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徐林锋 | 建议/提案号: | 504 | |
标题: | 关于进一步加大对通州区高质量发展支持力度的建议(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 |||
建议/提案内容: | 通州作为南通未来发展的主阵地,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下,一大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布局建设,站上了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大布局的新风口,高质量发展迎来了百年难遇的重大利好。随着转型发展步伐的加快,通州还存在着发展空间、交通配套、公共服务等瓶颈制约。希望市级层面能在这三个方面给予倾斜与支持,助推通州抢抓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空间规划调整方面的倾斜。目前,通州城区建成面积为42.9平方公里,南通2020版城市规划确定的通州城区总面积约43.2平方公里,基本已全部用尽,城区向外扩张已经无空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一大批项目的招引落地,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通州实现跨越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建议南通市在修编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考虑通州未来发展需要,在建设用地规模和城区规划面积等方面给予倾斜,将通州城区发展空间拓展至165平方公里,扩大集中建设区规模,合理预留弹性发展区。 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倾斜。随着南通主城区与通州城区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市、区两级大力推进实施了金通二大道、三大道及青年路东延、人民路东延等快速连接线建设。目前,沪通铁路通车在即,随着新机场、北沿江高铁规划实施,通州将成为南通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主阵地,交通流量急剧增长。但目前通州城区到平潮高铁枢纽仍需45分钟以上的车程,到南通主城也有半小时车程,高峰时段还存在交通拥堵现象,群众对优化快速交通体系建设的需求十分迫切。建议加快推进绕城高速、轨道交通、江海大道高架等交通设施向通州延伸,优化加密南通至通州快速路网体系,加强通州与南通主城区之间的快速互联互通。加快推动城北大道与龙盛大道连接线工程,构建通州城区与平潮高铁枢纽的快速交通联系。 优质公共服务方面的倾斜。目前,通州区存在着公众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明显不足的突出矛盾。比如,教育资源发展无法跟上城市人口集聚速度,城区少数公立幼儿园需要摇号入学,中小学仍存在大班额的情况,高等教育领域仍然是空白。再比如,现有医疗资源无法满足群众高质量就医需求,区内尚无一家三甲综合医院,本地患者区外就医现象较为普遍。建议市级层面统筹抓好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一方面,在优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机构等设施布局时优先考虑通州,加快推进医学中心、国际学校等高水平公共服务设施落地通州。另一方面,加大市级层面对通州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型人才队伍建设上的支持力度,在人才招聘、培养、待遇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政策倾斜。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通州区人民政府 | 协办: | 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通市市政和园林局、南通市卫健委、南通市教育局 |
答复日期: | 2020-06-20 | |||
答复内容: | 徐林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通州区高质量发展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通州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您所提出的优化空间规划布局、强化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建议,贴合通州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通州地理位置优越,通江达海,三面环绕南通主城区,是南通东延发展的第一阵地。为加快推进通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南通市相关部门及通州区政府将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突出规划引领,打造高质量创新发展新前沿 自2009年撤市设区以来,通州区规划层面已全面融入南通市中心城区进行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功能布局,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的《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于2016年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目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总体编制工作,初步规划确定“一主两副一枢纽”的市域空间格局。通州区位于滨江主城区域,在下一步确定各片区空间发展规模时,作为南通新一轮发展主阵地,市级层面将积极向上级争取指标,优先保障通州供给。在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时,将充分与通州区进行对接,合理确定通州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作为属地政府,我区秉持“拥抱主城区、策应一体化、融入长三角”的发展理念,树立“大南通”、大都市圈理念,抢抓滨江主城、新机场空铁枢纽、平潮高铁新城、家纺产业协同发展等重大发展机遇,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总体编制过程中,多种途径向市级层面争取,拓展通州城市开发边界,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通州创新发展留足发展空间。同时,我区还将组织开展通州区分区规划编制,全面系统对接南通市总体规划,积极配合南通全域“一主两副一枢纽”空间格局规划,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生态环境绿色和谐的总体发展格局,为通州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南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二、强化交通基建,打造区域快速联通新枢纽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通州区政府的协同配合下,已建成江海大道高架、通盛大道高架、机场大道高架、园林大桥、人民路东延、青年路东延等衔接主城区与通州区快速通道和城市主干道,已形成对接主城的“十横八纵”的道路框架,提升了交通通行效率和与主城区一体化水平。目前在建和近期将组织建设的工程中,高铁西站大道、长泰路跨九圩港大桥也是联系通州区与主城区的重要通道,建成之后必将更好的方便区域内市民通行。 为进一步凸显通州区位枢纽优势,提升通州交通发展能级,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区域交通协调发展会,对通州的交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明确对穿越通州区域的部分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统筹推进与经济补助。同时,市级相关部门着手南通大交通总体规划研究,着力深化研究交通路网,在即将启动的“十四五”交通规划研究中,积极构建大交通格局,优化加密快速路网和对外快速大通道建设,完善区域内骨干道路路网,实现通州区与主城区的联动发展。 作为属地政府,我区瞄准建设长三角北翼门户城市和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方面,围绕南通新机场、高铁站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展规划研究,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另一方面,在市级组织的各类道路、交通设施规划编制过程中,发出通州声音,努力争取最终形成有利于通州地方发展的规划方案。目前,连接通州与主城区的快速通道江海大道东延项目,已列入2020年开工建设计划,项目建议书已获批,项目方案初步确定,正在进行航评、稳评、洪评、勘测定界等前期评价招标工作,预计年底前开工建设。绕城高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研究基本完成,下一步,将积极配合市级层面加快推进绕城高速勘察设计、用地报批等各项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实质性开工建设。 三、优化公共服务,打造共建共享幸福新家园 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路径。为满足通州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快速增长的实际需求,南通市相关部门及通州区政府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合理规划和确定通州城区、家纺城板块、新机场空铁枢纽等功能定位,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通州区政府也将积极向市级层面争取公共服务资源倾斜政策,尤其是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通州区急需的高品质公共服务资源方面,多举措提高通州区城市综合承载力。 在教育资源方面,市教育局以中小学布局规划及幼儿园布局规划为引领,优化教育设施布局;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办学,支持发展托育、普惠性幼儿园、特色中小学及符合产业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作为属地政府,我区采取多项措施,加大教育资源建设支持力度。一是科学预测学生人数,及时制定全区学校布局规划。二是积极推进运盐河学校、古沙小学、五接学校等一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加快实施城区公办幼儿园建设,保障城区学龄前儿童入园需求。三是充分发挥教育集团作用,以强带弱,扩大优质学校的受益面,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四是建立人才多渠道引进机制,开展骨干教师等名优人才培养,打造专业教师队伍。为补全区域教育领域发展空白,经市教育局、通州区政府与沿海集团共同研究,2019年4月3日,南通海通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与苏州伦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举办外国语学校项目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伦华教育南通外国语学校成功落户平潮高铁新城,为通州高端教育注入新活力。 在医疗卫生方面,市级层面制定了《南通市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明确2025年市区规划三级甲等综合医院6所,其中,通州区域内2所,分别为通州区人民医院和中创区新建医院(先锋)。作为属地政府,我区积极与市相关部门沟通对接,经多次研究会商,去年开始启动中创区医学中心综合医院项目,具体位置在通州区先锋镇青年东路南、中锋路西、紫东路东地块,项目总用地面积18.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5亿元。项目分为一二两期,其中一期总建筑面积33.7万平方米,二期总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一期主要包括急诊楼、医技综合楼、东侧住院楼以及地下室等,二期主要包括行政办公楼、科研教学楼、规培楼、西侧住院楼以及地下室等。由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领建,通创投资公司出资,采用合作办医模式,按2500张床位总体规划。一期按1200床位建设,已于4月28日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12月份竣工。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并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对通州高质量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