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大道东延高架
东社镇政合路
四好农村路
通州日报讯(记者顾艳 通讯员刘雯)百业勃兴,交通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州交通运输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交通强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全力推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速完善,运输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有力保障了城乡居民出行需求,为“强富美高”新通州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成型,“轨道上的通州”呼啸而来
长桥卧波,似一条长龙横渡长江。2020年7月1日,历时6年建成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这个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海铁路大通道的咽喉工程,是沪苏通铁路、通苏嘉甬铁路和锡通高速公路共用的过江通道,彰显沪苏通城市群“揽江拥海、包容会通”的恢宏气度。
南通西站与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同步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上海与南通及苏北地区的时空距离,南通至上海铁路出行最短时间从3.5小时压缩至1小时6分钟,彻底打通了“向南铁路不通”的交通瓶颈。
2020年12月30日,随着盐通高铁通车,“轨道上的通州”呼啸而来,整个东部沿海大动脉彻底贯通,通州跃升为长三角枢纽门户城市。
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9月28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铁路集团共同召开北沿江高铁江苏段开工动员会议,省委书记吴政隆出席并宣布北沿江高铁江苏段开工。北沿江高铁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之沿江通道的骨干线路、沿海及京沪辅助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通州加快融入沿江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这十年,通州全力策应多重历史战略,加快构筑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运行,交通运输进入大发展、大建设的黄金期,通洋高速、锡通高速、宁启铁路二期建成通车,区位优势迎来新飞跃。
十年来,通州高速公路建设更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初步形成“一横三纵”高速路网布局形态,基本实现与周边区县高速互联互通。目前,通锡高速公路海门至通州段工程和沪陕高速平广段扩建工程都在稳步建设中。
国省干线高度密集建设,互联互通路网愈加完善
江海大道东延工程全长10.655公里,总投资44.9亿元,于去年12月18日通车,通州区与南通主城的时空距离缩短至20分钟以内,为通州加速融入南通主城、实现“跨江融合”提供强劲支撑,开启通州大交通时代新纪元。
作为通州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高、工艺要求最复杂的工程,江海大道东延工程同时又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等多重挑战。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花云霞介绍,工程开工到通车历时11个月,项目业主方和施工单位发扬“拼命三郎”的精神,加班加点、昼夜奋战,让项目成为群众欢迎、社会认可的民心工程。今年7月18日,江海大道东延工程地面道路也全面贯通,通州真正融入了南通主城区15分钟都市圈。
2020年12月18日,通洋高速西亭互通连接线工程通车。该工程是我区2020年城建交通重点工程之一,总投资4.7亿元,是我区“十横八纵”交通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建成通车后极大地改善了石港科技产业园及通州北部片区出行条件,成为区域产业集聚、能级提升的新引擎。
这十年,通州国省干线高度密集建设,东沙大桥及连接线、225省道新线、345国道南通东绕城段、人民路东延、龙盛大道等骨干道路建成通车,通州全面建成接轨南通“十二横十纵”路网体系。十年来,累计建成国省及连接南通干线公路约15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里程70多公里。截至2021年底,通州区境内公路总里程达3469.36公里,公路密度约为200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
农村交通设施全面提升,为群众出行铺好“平安路”
“新桥通车后,九圩港河南北居民过河办事方便多了。”9月23日,铲车驾驶员赵勇驾驶着重型铲车经过刘桥镇新英雄大桥时表示,新桥结构扎实,标线清晰,通行更加安全了。
2021年1月,英雄大桥因突发事件受损,给九圩港两岸居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英雄大桥重建工作列为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区交通运输局公路管养科工作人员汪彬介绍,新英雄大桥全长140.48米,桥面宽8米,双向两车道,桥梁通车后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中心镇区约两万居民的出行条件,服务九圩港两岸73家企业的交通运输。
在东社镇,一条笔直的沥青路向前延伸,通向忠孝文化园,两侧花草相依、错落有致。这条路叫作政合路,取“政通人和”之意,全长10公里,是通州乡村旅游专线之一。
农路“穿针引线”,产业“串珠成链”。近年来,我区强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树立“修路为了支撑发展”的理念,将农村公路的布局与当地特色景观打造、产业发展等紧密结合,实现路畅通与经济活、旅游旺、产业兴、群众幸福的高效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州农路在建、管、养、运营“四好”上全面发力,“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丰硕,新建及提档升级农村公路近7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61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逾12亿元。2018年,我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路通八方 州聚万家”农路品牌获评省级优秀。全区省级县道文明样板路两条共25公里,省级农村公路管养示范镇1个、省级农村公路管养达标镇8个,区级示范村、达标村36个。
公共交通出行愈加便利,城乡公交一体化成效显著
公交车站延伸到家门口、新增大型公交回车场、村村开通公交线路……公交的发展不断满足着通州发展和百姓出行需求。“现在家门口就能乘车,太方便了。”家住东社镇杨港居的季佩兰忍不住点赞。
2015年,随着203路农村公交线路开通,我区所有行政村实现公交全覆盖。南通西站投运后,我区优化、新辟多条公交线路,满足市民前往南通西站的需求。2020年8月,通州畅行公交有限公司开通209路、210路两条公交新线路,南通高新区相关企业住厂职工到主城区的出行难题得以解决。
这十年,通州城乡公交一体化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四个一”,即城乡公交线网规划设置和运营调度“一张图”、城乡公交智能信息服务“一张网”、城乡居民出行共用“一张卡”、城乡公交服务质量“一个标准体系”,全区现有公交线路54条,线路总里程1069公里,每日发送961个班次,运送乘客约4万人次。通州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区村村通公交、镇村公交开通率100%目标。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5A级标准,基本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全覆盖,建成村级农村物流节点60个。
今年,我区大力推进“交邮融合”发展,加大交通场站综合利用,开通了两条“交邮融合”公交示范线路,切实解决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通州“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创建工作得到省交通运输厅组织验收专家组肯定。
“过去十年是通州交通建设蹄疾步稳发展的十年。”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佳佳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区将牢牢抓住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等重特大项目建设机遇,着力打造现代化空铁枢纽,助力南通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门户,以敢为善为、勇挑大梁的气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当好开路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