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孙伟俊 | 建议/提案号: | 268 | |
标题: | 关于将五接镇纳入平潮科技创新区统一规划的建议 | |||
建议/提案内容: | 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加快建设“一枢纽五城市”,突出跨江融合,建设深层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杆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方位推动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南通市政府着手推进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同步规划通州区沿江沿海空间布局,规划范围34.50k㎡,包括沿江公路与长江围合区域,以及开沙岛东侧区域;研究范围192.43k㎡,包括五接镇与平潮镇行政范围,与南通平潮科技创新区、五接沪通西长江绿洲高度重合,定位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示范区、长三角生态旅游度假区”。 根据通州区沿江沿海空间布局,五接、平潮一江两翼,同属南通西部的综合交通枢纽,与苏州张家港隔江相望,借助沪苏通公铁大桥,一桥两辐射,承接核心城市外溢条件便利,理应统一规划建设,提前谋划产业、基础设施等功能布局。平潮镇布局高品质科创空间和生态城区,形成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城市服务功能完善、边界相对明晰的城市综合功能区。五接镇围绕南通滨江城市客厅建设,在保护开沙岛原生态、推动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建设港产城融合新高地、“三生”融合新标杆,通西联动成为向南对接上海、融入苏南的大门户,为全市建设大门户,同奔共富路扛起通西担当。 从产业规模来看,两镇规上企业数量多,五接镇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新材料、港口物流、船舶海工、枪瞄光学为主的产业集群,平潮镇初步形成了以金属制造、专业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与材料、船舶重工为主的产业集群;从科创投入来看,从2021年,平潮镇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6亿元,高新企业增加35家,高新技术产值占76%,五接镇高新技术产业实绩32.18亿元,同比增长51.8%;从工业产值来看,2022年1-10月份,平潮镇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4.9亿元,同比增长18.5%,五接镇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87.2亿元,以3.8%的陆域面积贡献了全区20%的工业经济份额;从长江流域来看,通州区江岸线长27.92公里(含开沙岛江岸线),全部集中在平潮、五接段,其中90%位于五接境内,依次涉及复成村、李港村、天后宫村、九圩港村、开沙村;从空间结构来看,拟塑造“一廊一点,两段五片区”空间格局,分别为滨江生态走廊、生态修复点、沪苏通大桥生态园近期示范段、沿开沙岛北侧远期示范段、田园风光体验区、滨江综合服务区、开沙岛旅游度假区、湿地休闲娱乐区、纺织新材料园区 可以看出,平潮、五接两镇沿江地区退二进三、退二优二,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产业趋势高度一致,且五接镇无论岸线长度还是产值规模、土地产值,都占有通西发展重要份额。将五接镇纳入南通平潮科技创新区统一规划,不仅与通州区沿江沿海空间布局高度契合,有效提高创新区质量、成色,而且有助于加强沿江经济带整体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协调建设、多维度融合发展,避免资源重复利用,有效激活南通平潮创新区发展强引擎。 建议将五接镇纳入南通平潮科技创新区统一规划,打造南通高质量的跨江联动示范区。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通州区 | 协办: | |
答复日期: | 2023-08-22 | |||
答复内容: | 孙伟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五接镇纳入平潮科技创新区统一规划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平潮、五接作为南通西部门户,为服务好片区发展、精准定位,开展了一系列规划研究工作。2011年编制的《通州区滨江新区概念规划研究》中,规划功能定位为南通主城西部交通枢纽,以生活宜居、生态保护为导向的滨江休闲集聚地,是接轨上海,融入苏南展示南通主城形象的西部窗口。2022年编制的《南通市通州区沿江空间布局规划》中,落实市政府统一部署统筹规划平潮、五接沿江生态景观带建设,启动最美江堤工程实施,规划同时统筹了平潮、五接两镇的道路、交通、雨污水等基础设施配套。 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五接镇加强与平潮高铁枢纽的互动发展,打造产业兴旺、功能完善的特色城镇”的发展定位。当前,正在研究的《关于支持南通平潮科技创新区建设的政策意见(征求意见稿)》《南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通州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中同样明确提出几点要求: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南部滨江生态片区与五接镇协同开发、共建廊道”“完善平潮与五接路网互联,构建通西片区大交通体系”;围绕平潮镇建成中心城区西部门户、区域交通枢纽,强化向东(跨九圩港)与崇川的交通联系;以“三级中心”南通西站为核心,营造片区的生活、生产服务、休闲、游憩等活动的中心,成为西部片区商业商贸、文化娱乐、创新创意、品质居住、工业邻里服务等复合多元的功能主体。 下一步,我区将积极吸纳代表建议,立足五接镇、平潮镇自身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发展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新兴产业,深化跨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合作,共同承接上海、苏南优质产业外溢,建立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科创经济圈。谋划布局高端产业、公共服务和商务商业等片区,着力引进高端先进制造业、高端展贸综合体,发展交通枢纽“偏好型”现代服务业,在本轮国土空间规划及后续的详细规划中落实概念规划、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理念及设想,结合重点片区、重点地块、区域设施等做好成片开发方案和指标保障工作,促进沿江片区深度融合发展。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8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