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服务 / 三农服务

通州病虫情报(2025)第14期

发布时间: 2025-10-17 17:08:14
信息来源: 区农业农村局
【字体:

通州病虫情报

第十四期

南通市通州区植保站 2025年10月17日

麦田杂草防除意见

近年来,由于小麦简化栽培模式推广、秸秆全量还田连年实施、以及杂草种群抗药性持续增强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区麦田杂草危害呈加重趋势,对秋播作物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切实抓好今年秋播麦田杂草防除工作,持续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保障夏熟作物产量与品质,各镇(街道)农业部门需高度重视,把握关键农时,科学指导农户落实各项杂草防控措施。

一、综合防控策略

贯彻生态控草与化学除草协同治理原则。对于上年度杂草发生严重田块,建议实施合理轮作,有效压降重草田面积。结合播种作业进行深耕翻埋,降低表层土壤杂草种子库活性与萌发量。同步完善田间沟系配套,优化水肥管理,创造不利于杂草发生的田间环境。此举不仅有助于化学除草剂药效充分发挥,亦可降低除草剂对小麦产生药害的潜在风险。

推行精准用药与草害可持续治理相结合模式。及时清除田埂、沟渠等周边地带杂草,减少杂草种源扩散。根据茬口安排适期播种,利用作物竞争优势抑制杂草萌发与生长,降低田间杂草发生基数,从而减轻对化学除草的依赖。优先选用安全性高、防效优、环境友好的除草剂品种及高效助剂,严格把握施药时期、用药剂量及施药技术,全面推广以“土壤封闭处理为核心,封杀结合”的除草技术体系。土壤封闭处理不仅施药时机主动,且成本相对较低,并能有效应对杂草抗药性问题。需注意,适宜的土壤湿度是保证封闭除草效果的关键前提,整地质量差、土块大而多的田块将严重影响封闭药效。

二、化学除草技术

1、小麦田化学除草

坚持“土壤封闭与茎叶处理相结合”的封杀策略,坚持因苗、因田施策,抓住播后苗前、小麦齐苗期和返青拔节前3个麦田杂草防控关键时期,合理选择药剂品种,有效减轻麦田杂草发生危害、降低除草剂药害风险,争取麦田杂草防控主动权。

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小麦播后苗前、土壤墒情适宜时,可选用氟噻草胺(或丙草胺)+吡氟酰草胺(或氟吡酰草胺)+异丙隆、丙草·异丙隆、氟噻·吡酰·呋等土壤封闭处理剂,施药时宜适当增加用水量,推荐每亩用水量30-40公斤,确保药液充分覆盖地表。

苗期封杀结合处理:在小麦齐苗期、土壤墒情适宜时,选用具有封闭处理和茎叶处理双重活性的除草剂品种或复配组合,如吡酰·异丙隆、吡酰·异丙隆+氟噻草胺、异隆·丙·氯吡或“异丙隆+封闭药剂”等,进行“封杀”除草。每亩用水量20~30kg为宜。

茎叶补治处理:小麦3~5叶期,根据田间残留草相草龄合理选择有针对性的除草剂品种。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可选用甲基二磺隆、甲二·异丙隆、唑啉·炔草酯、氟唑·炔草酯、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氟唑·异丙隆、环吡·异丙隆等药剂进行茎叶处理;以阔叶草为主的田块,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2甲·双氟、唑草·苯磺隆、双氟·唑草酮、双氟·氟氯酯、氟吡·双氟、氟吡·双唑酮等药剂进行茎叶处理。每亩用水量15~20kg为宜。

2、大麦田化学除草

禾本科杂草防除可选用异丙隆、唑啉草酯等药剂;阔叶杂草防除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唑草酮、双氟磺草胺等(注意选择登记于大麦田或与小麦田适用且对大麦安全的药剂)。具体施药技术参照上述小麦田相关要求执行。

三、注意事项

1、科学选药。提倡将不同作用机理或具有互补杀草谱的除草剂进行科学混配,要合理混配使用除草剂品种,降低药害风险,苯醚甲环唑与氯氟吡氧乙酸混用易产生药害。另外,由于后茬水稻对砜吡草唑敏感,后茬种植水稻的麦田不推荐使用。

2、把握时机。要根据苗情、草情、墒情、天气等因素,因地制宜化除。要坚持“治早治小”,茎叶处理尽量掌握在杂草3叶期前。冬前茎叶处理,宜在小麦3叶1心后,杂草基本出齐时进行,要注意避开低温寒流;冬后开展茎叶处理时,要严格掌握在小麦拔节前用药。

3、注意墒情。要根据土壤墒情合理选择用水量,冬前土壤封闭若遇干旱天气、土壤缺墒时,可趁雨后及时施药,或通过加大用水量人工造墒提高土壤封闭效果,封闭用药后田间不能积水。如遇长时间降雨或暴雨,要及时清沟理墒、排水降渍,降低药害风险。

4、关注天气。要选择在气温5℃以上晴好天气施药。阴雨天、大风天禁止用药,以防药效降低及雾滴飘移产生药害。异丙隆、甲基二磺隆、二磺·甲碘隆、唑草·苯磺隆等药剂在强寒流前后用药易产生药害,尤其要避开秋冬季第一次强寒流前用药,降低药害风险。

5、安全环保。施药结束后,请将农药包装废弃物及时送至指定回收点,请勿随意丢弃,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责任编辑:宣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累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