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病虫情报
第十一期
南通市通州区植保站 2023年7月20日
七月下旬水稻病虫防治技术意见
我区水稻大面积进入分蘖盛期,早栽的水稻已进入拔节期。今年入梅早,7月雨日多,雨量大,十分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的迁入和危害。今年,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迁入早、迁入量大,二代稻纵卷叶螟有2个迁入峰,白背飞虱出现4次迁入峰,控制两迁发生基数在今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水稻群体增大,中下部通风透光性差,水稻中下部以高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为主,十分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因此,各镇(街道)应全力做好当前水稻病虫防治的宣传及技术指导工作,确保水稻生长安全,为我区秋熟水稻实现虫口夺粮目标打牢坚实基础。
一、病虫发生情况
1、稻纵卷叶螟
本站大田系统赶蛾,各测报点二代稻纵卷叶螟7月12日、13日虫量均明显上升,金沙、十总、兴东在7月15日出现第2个成虫迁入高峰,平潮在7月16日也出现第2个成虫迁入高峰,其中兴东、十总高峰日平均亩蛾量分别为1580头、917头;性诱剂诱捕蛾量,各监测点7月16日均出现蛾高峰,当日金沙单个诱捕器平均诱蛾24头。隔日卵系统调查,7月14-18日百穴卵量145粒,7月17、18日全区普查36块田,平均百穴虫卵量98.14(0-499.95)头/粒。
2、稻飞虱
白背飞虱:佳多测报灯下,7月7-10日出现今年第4个成虫迁入峰,峰期有白背飞虱612头,截止7月19日共诱获白背飞虱2965头,列2001年以来的第3位,高于大发生年份的2006年和2010年。7月19日普查,田间百穴平均有白背飞虱139.94(0-342.31)头,随着后期卵不断的孵化,田间虫量将明显的攀升。
褐飞虱:佳多测报灯下,7月7-8日、7月15-16日出现成虫迁入峰,峰期有褐飞虱分别为6头、5头,截止到7月19日共诱获褐飞虱43头,列2001年以来的第3位。
灰飞虱:7月19日普查,百穴虫量平均为304.14(0-1103.85)头。
3、稻叶瘟
7月19日普查,稻叶瘟病株率平均0.04%(0-0.22%),病叶率平均为0.01%(0-0.06%)。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段时间仍然以阴雨天气为主,将会增加发病田块和发病程度。
4、纹枯病
系统田调查,观察圃7月10日,病穴率、病株率、病指分别为8%、0.44%、0.09,7月17日调查,病穴率、病株率、病指分别为18%、1.36%、0.27。7月19日全区普查,平均病穴率1.38%(0-18%)、病株率0.1%(0-1.36%)。入梅以来降雨天数多,田间湿度大,随着水稻群体不断扩大,郁蔽程度高,高温高湿的田间生境,将十分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扩展。
二、防治意见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压前控后”的水稻绿色防治策略,减少后期发生基数;虫害要“治早治小”,病害以“预防为主”,科学进行防控。各镇(街道)农技人员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指导农户科学合理用药,争取后期防治主动权。
1、防治对象:稻纵卷叶螟、纹枯病。
7月9、10日第一次没有防治的稻田,要加入防治稻飞虱药剂,并查治稻叶瘟。
2、防治日期:7月22-23日。
3、药剂配方:
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甲维·茚虫威或甲氧·茚虫威或氰氟虫腙;
防治稻飞虱:选用烯啶·吡蚜酮或三氟苯嘧啶;
防治纹枯病:选用噻呋酰胺或嘧菌酯或苯甲丙环唑;
防治稻叶瘟:选用三环唑或嘧菌酯或稻瘟酰胺。
以上所有防治对象,各选择一种药剂,先将药剂配成母液,然后每亩兑水40公斤常规均匀喷雾,或兑水30公斤弥雾机喷雾或每亩用水不低于2公斤进行飞防。
三、注意事项
1、若防治期间遇雨,要抓住雨隙突击防治,防治后6小时内遇大雨需补治;
2、施药结束后,请勿随意丢弃农药包装废弃物,并及时送至指定回收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