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育秧进度条超80%! “钢铁侠”助力农业生产→
农忙时节
通州区的田间地头热闹非凡
以往靠纯人工
弯腰忙活的育秧场景少了
机械化育秧设备
成为了农田里的主角
不但省下不少力气
效率也直接翻倍
6月4日上午,记者走进西亭镇的一处育秧基地,看到一台自走式育秧机如同不知疲倦的“钢铁侠”,在平整的田垄间来回穿梭。
灵活的机械臂上下摆动,秧盘铺设、覆土、播种、镇压这一系列工序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育秧人员徐斌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说:“人工育秧可麻烦多了,摆秧盘、上泥、撒稻种、再盖泥,四道工序缺一不可。现在有了这设备,一次性就成型了!像我们这十四亩左右的育秧面积,差不多四天就能全部搞定。”
今年,通州区从5月20日起开启大面积育秧工作,预计6月10日结束。截至目前,育秧进度已超 80%。区作栽站副站长周浩介绍,如今通州区的育秧设备里,自走式机器占比达60%-70%,妥妥成为育秧的主力军。
和传统人工育秧相比,自走式育秧机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作业效率更是直接翻倍。“以前流水线育秧大概需要十个人工,现在六到七个人工就够了,这么大一块田,一天基本就能完成。”周浩说道。
不过
育秧结束
并不意味着农事就告一段落了
秧田管理同样是个技术活
一点也马虎不得
区农业专家提醒
1.秧苗扎根后,要严格遵循“平沟水”管理原则。既要保证土壤有足够湿度,又不能让它“喝”太多水。
2.时刻盯着秧苗的生长情况。该喷施叶面肥的时候绝不含糊,移栽前更要及时施撒“送嫁药”。
周浩详细解释道:“我们育秧重点是育根,这是旱育秧,只要不缺水,就尽量旱管。要是缺水了,就一次性浇透,然后接着旱管。要是发现秧苗发黄,就兑点尿素喷施,移栽前打好‘起身药’,这样才能保障秧苗茁壮成长。”
从田间轰鸣的自走式育秧机
到科学精细的秧田管理
通州区正用机械化与科技化
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也为粮食丰收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