工作内涵,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28亿元。坚持质量强区,扶持企业争创省、市质量奖各1家。

培育智慧涌动的创新平台。突出高新区创新主阵地,加快江海智汇园、江海圆梦谷等载体专业化、市场化运营,引培科技服务机构,提高科创企业孵化率。筹建汽车轻量化、储能等技术研发平台,扩建国家电机质检中心。发挥中国(南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优势,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扩大“苏科贷”“科创贷”覆盖面,科技贷款余额超12亿元。

培育英才集聚的创新高地。出台“升级版”人才新政,深入实施“510英才计划”、通籍人才归雁计划,聚焦产业精准引才育才,集聚创新创业人才80名。高质量办好高洽会,完善科技金融扶持政策,促进创新人才、创业项目与金融资本更好融合。深化产业工人队伍改革,推行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实施新时代“通州工匠”培育行动,新增高技能人才1500名。

四、在接轨融合上再突破,全力提升城市发展集聚度

发挥环抱主城优势,加快城市业态、功能向现代化主城跃升,提升城市能级,打造近悦远来的宜居宜业新城。

加快空间融合打造城市标杆。坚持规划引领,围绕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修编,深化“多规合一”,划定“三区三线”[13],为发展赢得更大空间。打造重点片区,聚力金沙湾先行区开发,完善基础配套,加快布局教育、文体、康养等项目;平潮滨江高铁新城坚持安置优先、配套同步,新城老街联动,打造沪通协同发展前沿门户。完善交通体系,全力保障北沿江高铁、绕城高速、江海大道东延等重大工程,新改建S226、新金西路等11条主次干道。

加快产城融合繁荣城市业态。加强楼宇经济引导,推动大企业、大集团设立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总部,楼宇入驻率超70%,新增税收超百万楼宇2座。发展特色商贸,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培育消费新热点。发挥南通新机场、南通西站等交通枢纽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物流、临空产业、高铁经济,努力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

加快功能融合提升城市品质。做美城市景观,高标准打造金乐公园,见缝插绿布点口袋公园,让城市四季有花、步步见景。完善城市设施,新建公交站亭25个,改造胜利桥公交停车场。铺设燃气管线47.8公里、供水管网82公里,新改建城市雨污管网14公里。推动城市有机更新,适时启动运盐河周边综合整治,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深入开展交通秩序、背街后巷、住宅物业等专项治理,让城市经得起远眺,耐得住细看。

五、在强村富民上再突破,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市级示范村10个、先进村13个。

推动现代农业做优做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产品集中区建设,大力引培农业龙头企业,新上千万元农业项目20个,争创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稳定生猪、粮食产能,新建提标高标准农田3.1万亩。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大通州好大米、葡萄等品牌营销力度,新增“两品一标”[14]6个,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促进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争创全国乡村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推动乡村建设提标提档。加强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建设管理,扎实开展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实施1万户散居农户生活污水治理,新改建污水管网20公里、农村公厕42座。推进区域治水工程,疏浚农村河道111公里,治理黑臭水体31条。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15公里,新改建农桥29座。新增绿化面积2000亩。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开展被撤并集镇区环境整治,建成3个特色田园乡村、43个美丽宜居乡村。

推动农民口袋更鼓更实。紧盯建档立卡“不稳定人口”“边缘人口”,完善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深化农村集体资产改革,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一二三产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致富。扎实开展“百企联百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推动城市工商资本与农业农村资源联姻。50%以上村建设新型合作农场,建成强村加油站3个,确保村集体年收入均超55万元。

六、在常态长效上再突破,全力开创美丽通州新境界

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绘就“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通州。

坚持生产生活两手齐抓。大力推进绿色生产,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能,关停整治化工、印染等落后产能企业9家。立足“产业成链、物质循环”,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新增绿色示范企业2家。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更新新能源公交车52辆,规范投放共享单车6000辆。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扩建城区固废转运中心。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创建。

坚持治理提升同步发力。以整治促改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降煤、控排、抑尘和秸秆禁烧禁抛多管齐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85%。深化河长制、断面长制,开展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行动[15],保持市考以上断面达标率100%。推进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压降农药、化肥使用量,补齐固废处置短板,管控土壤风险。以创建抓提升,新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6个,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持管理执法协同推进。严明红线,刚性落实“三线一单”[16]管控,强化工业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结果运用,实行差别化约束政策。持续打好“增绿+治污+禁渔”组合拳,全力守护好长江生态岸线。严格执法,健全监管执法体系,加快构建水陆空立体、区镇村协同的监测监管网络。健全环保约谈、失信联合惩戒等机制,规范企业达标排放。深化执法亮剑行动,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从严从重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七、在普惠共享上再突破,全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互促并进、同步提升。

让民生保障更健全有力。全面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加大富民信贷支持力度和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新增创业就业1.2万人。突出应保尽保,深入推进参保扩面,社会保险参保缴费率超90%。完善各项民生待遇稳定增长机制。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强化低保动态管理,完善“急诊救助”快速响应机制[17],提升“残疾人之家”运营水平。

让公共服务更优质均衡。启动4所学校建设,新增省优幼儿园2所。深化集团化办学,加强名特优教师培育,推动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突出“人物同防”,强化重点地区来人闭环管理,加大进口冷链食品等货物监管。加快金沙湾医学综合体建设。实施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引培医卫人才80名。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推进医养结合,提高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完成经济困难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350户。繁荣精品文艺创作,围绕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办好系列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张謇精神,修缮开放张謇故居、张氏宗祠、张公祠,让张謇精神在通州故里传承放大。

让社会环境更和谐有序。深入开展系列平安法治创建,高点启动“八五”普法。发挥协商议事平台作用,提升基层协商治理效能。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推行“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高质量建成非诉讼服务中心17个。深化“智慧通州”建设,强化数据归集共享、研判运用和联动指挥,发挥区域治理“最强大脑”实战功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风险防控“四项机制”[18]。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有序化解政府性债务。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安全治理,坚决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健全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提升各类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各位代表,我们将坚持把自身建设摆在首位,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力打造“团结、务实、高效、担当、廉洁”的人民满意政府。

把团结作为动力之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确保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高效落实。持续优化“集体决策、协同攻坚”推进机制,大力营造心齐气顺、干劲十足的浓厚氛围。

把务实作为施政之基。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发挥“铁脚板”优势,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和法律顾问制度。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区人大、区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监督,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委员提案,持续提升政务公开规范化水平,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把高效作为履职之要。强化时间观念、效率意识,进一步调优状态、调快节奏、调高标准,让“快速度、高效率”成为政府工作鲜明标识。推行重点工作项目化、清单式、销号制管理,以更严格的绩效考核和督查问责提升效能。持续推进基层扩权赋能、减负增效,高效配置资源,不断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把担当作为干事之责。铆足干劲冲劲,用行动书写担当,用实绩赢得点赞。坚持以民意标尺衡量作风短板,用心用情用力扎实办好票决民生实事等民生项目。精准运用“三项机制”,持续治理“庸懒散”,坚决打通“中梗阻”,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尽责者负责。

把廉洁作为立身之本。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将全面从严治党融入全面从严治政始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防“四风”问题变异反弹,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动接受审计监督、司法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努力以政治好生态保障发展高质量。

各位代表,“十四五”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词语释义

1.“四早”要求: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链长制”招商:围绕“一主一新一智”三大主导产业,组建三个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领导担任链长,开展专业化、精准化招商。

3.“4+X”集中评审机制:由区发改委、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投资服务中心共同参与在谈项目初审。

4. 基层“三整合”改革:以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为切入口,推进镇(街道)综合配套改革。

5. 四路一桥一公园一医院:“四路”指金乐路、康富路、文昌路、金泰南路;“一桥”指金沙湾大桥;“一公园”指金乐公园;“一医院”指金沙湾医学综合体。

6. 点位长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设点位长,由所在地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7. 四清四无:“四清”指清船、清网、清江、清湖,“四无”指无捕捞渔船、无捕捞渔民、无捕捞网具、无捕捞生产。

8. “三基”建设:基层、基础、基本建设。

9. 一年小灶:指国务院对江苏省开展为期一年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10.三年大灶:指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11.免申即享:对出台的惠企政策,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

12. “一对二”挂钩服务:区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挂钩联系2家重点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 三区三线:“三区”指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三线”指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14. 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5. 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行动:“三消除”: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污水直排口、消除污水管网空白区;“三整治”:整治工业企业排水、整治‘小散乱’排水、整治阳台和单位庭院排水;“三提升”:提升城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新建污水管网质量管控水平、提升污水管网检测修复和养护管理水平。

16.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7. “急诊救助”快速响应机制:对因遭遇意外事件、突发重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启动紧急程序先行救助,待急难情况缓解或消除后补办救助手续。

18. 风险防控“四项机制”:采取风险研判、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风险防控责任四项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一图读懂2021年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