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服务 / 三农服务

小麦冻害调查及其应对措施建议

发布时间: 2021-01-20 14:34:51
信息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字体:

小麦是耐低温能力较强的越冬作物,但极端低温寒潮天气造成小麦冻害也是常见现象。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生育阶段(包括低温锻炼程度)、不同播种质量及苗情素质,会导致小麦植株耐低温能力产生差异,特别是使用除草剂不当也会导致耐低温能力急剧下降。

今年小麦越冬以来冻害发生因素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播种质量和苗情素质不同,冻害级别差异大。调查显示,适期播种、播种质量高、苗情素质好的壮苗普遍未见明显冻害,而过早播种的旺长苗和过迟播种的弱小苗,抗冻能力明显较弱,冻害较重;播种量过大、基本苗偏多,也会造成麦苗生长偏弱,冻害较重;播种过深、小麦地中茎过长、在出苗过程中消耗养分过多的麦苗,生长细弱,抗冻能力也差,冻害相对较重;露籽苗根系和分蘖节直接暴露在外,容易受冻伤;水稻秸秆还田量大、旋耕整地不到位、稻秸未深埋、草泥未匀混、播后未镇压的田块,立苗质量差,根系和分蘖节未扎土,保墒保温性能差,冻害明显偏重。此外,土壤墒情不足也容易造成干冻死苗。

二是化除不当的田块冻害严重。调查中发现,部分严重冻害的田块都是因为化除时药剂选择不当或防治时间不当造成的药冻害。特别是2020年11月底至12月初喷施异丙隆等药剂化除的田块,在12月中旬明显降温后已经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冻害,两轮强寒潮天气导致冻害进一步加重,尤其是“跨年强寒潮”的前几天进行化除的田块,大都表现为整片或整田叶片全部枯黄,冻害程度大多达三级以上。

三是壮苗措施到位田块冻害轻。据调查发现,适时播种的带蘖越冬的壮苗抗冻能力强;用矮壮丰或矮苗壮等化控制剂拌种的麦苗,根蘖增多,叶片浓绿且短、宽、厚,抗冻能力强;秸秆深埋还田质量高的田块,麦苗素质较高,冻害轻;小麦播后或苗期采取镇压措施,促进扎根入土和分蘖节贴近地面的田块,麦苗转壮,抗冻能力增强;低温来临前喷施生长调节剂如芸苔素内酯或碧护等的田块冻害轻。这些壮苗措施到位田块很少或很轻发生冻害,充分说明了培育壮苗对防冻保苗的重要性。

近期应对田管措施建议

当前正值大寒节气,虽然小麦冻害发生面积较大,但大都表现为叶片冻害,对小麦生产尚未造成不可逆的致命伤害。部分田块冻害和药冻害较重,未来可能还会发生的低温寒潮天气也不利于晚播弱苗转化升级,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密切关注天气趋势,抓住有利时机切实加强田管措施落实,努力争取大面积苗情转化升级和平衡增产。针对当前苗情特点,可在立春节气后尽早采取以下田管措施:

一是适当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对明显受冻麦苗,可在气温明显回升后趁晴日午间适时适量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或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提高小麦抗逆性,促进麦苗恢复生长。

二是气温稳定回升后适当补施恢复肥。对于苗小苗弱、茎蘖数不足或明显冻害的田块,待气温稳定回升至日均温 3℃以上,可结合降雨或灌水,根据冻害等级与群体发育状况,每亩追施 5~10 公斤尿素或 10~15 公斤 45%高浓度复合肥,促进苗情恢复。

三是防渍防旱。重点是清理好田间三沟,确保沟系畅通,防止春季降水偏多,影响根系生长,降低植株抵抗力。对于墒情不足的田块,要选择晴好无霜冻天气(日均温 3℃以上,夜冻日消)适当灌溉,但不能大水漫灌。

四是不宜盲目镇压。寒潮低温后,原来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已经得到抑制且大多发生明显冻害,所以目前不宜镇压加重伤害。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可到返青期再进行适度镇压。

(责任编辑:宣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累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