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苯菊酯是小麦种植区主流杀虫剂,尤其在低温期杀虫杀螨优势明显,且成本低、见效快,通常与噻虫嗪、噻虫胺等复配使用。我区春蚕生产普遍进入四龄饲养期,已有农药污染桑叶蚕食下后中毒情况发生,为此,提醒农户应及时采取以下预防家蚕联苯菊酯等农药中毒技术措施。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极强,毒力大小排列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 >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菊酯等,对家蚕属于剧毒级别的农药,田间施药具有极高风险性;戴建忠等人研究,包括联苯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内的11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100mg/L药液喷施后100d采叶喂蚕,家蚕的死亡率均达100%,表明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桑叶上的残毒期极长;李前龙等人研究,联苯菊酯对家蚕2龄幼虫的急性毒性表现出负温度效应,家蚕2龄幼虫在15℃环境下取食中毒后蚕体明显扭曲,将中毒家蚕移入25℃环境中扭曲的症状又会减轻。因此,在生产上可以通过调节家蚕的饲养温度,一定程度上缓解家蚕对部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症状。生产中会出现同一桑园先采摘上部嫩叶喂饲小蚕发育正常,后随着蚕龄增大采摘中下部 叶片则表现出拟除虫菊酯类中毒症状,可能因为这类农药在下部桑叶越积越多,而上部新生长的嫩叶未受污染。由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没有内吸性,桑叶一旦受到污染,应该及时把受到污染的叶子摘除,待新桑叶长出来,经过家蚕试喂试验,安全后方可继续用于饲养家蚕。
中毒症状肉眼鉴别:吐液、翘头尾、拒食、蚕体扭曲成C型或S型、侧翻。
预防措施(1)养蚕期间,持续关注周边农田施药、气象、风向等情况,做好协调沟通,桑叶采摘尽量错开喷药期,避免施用带毒桑叶;必要时可自行采样送检。(2)小蚕期,用清水清洗桑叶,晾干后饲喂;大蚕期,有条件的可田间喷水清洗,采叶饲喂。(3)避免蚕室、蚕具受这类农药污染;周边农田喷药时,要关闭蚕室门窗,防止室内小环境受到污染。(4)谨慎使用三眼叶及桑树下部桑叶,尽可能用新梢叶;根据实际情况,不用、减少用或推迟使用三眼叶,减少积累性中毒的可能性,确保桑叶安全。(5)务必开展桑叶试喂试验,确定无毒后方可大量饲喂。(6)经常关注蚕发育情况,发现中毒迹象及时处理,遇少量中毒,及时更换无毒桑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