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新闻发布会

通州“三农”这十年——喜迎二十大专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2022-08-19 15:40:24
信息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字体:

1.jpg

8月19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在行政中心第十会议室召开通州“三农”这十年——喜迎二十大专题新闻发布会。央广网 、扬子晚报、南通报业传媒集团、南通广电传媒集团和通州融媒体中心应邀出席,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全文实录】

主持人(张达世):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今天南通市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召开通州“三农”这十年——喜迎二十大专题新闻发布会。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南通市通州区区委农办主任,通州区农业农村局、通州区乡村振兴局局长马锋;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花继东;通州区乡村振兴局专职副局长陈巧云;通州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马小莉。首先有请局长马锋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州“三农”这十年发展取得的成就。

马锋:首先,我谨代表南通市通州区农业农村局,感谢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通州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先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我国农业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开启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在这十年里,通州区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论述为遵循,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富民强村与乡村文明相互融合、基层建设和治理创新同步提升的通州特色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开创了“三农”领域“强富美高”建设新局面。

这十年,是通州区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的金色十年。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兴旺是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十年来,我们通过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大力实施品牌农业、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全面推进高效农业,促进了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现代渔业、生态畜牧、农旅休闲、加工出口六大产业高质量发展,跻身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农业综合出口商品产地、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连续7年获江苏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县(区),建成1个省级、 8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4家省级主题创意农园。到2021年,通州区拥有家庭农场343家,新型合作农场50家,市级上以龙头企业26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家,农民合作社707家,“米来事”“成稀”“金南丰”“渔湾水乡”等生态大米品牌、“奇园”“御润”等葡萄品牌在省内外评比中屡获大奖,季方萍家庭建立了江苏省唯一的芦笋种质资源圃和芦笋育种实验室,“骑岸大方杮”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市首建的县级智慧农业大数据云平台即将投入使用。绿博园、鲜花小镇、梦幻岛、忠孝园等成为网红打卡农旅景点。2021年,全区粮食亩产443.2公斤,比2012年增加0.43%;畜禽规模养殖占比达78%,比2012年提升44个百分点;池塘常规、特种养殖亩均效益2000元、3500元,分别比2012年增加1000元、1500元;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3.1%、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0%,分别比2012年提升9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7.59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7.18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56.27%、158.32%。

这十年,是通州区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卓著的金色十年。

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点。十年来,我们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大力实施“两成示范、村村整治”工程和“六个一”特色亮点工程,倾力打造美丽江苏通州样板。通过持续开展“四清一治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垃圾、清理沟塘、清理农业废弃物、清理无保护价值残垣断壁、加强公共空间治理、改变农民传统生活陋习)和农村户厕改造、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河道整治等专项行动,彻底改变了昔日农村生态和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呈现出一幅幅农业绿色生产、农村生态宜居的“村和景明”图,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达标率百分之百。2021年,全区207个涉农村(居)年中有119个村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160个村(居)试点生活垃圾“四分类”,卫生户厕普及率99.52%,204个村居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或接入污水管网、乡村户数治理率达到31.69%,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率达95%,基本消除了农村黑臭河道。通州区获评“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五接镇开沙岛村、石港镇睹史院村、东社镇东平村分别获评中国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苏最具特色乡村生态田园村。

这十年,是通州区乡村文明善治水平不断提升的金色十年。

文明善治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核和制度保障。十年来,我们着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将乡风文明建设与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一体推进,整体考核。乡风文明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建好用好“村民互助朋友圈”。区级文明镇、文明村占比分别达到79%、82%,成为第一批全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兴仁镇徐庄村、先锋街道花园村、西亭镇草庙村、石港镇江海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全面加强村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建立了覆盖全区的乡村社会治理指挥体系,形成区镇有指挥中心(网格中心)、村居有网格工作站的三级指挥网络。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机制,实行“清单式”管理,2012年获评首批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聚焦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加强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建设。通过机构改革、职能整合,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兽药、生猪屠宰、动植物检疫、渔政、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农林综合执法合力,长江禁渔、平安农机等工作做到了省、市领先,通州区农林综合执法大队2020年获评“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

这十年,是通州区富民强村动能日益焕发的金色十年。

农民富足、村居富强是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十年来,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强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建设,拓展富民增收新渠道,促进了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提前一年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实现高质量脱贫,通州区农业农村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集体”。全力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建设。2021年全区共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先进村12个。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进一步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利用方式。城乡一体化加速形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省级标准达标率100%,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农村客运和物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21年,全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性收入人均3.09万元、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135万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219.14、212.60%。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60岁以上农民基本养老金从2012年的每月70元提高到2021年的每月270元,城乡居民医保筹资财政补助标准从2013年的每年的300元提高到2021年的800元。通州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指数不断攀升。

金色十年,成就辉煌。砥砺奋进,笃行不怠。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将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和具体要求,突出“强党建、夯基础、优服务、促提升、重考核”的工作主线,以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省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务实推进,协同创新,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深化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筑牢“三农”压舱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实际行动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记者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央广网记者:粮食安全关乎国泰民安。请问十年来,通州是如何装满“米袋子”的?

马小莉:仓廩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农业农村部门的根本职责。从2012年到2021年,通州区严格落实“米袋子”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毫不松懈地持续加强粮食生产,取得了连年稳产高产的佳绩。十年间,由于区划调整,耕地面积有所缩减,粮食总产略有下降,但粮食单产一直稳定在442公斤左右的历史高位,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20公斤,保证了粮食基本供出平衡、口粮自给有余。而且随着小麦、水稻优质品种和绿色栽培技术的运用,粮食品质和种植效益得到不断提高。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保障粮食安全。

一是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产能的根本措施。近十年来,通州区累计投入6.8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4.62万亩,将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提升到59.84万亩,占耕地面积71% 。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灌排能力、交通畅通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2019年机构调整后,农业农村局作为主管部门,重点突出田块集中连片治理,采取“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方式,有效推动土地连片流转和规模平整,项目建成后土地流转率将达到70%,超过南通市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65%流转率的工作要求,为适度规模化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有效保障粮食供给提供了坚实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是促进粮食生产高产、高质、高效的关键。良种优化更新方面,十年来,通州区小麦主推品种由扬麦13、宁麦13、扬麦16、扬麦20等弱筋中筋品种更新到扬麦25、扬麦29、镇麦9号、镇麦10号、隆麦28等中筋强筋品种;水稻主要品种由南粳45、镇稻14、武运粳24更新到南粳5055和南粳9108,主推品种播种面积占比达到71.2%。良法推广运用方面,十年来,通州区水稻种植主推技术逐步从水稻机插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超级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麦秸秆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和病虫草无害化防治技术等向水稻机插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和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等迭代更新。尤其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上走出一条生产与生态统筹、节本与增效兼顾的农作物病虫害精准防控新型植保之路。2019年以来,通州区连续3年获得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A级示范区荣誉称号。2015年到2021年,通州区植物保护站连续7年获评“全省十佳植保植检站”,成为全省植保战线上一面最鲜艳的红旗,为提高粮食种植水平和农产品品质、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是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现代化生产的“重器”。农机装备上,十年来,通州区75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由2012年60台增加到2021年1647台,乘坐式插秧机由2012年130台增加到2021年773台(其中可实现智能驾驶的41台),烘干机从2012年零基础增加到2021年565台,植保机械由多背负式弥雾机和静电喷雾器向植保无人机发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达到142台,江苏省首个“无人化农场”落户十总镇育民村。农业机械向着大型化、复式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上,十年来,通州区农机社会化服务已由过去单一的作业服务发展成为提供耕、种、收、植保、秸秆还田、烘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呈现出农机服务与农业经营“双主体”融合发展态势。累计培育粮食生产“全托管”服务主体60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85个(其中,全国农机示范合作社4个,省级农机示范合作社15个),“全托管”服务面积21.5万亩。2020年开始,通州区进一步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全程机械化+”新型专业服务组织,建成省、市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促进全区农机服务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通州区先后建成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三是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调整、增加惠农补贴,让农民群众愿意种粮。种粮补贴上,2016年起,将2012年实施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补贴标准为120元/亩。后来又增加了稻谷补贴,2018年起,给20亩以上的水稻实际生产者补贴120元/亩。农机补贴上,2012年—2021年,通州区累计实施各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9亿元,农机推广补贴5450万元,其中,粮食烘干3395万元,粮食生产“全托管”1183万元,农机库、维修点及“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872万元。不断优厚的各项惠农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扬子晚报记者: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引领带动乡村产业做大做强和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平台。请问近十年来通州区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马小莉:通州区一直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是夯实高质高效现代农业基础、健全建强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予以全力推进。

通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起步较早,2011年“通州景瑞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江苏省通州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度成为苏中、苏北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领跑者。为进一步升级、扩大现代农业产业区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2019年起,通州区立足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的要求,以景瑞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基础,加大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力度,在“北至平海公路,南至运盐河,西至外通掘公路,东至东社镇边界,涉及东社镇、金沙街道、二甲镇共24个行政村,总面积14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7万亩”的东部地区建立“一心二核三区”功能区域,“一心”即示范园服务中心;“二核”即融合发展先导核心区、特色田园核心区;“三区”即精品蔬果生产区、高效农业生产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按照“一年启动建设、三年基本建成、五年效益彰显”的建设步骤,至2025年将示范园建设成“以优品蔬果为主导产业、农产品物流加工及农业休闲观光为延伸,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功能健全,产业链完整,生产方式高效绿色,经济效益显著,与农民联结紧密,辐射带动有力”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并以此为基础,紧抓新机场建设机遇,打造与其相配套的现代农业空港产业园,进一步提升通州现代农业产业。今年8月8日,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联合发文公布通州区示范园入选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建设名单,标志着通州区将进入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为引领,集聚要素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南通日报记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请问最近十年通州区是如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取得显著成效的?

花继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的民生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为全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通州区2018年10月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局,2019年4月正式抽调人员成立专班,选调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建立工作群、明确责任人、印发通讯录,迅速构建起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工作交流体系。按照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并重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打造美丽江苏通州样板,高位谋划,创新协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举全区之力,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有序”全域治理向“美丽宜居”品质提升转变,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胜利收官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良好开局。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让整治标准更精准。按照“目标科学、落点精准、措施务实、群众参与”的原则,以长远的眼光、系统的思维、弯道超车的决心,会同区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通州区“两成示范、村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 扎实推进“三美一高”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要点、考评办法、奖补办法等,借鉴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明确了“五治理三提升”三年行动重点任务和“三美一高”五年行动建设目标,创新性开展了村居讲好一个乡村故事、评好一批“美丽庭院”、兴好一个特色产业、造好一个农业有机废弃物堆放中心、建好一个文化礼堂、修好一条精品农路的“六个一”亮点工程建设,坚持全域治理与精品提升两手抓打造“典型村”,把点、线、面有机联动起来,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是强化系统协同,让整治力量更聚合。加强与部门的工作会商、数据调度、联动督查、信息共享,围绕“道路纵横交错”“呆沟呆塘多”“外来人员多”等通州人居特有的“痛点”“堵点”“难点”,与疫情防控、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国家卫生镇创建、爱国卫生运动、污染防治攻坚、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等工作协同推进、靶向发力,汇聚职能部门及党员先锋、青年突击队、妇女儿童等多方动能,齐抓共管、统筹推进,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组合拳”。

三是强化重点突破,让人居环境更优质。围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及处置,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河道疏浚和生态河道建设,黑臭河道治理,违法破落建筑整治,秸秆综合利用等推进时间跨度长、资金投入多、工作难度大、群众不理解的工作,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拼劲,进行重点攻坚,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态和村容村貌。


四是压实各方职责,让环境整治更深入。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完善区、镇、村、组四级网格,压实属地镇街的执法主体责任,让村庄公共区域保洁与整治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区域、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人管理。发动一场坚决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仗的人民战争,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落实各种责任主体的“门前三包”,加大“星级清洁文明户”评比和“美丽庭院”创建力度,做到“全员参与、全面治理”。

五是强化督查考核,让整治工作更扎实。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坚持正面激励和反向鞭策一起抓,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夺红旗、亮黄牌”乡村振兴季度考核,注重“五有”长效管护机制与村庄“干净整洁有序”相结合,强化督查考核。每月对村居展开全面巡查,问题实时定位交办,一村一档、专人反馈;以数据调度、水印相机定时定位上报等,对重点点位、重点工作进行线上定向督导和情况调度;季度组织现场考评,年终结合年度重点工作、特色工作及上级表彰、通报等加减分项进行综合评定。对问题组织回头看、加强曝光度,形成日常督查、现场考核、综合评价相结合及问题整改落实全链条闭环的督查考评机制。

六是加强培训宣传,让整治力量更接续。从2019年开始每年组织相关条线人员到浙江学习、考察,通过集中理论授课与现场参观感受,深度学习消化吸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浙江经验、浙江理念、浙江模式的内在精髓,拓视眼界、对标对表,查找差距,促进实践,极大地增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条线干部的使命感、紧迫感、行动感,提高了履职能力和推进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督促部门和镇村对施工、保洁等队伍开展专项业务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总结整治典型、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频次,不断扩大典型效应的覆盖面、知晓度,进一步提高镇村治理水平及农民的整治积极性。

接下来,通州区将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在区级层面成立办公室,并充实办公人员、配备办公装备、完善推进机制,进一步统筹协调、组织指挥、督促落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聚焦“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的“三美一高”目标,以更高的标准、更强的举措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各项工作任务。

通州日报记者: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基层政权和推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通州区是通过哪些硬措施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的?

陈巧云: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州区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来抓,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有力有效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高位推动,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合力。

一是加强领导,加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推进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通州区专门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组,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协调、组织、推进各项工作,按照“区指导、镇主抓、村实施”的原则,指导各镇街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二是出台政策,激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力。围绕“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途径,加快形成外部支持和内生发展共同作用的发展机制。研究制定了《通州富民强村计划》,明确了一系列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措施。认真落实“两个高于”的要求,切实加大了公共财政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区财政每年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规模流转、新型合作农场建设等专项资金,以项目援助、特殊财税政策扶持等办法,切实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三是深入发动,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原动力。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组织开展区镇机关干部驻村入户助发展等活动,不断增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性。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促进广大农村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引导干部以科学的态度分析村情,以创新的精神理清思路,以创业的精神挖掘潜力,努力为村级经济培育出立足于当地实际、低风险、高效益的新的增长点。

二、创新模式,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亮点。

一是发展合作组织,扩大集体经济覆盖面。紧抓“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的契机,以种养大户、农机能手、农技人员等农村能人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村级组织以村公共服务中心为载体,注重做好农民培训、信息传播、农产品交易等工作,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大胆探索建立以合作社为纽带的生产经营和资产共同体。

二是盘活集体资产,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各镇村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按照明晰产权主体、理顺分配关系、规范经营行为的要求,采取招标承包、抵押承包、先交后包等办法,引入风险和竞争机制,提高集体资产的回报率。鼓励各村对集体所有的闲置厂房、闲置校舍等资产,采取租赁、联办等多种形式,提高资产利用率。

三是挖掘资源潜力,探索资源开发增收。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在明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定位的前提下,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转,实行有偿、有期限、可流动使用的制度。各镇(街)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以民主公开的方式自主开发经营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建设市场交易场所、标准厂房、职工集体宿舍、物资仓库出租等方式,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同时,注重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发动村内外的能人捐助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三、强化管理,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调整村级规模,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多轮优化组合,全区行政村由2001年的887个,调整为现在的207个村(居),进一步做大了村集体资产规模,促进了资源集聚整合,拓展了行政村的发展空间,减少了管理开支,为村级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是严格控制支出,积聚发展能量。首先,切实加强了农村集体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了集体承包合同管理、工程招投标、民主监督、财务公开、财务预决算管理等制度,各镇村全部达到全省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镇村标准。其次,严格村级财务监控管理。运用监控手段,强化农村财务审计职能,加强了对农村财务的经常性审计,有效地控制了非生产性支出。第三,加强村级债权债务管理。努力清收债权,控制新债,积极化解村级债务,核减不合理利息。通过节支、清欠、降息、控债等措施,巩固村集体经济实力。

三是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催生发展活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是人,核心是村干部。通州区研究出台了《村干部管理制度》,确保村干部任职有干劲、干好有前途、退岗有保障。对村级经济发展较快的村,所在镇(街)视条件给予村干部更加优厚的经济待遇,用正向激励机制,牵引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通州区正在研究制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和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土地支持、财政扶持、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充分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巩固发展村属物业经济、积极融合集体土地资源、努力拓宽经营服务渠道、鼓励发展各类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主持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社会各界、媒体的各位记者朋友对南通市通州区“三农”工作一如既往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责任编辑:宣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累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