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病虫情报
第十四期
南通市通州区植保站 2023年8月17日
水稻病虫防治技术意见
我区水稻大面积进入孕穗期,部分早栽早熟品种以及糯稻即将进入破口期,已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需做好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等为主的“两虫三病”的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确保水稻正常生长,为今年秋粮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一、病虫发生情况
1、稻飞虱
褐飞虱:今年梅雨期长且雨日多,十分有利于褐飞虱的迁入,佳多测报灯下,截至8月15日共诱获褐飞虱50头,列2005年以来的第5位。迁入后典型的盛夏不热气候,对稻飞虱的发生与繁殖极为有利, 8月14日在全区普查不同栽培方式和品种稻田25块,田间百穴平均有褐飞虱1.76(0-16)头,其中短雌0.46(0-4)头。以短雌和低龄若虫为主,随着后期卵不断的孵化,田间虫量将快速上升。本站隔日成虫消长观察,8月10日虫量明显上升,系统田百穴成虫33.33头,短翅型成虫28.0头,据此三代褐飞虱低龄若虫盛期将出现在8月20日前后,发生程度为偏重发生,秋季高温对其发生为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将加重四代褐飞虱的发生。
白背飞虱:今年白背飞虱迁入早,始见期6月18日,列2005以来第4位,8月15日止累计单灯诱虫4828头,列2005年以来同期第3位。佳多测报灯下,6月19-22日、6月25-30日、7月2-5日、7月7-10日、7月21-23日分别出现成虫迁入峰,峰期有白背飞虱388、1094、516、612、1821头。8月9、14日普查,百穴虫量依次分别为302.15(32-888),230.9(12-800.0)头。
2、稻纵卷叶螟
本站稻田逐日赶蛾,稻纵卷叶螟自8月7日虫量逐步上升,8月15日出现蛾高峰,高峰日系统田亩蛾量平均345头,平潮、十总、石港测报点在8月14-16日出现发蛾高峰。
隔日卵系统调查,8月9日开始卵量逐步增加,8月13日至17日百穴累计新增卵量184粒,最高田块累计新增380粒。区植保站8月17日在全区水稻种植镇(街道)进行全面普查,普查百穴卵量98.33(40-166.67)粒。
综上所述,三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3、纹枯病
系统调查,不用药观测圃8月12日,病穴率、病株率、病指分别为64%、34.22%,12.53;8月17日,病穴率、病株率、病指分别为76%、43.30%,9.78,较5天前病穴率、病株率上升明显,由于部分水稻剑叶抽出,病指略有下降。系统田(农民自防)8月12日,病穴率、病株率、病指分别为36%、3.84%,0.99;8月17日,病穴率、病株率、病指分别为76%、9.60%,2.08,较5天前病穴率、病株率、病指上升幅度显著。随着搁田复水,田间湿度加大,病情将迅速的上升。
普查:8月14日全区普查,平均病穴率0.63%(0-3.0%),病株率0.14%(0-1.47%)。随着搁田复水,以及水稻植株群体加大,田间通风透光差,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将十分有利于纹枯病病斑扩展和激增。
二、防治意见
今年稻飞虱不仅迁入早而且迁入量大,峰次多,最主要的是迁入后长期盛夏不热,如果前期防治不力,后期晚秋不凉温度偏高的话极易造成后期褐飞虱的重发,轻则造成暗伤,重则造成冒穿倒伏。穗期病虫害防治的成败关系到粮食生产安全,各镇(街道)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镇村层层发动,利用广播、明白纸、黑板报、微信等多种宣传方式,让稻农明白穗期病虫防治的重要性。
1、防治对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兼治稻曲病。
对破口田块另需主治穗颈瘟兼治大螟。
2、防治时间:8月21~23日。
对8月25日前能破口的田块,此次防治加入三环唑或稻瘟酰胺防治穗颈瘟,同时选用对螟虫有兼治作用的药剂防治纵卷叶螟兼治大螟。
3、药剂配方:
防治稻飞虱:选用三氟苯嘧啶或烯啶·吡蚜酮(不建议选用单剂);
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甲维·茚虫威或茚虫威或四唑虫酰胺等药剂;
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选用井冈霉素或丙环·嘧菌酯等药。
以上所有防治对象,各选择一种药剂,先将药剂配成母液,然后每亩兑水40公斤常规均匀喷雾,或兑水30公斤弥雾机喷雾或每亩用水不低于3公斤进行飞防。
三、注意事项
1、选择早晚用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高用药质量,确保防治效果,高温季节做好防护,确保人身安全。
2、为延缓农药抗药性的产生,请交替轮换科学用药。
3、若防治期间遇雨,要抓住雨隙突击防治,防治后6小时内遇大雨需补治。
4、施药结束后,请勿随意丢弃农药包装废弃物,并及时送至指定回收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