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年报

2021年南通市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2022-03-11 14:30:13
信息来源: 南通市通州区统计局
【字体: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通州迈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产业集聚不断提速,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美丽通州展现新貌,民生福祉有效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区上下紧扣“建设硬核区、跑赢新赛程”定位目标,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全力实现“十四五”和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21年,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9.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7.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815.3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711.8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4.4:49.3:46.3调整为4.2:51.1:44.7。

2021年,全年新增私营企业8689户,注册资本257.7亿元;新注册个体工商户15914户,注册资金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民营经济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8.9%,民营经济入库税金占全部税收比重为79.2%。

2021年,全区城乡就业形势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0.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74%。新增高技能人才1537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人数242人。

2021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72.9亿元,增长33.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2.0%,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增长45.7%。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23.6%。

二、农林牧渔业

2021年,全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增长6.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3.7万亩,总产量50.4万吨,综合亩产443公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1.0万亩,总产量4.8万吨,综合亩产231公斤,增长4.1%;棉花播种面积0.05万亩,总产量43吨,亩产78公斤,增长2.6%。生猪年末存栏10.1万头,增长12.8%;家禽年末存栏219.9万只,增长5.9%;山羊存栏13.1万只,增长13.2 %。全区水产品产量9322吨,增长1.6%。其中,淡水养殖产量8530吨,增长2.0%;内河捕捞产量792吨,增长8.0%。

表1  202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50.4

0.0

油料

万吨

4.8

-2.0

棉花

43

-50.6

水产品

9322

1.6

2021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 51.2万千瓦,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99.5%,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 63.9%。农机化总投入9744万元,其中,农业机械购置 6454万元。建成“第六批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2021年,全区开工新建各类农业重大项目27个,总投资额27.5亿元,其中亿元项目5个。设施农业面积达19.0万亩,累计建成各类农业园区7个,省级菜篮子工程万亩蔬菜基地2个。全区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387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4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9家,其中新增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2家。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其中2021年新增区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家,其中累计建成省级示范联合体3家。累计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累计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3家,省级休闲农业精品村4个,省级主题创意农园4家,省级农耕实践基地1个。新增新型合作农场13家,累计50家,经营面积达2.26 万亩。 2021年,全区207个涉农村资产总额26.8亿元,经营性资产7.9亿元。实现集体收入2.8亿元,村均136万元。

2021年,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4.2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3万亩。项目总投资13675 万元,新建泵站 30座、渠道71 公里、机耕桥 9座、机耕路57.6公里、河道整治41 公里、土地平整13990 亩,仓库 3 座,晒场 3519平方米。通过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平方公里,疏浚等级河道72条(段),清淤土方73.08万方,整治沟塘191个土方50.93万方,拆除农桥7座,新建农桥2座,改造农桥12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29.0%。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41.4%,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长27.5%,智能装备产业增长36.6%,新材料产业增长46.4%,高端纺织产业增长22.5%,船舶海工产业下降5.8%。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8.0%,利润总额增长67.2%,财务费用下降6.6%,平均资产负债率52.4%,上升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5.0%、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6.8%。

2021年,全区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4家、市级示范智能车间14家,累计建成市级示范智能车间36家。新增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24家;星级上云企业16家;获评2021年南通市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创新试点示范企业7家;新认定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2家。

2021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138.7亿元,增长6.2%。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1.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增长11.7%,安装工程产值增长5.0%;签订合同额3682.4亿元,增长8.4%。

四、服务业

2021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4.5亿元,增长7.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8.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2.0%;金融业增加值84.0亿元,增长3.5%;房地产业增加值116.4亿元,增长11.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14.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36.0亿元,增长11.4%。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1%,利润总额增长7.9%。

2021年,全区各类房屋(含安置房)销售面积258.09万平方米,增长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42.80万平方米,增长15.2%。2021年末,房屋施工面积786.69万平方米,增长11.3%。

2021年末,全区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4A级景区1家,国家3A级景区2家,国家2A级景区1家,省级休闲旅游街区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国家二星级旅游饭店1家。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0%,占全部投资比重65.2%,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在建10亿元以上项目37个,增长5.7%,完成投资额增长35.0%。

2021年,全区高技术产业投资额增长13.4%,高于全部投资额增速12.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额比重23.3%,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额增长的贡献率为210.0%,拉动全部投资额增长2.8个百分点。

六、国内贸易

202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2%。全社会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9.2%,全社会住宿和餐饮业营业收入增长21.9%。

2021年,全区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3.5%,饮料类回落33.1%,烟酒类增长25.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6%,化妆品类下降7.3%,金银珠宝类增长76.9%,日用品类下降16.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下降1.2%,中西药品类增长37.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46.8%,家具类下降2.3%,通讯器材类增长350.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54.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4%,汽车类增长21.7%。

2021年,全区限额以上批发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销售额88.66亿元,增长45.3%;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销售额4.68亿元,增长55.3%。

七、对外经济

2021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17.1亿元,增长20.6%。其中,出口总额270.4亿元,增长18.7%;进口总额46.7亿元,增长32.8%。全年贸易顺差223.7亿元,比上年扩大31.5亿元。

表22021年出口贸易方式及出口地分类情况

名 称

总量(万元)

比上年增长(%)

出口总额

2703929

18.7

#三资企业

806092

12.5

私营企业

1889739

21.8

#一般贸易

2288110

21.3

加工贸易

354406

12.8

#机电产品

1042037

17.2

高新技术产品

133833

-33.8

农产品

10014

18.6

#船舶

5

-97.9

#亚洲

1133951

18.6

#东盟

288781

5.2

日本

240973

10.7

欧洲

458032

43.2

#欧盟

305112

45.6

北美洲

788709

2.9

#美国

744545

2.5

拉丁美洲

158881

54.4

2021年,全区实际到账外资2.63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7个。全区境外投资注册新设立及增资企业2家,境外中方协议投资总额311万美元。

2021年,全区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20589万美元,增长314.5%;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6313万美元,增长11.5%;新派劳务人员457人,增长471.3%;年末在外劳务人员641人,增长124.9%。

八、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电力业

2021年,全区公路客运总量109万人次,下降35.7%;公路货运总量960万吨,增长13.2%;水路货运量325万吨,增长12.5%。2021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2477.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公里、一级公路371.31公里、二级公路252.33公里、三级公路144.75公里、四级公路1572.97公里,桥梁1351座、50420.68延米。

2021年末,全区汽车保有量38.46万辆,增长8.3%,私家车拥有量33.6万辆,增长5.3%。

2021年,全区完成邮政业务收入3.2亿元,增长3.2%;收寄国际、国内函件11.5万件,下降62.2%;国际、国内包件2416.9万件,增长12.9%;投送特快专递125.9万件,增长47.6%;发送各类报刊杂志1891.1万份,下降1.8%;年末邮政储蓄余额180.3亿元,增长0.2%。

2021年末,全区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8万户,其中,4G/5G手机用户118.6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52.9万户。

2021年,全区全社会用电量70.2亿千瓦时,增长16.7%。第一产业用电量0.2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50.1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49.3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8.1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8亿千瓦时。

九、财政和金融

2021年,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7亿元,增长15.0%,其中,税收收入64.0亿元,增长17.0%。税收收入中:增值税(50%部分)25.8亿元,增长16.4%;企业所得税(40%部分)9.4亿元,增长22.5%;个人所得税(40%部分)2.4亿元,增长18.0%;城市维护建设税3.5亿元,增长9.0%;房产税3.0亿元,增长24.4%;土地增值税7.2亿元,增长33.3%。

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7.0亿元,增长2.2%。其中,用于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与就业、卫生健康、农林水、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为99.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9%。

2021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31.6亿元,增长4.2%。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346.9亿元,增长10.7%。本外币贷款余额1390.8亿元,增长20.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10.2亿元,增长6.0%;中长期贷款余额963.5亿元,增长27.3%。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1年,全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0家,3个项目获省成果转化项目立项。2021年末,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2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省级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单位1家,省级科技产业园4家,省级众创集聚区1个,省级众创社区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2家。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区通过验收,全区新增第22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验收通过2家,南通家纺城通过江苏省“正版正货”示范街区项目验收,中国南通(家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获批外观设计专利权评价报告预审试点,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标认证企业22家,通过省知识产权管理贯标绩效评价企业10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复评1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9.55件。

2021年末,全区共有幼儿园75所、小学42所、初中23所、高中5所、职业学校1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乒乓球运动学校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24714人,小学在校学生55077人,初中在校学生22241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417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4101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39人。全区幼儿园入园率99.4%,小学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8%,毕业率100%。全区专任教师高一级学历占比分别为:高中研究生率13.14%、初中本科率99.13%、职中本科率100%、小学本科率94.06%和幼儿园大专率98.09%。2021年高考,我区7人达清华、北大录取线,6人进入全省前100名。区为民办事项目校园安全提升、古沙小学建设完成目标任务,通州中专二期、新坝小学扩建、牡丹江路幼儿园建设稳步推进,5所幼儿园竣工(其中2所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440个。创成“全国家校共育示范区”“全省首批幼小衔接实验区”,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全省推广。创成南通市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12所。4个德育品牌成功入选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继续实施中小学生眼睛明亮工程,全区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系统改造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1年末,全区共有档案馆2个,分别保存档案36.79万卷、48.52万件,其中向社会开放档案16.64万卷、47.48万件,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副本共1566万页。全年查档利用5702人次,调卷6683卷(件),出具档案证明5153份。全区拥有广播电视台1个,数字电视用户20.6万户,高清电视用户数9.6万户。

2021年末,全区共有表演团体2个、剧场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4个。推进“十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全年共组织开展“欢乐江海行”送戏下乡、“通州之夜”专场文艺演出等200场精品文艺演出,举办1100场文体活动,培训1.5万名基层文艺爱好者。不断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新创五星级韬奋书吧1家,三星级韬奋书吧4家。14个镇(街道)图书馆分馆按照五星级韬奋书吧建设标准提升改造,充分发挥总分馆体系中承上启下作用。

2021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85个,其中,医院、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4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253个。全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946人,注册护士3073人。全区拥有医疗标准床位7289张。全年诊疗病人592.31万人次,出院病人16.92万人次。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06.5万份。

2021年,我区在省县级体育重点工作督查考核中蝉联全市第一,跻身全省先进行列,获批全省首批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投入300多万元,扶助7个镇(街道)30余个点位开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维修更新,完成8片嵌入式“市民健身球场”建设,创成全省首批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护专项治理试点区。先后承(协)办多项重要赛事,开展系列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通州籍运动健儿获得东京残奥会、世锦赛、全运会等多项赛事奖牌。全年新增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3所,南通市足球后备人才示范学校2所。

十二、城乡发展和生态环境

2021年,全区新增绿地面积19.06公顷(建成区),城市绿化覆盖率44.95%;日转供水能力40万吨,水质综合指标合格率100%;燃气普及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100%。全年新增道路照明灯1304盏,新增城市照明总功率365千瓦,线路长度41.5千米。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94.2%。

2021年,全区扎实开展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0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62个、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683个。全年细颗粒物(PM2.5)日均值26.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7.9%。定期调度、督查水污染防治工程3类47项。市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100%。37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完成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农用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全区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2021年,全区平均气温17.2℃,比上年上升0.4℃。全年发布各类气象预警99次,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4次。

十三、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

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21年全区排摸涉黑涉恶线索19条,办结14条,办结市局交办重点案件1起。全年破获刑事案件1536起,破案率33.6%,抓获刑事作案成员2348人,增长21.8%。2021年,全区工商贸生产安全亡人事故5起,死亡6人。发生交通运输事故5起,死亡1人,受伤4人。发生消防火灾事故485起,未发生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810万元。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24.5万人,下降3.82‰。全年出生6041人,出生率4.84‰,出生婴儿性别比(以女性为1)为1.004:1;死亡人口12423人,死亡率9.96‰;自然增长率-5.12‰。

根据住户抽样调查,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61元,增长9.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99元,增加4846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24元,增加3140元,增长11.3%。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为1)为1.92:1。

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965元,增长20.7%。其中,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8291元,增长16.9%;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674元,增长23.3%;人均居住消费支出5018元,增长16.2%;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839元,增长19.2%;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4771元,增长22.8%;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4517元,增长29.3%;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864元,增长23.8%;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991元,增长24.2%。

2021年,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0.17万人、16.17万人、15.71万人;2021年,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40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27.80万人,续保率达92.35%。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253元提高到275元。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93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5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0.80万人,全年为30.17万人次病患支付医疗救助金3433.69万元。

2021年,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50元,比上年提高40元,实现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一体化,与南通市主城区接轨。农村特困供养对象供养标准每人每月1040元,与上年发放标准一致。城市特困供养对象供养标准每人每月2025元,与上年发放标准一致。集中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2760元和2070元,比上年提高110元和215元。全年发放各类生活救助款28774万元(含城乡低保特困供养9817.74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47亿元、临时救助140万元、困境未成年人分类保障310万元)。区慈善基金会全年募集善款1349万元,发放善款1441万元。全年累计成立登记社会组织32家。全区共有律师事务所11家,设有公职律师办公室55个;共有律师293名,其中专职律师201名,公职律师81名,公司律师8名,兼职律师3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12人。

注:

1.2021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别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与上年不具可比性。

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根据江苏省科技厅和江苏省统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发布<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2018修订)的通知》(苏科高发〔2018〕86号)进行统计,包括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和新能源制造业。

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6.建筑业统计范围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

7.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房地产投资统计范围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9.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法人单位。

1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数据不包含原三余镇;科学技术局含原三余镇不含张芝山;教育体育局、民政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提供数据不包含原三余镇和张芝山;应急管理局数据不包含原三余镇、张芝山和先锋街道(中创区部分)。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数据来自行政审批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户籍人口、民用汽车、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公安局;粮食面积和产量、畜牧业和城乡居民收支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通州调查队;医疗保险来自医疗保障局;最低生活保障数据来自民政局;农业机械、水产品产量等数据来自农业农村局;河道整治等数据来自水利局;货物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劳务合作等数据来自商务局;公路运输数据来自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邮政公司;电话用户、移动互联网等数据来自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用电量来自供电公司;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金融信贷数据来自人民银行;科技等数据来自科学技术局;专利等数据来自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教育体育局;档案数据来自档案馆;广播电视数据来自融媒体中心和广电网络公司;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旅游等数据来自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卫生健康委员会;城镇污水处理、建城区绿地率、城建数据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局;气象数据来自气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局;火灾数据来自消防大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

(责任编辑:葛文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累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