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服务 / 三农服务

通州病虫情报(2025)第10期

发布时间: 2025-08-19 17:36:07
信息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字体:

通州病虫情报

第十期

南通市通州区植保站 2025年8月19日

水稻穗期病虫防治技术意见

我区移栽水稻已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此阶段是水稻多种病虫集中危害的高峰期。为确保秋粮丰产丰收,切实做好穗期病虫防控工作至关重要,需重点防控以穗颈瘟、纹枯病等为主的病虫害。各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利用广播、明白纸、微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全力打好穗期病虫防控攻坚战。

一、病虫发生情况

1.穗颈瘟

气象条件:穗颈瘟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与流行与破口抽穗期的天气密切相关。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8月下旬以阴天为主,9月上旬可能出现连续阴雨过程,加之昼夜温差大、田间湿度高,极有利于穗颈瘟的发生与流行。

品种抗性及菌源:我区主栽品种以南粳系列为主,占种植面积的80%以上,但该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较弱,个别甚至为易感品种。此外,由于栽培方式多样(手栽、机插、直播等),水稻生育进程不整齐,破口抽穗期拉长,增加了病菌侵染机会。加之秸秆还田导致田间菌源积累,病害发生风险进一步加大。

2.纹枯病

据植保站观测,水稻田不用药观测圃纹枯病8月上旬病情迅速上升,8月7日病株率上升至72.0%,病指28.35,较5天前病株率上升了25.12个百分点,病指2.32倍,8月17日调查,病指进一步上升,达30.62。用药系统田,病穴率一直控制在10%以下,病株率控制在0.5%以下。

7月底至8月中旬的普查显示,纹枯病病情呈上升趋势,8月中旬病穴率平均达12.27%,病株率9.47%,显著重于去年同期。尤其是前期未防治的田块,病情较重。8月上中旬期阴雨天气频繁,田间郁闭度高,高温高湿环境极有利于纹枯病扩展蔓延,预计病情将进一步加重。

3.稻飞虱

褐飞虱:今年褐飞虱迁入期早、灯下6月5日始见,比去年早13天,始见期列2005年以来第1位,普查中见虫田块不高,8月9日全区普查,褐飞虱百穴虫量平均0.38(0-4)头,8月5、10、15日发育进度调查,观测圃未查见褐飞虱。

白背飞虱:佳多测报灯下白背飞虱6月5日始见,比去年早14天,截止至8月14日灯下共诱获白背飞虱470头,列2005年以来同期18位。6月19-21日、6月26-28日分别出现明显迁入峰,峰期单灯虫量分别为350、73头,后未有明显的迁入峰。

田间隔日成虫消长调查,成虫高峰不明显。全区普查,8月9日、14日、百穴虫量平均16.15(0-84)头,23.08(0-142.3)头,虫量略少于去年,是前年同期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灰飞虱:大田三代灰飞虱成虫出现在8月5日前后,发育进度调查,8月15日前后出现大量初孵若虫,观测圃平均百穴低龄若虫达172头,与去年虫量相当。8月9、14日普查,百穴低龄虫量分别为80.38(11.54-203.85)头、158.46(3.85-638.5)头。

4.稻纵卷叶螟

本站系统赶蛾8月12日虫量逐步上升,8月18日出现发蛾高峰,高峰日亩蛾量平均达424头,各乡镇测报8月12日虫量上升后,虫量一直维持在亩虫量300头左右。五总、平潮、金沙自动性诱捕器诱捕蛾量分别在8月17日、18日出现蛾峰,单个诱捕器最高诱捕蛾量为28头。

本站隔日卵系统调查,8月14-18日百穴累计卵量60粒,8月19日普查,百穴卵量平均为21.0粒(0-60)粒,四代纵卷叶螟偏轻发生。

5.螟虫(二化螟、大螟)

我站8月12日在全区剥查二代大螟残留虫量,亩残虫加权平均为8.0头,是去年的2.96倍。大螟发育进度剥查,共查获蛹30头,其中预蛹2头,1-6级蛹分别为2,5,8,1,0,0头,幼虫12头,根据剥查结果分析,我区二代大螟羽化高峰将分别出现在8月16日和8月20日前后,卵孵主高峰在8月24日和8月28日前后,比常年早2天左右。一代二化螟残留量少,发育进度调查仅零星查见。

二、防治技术意见

1.防治对象

第一次防治:主攻穗颈瘟、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兼治稻曲病、大螟。

第二次防治:重点防治穗颈瘟和纹枯病(病穴率≥20%的田块)。

2.防治适期

月底前破口的水稻:在破口前3天至破口5%时首次施药,间隔7天(齐穗期)二次防治穗颈瘟。

月底前不能破口的水稻:8月25-26日重点防治螟虫、稻飞虱、稻曲病及纹枯病,以后根据水稻破口期进行穗颈瘟防治。

3.推荐药剂

穗颈瘟:首次选用三环唑或其复配剂、稻瘟酰胺或其复配剂等;二次防治可选用吡唑醚菌酯或稻瘟灵或春雷霉素等单剂或复配剂。上年发生穗腐病的田块建议选用三唑类药剂加春雷霉素一并进行兼治。

纹枯病、稻曲病:选用井冈霉素、嘧菌酯或其复配剂。

稻飞虱:烯啶虫胺或者与吡蚜酮、呋虫胺复配剂。

稻纵卷叶螟(兼治螟虫):多杀·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茚虫威、氰虫·甲虫肼等。

药剂需轮换使用,喷雾时可加入圭百配或者碧护等叶面肥增加作物抗逆性,无人机施药每亩用水量不少于2升,自走式喷杆喷雾器亩用水量不少于50L。

4.注意事项

1、科学用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精准施药,避免重复使用同种药剂或随意加大剂量。

2、施药要求:施药后保持3-5厘米水层3-5天。破口期慎用三唑类药剂(如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苯甲丙环唑等药剂),以防药害。

3、安全用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高温作业注意防护。农药包装废弃物需集中回收,避免环境污染。

补治措施: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

(责任编辑:宣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累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