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
(一)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还草量150-200公斤/亩;普施畜禽人粪等优质有机肥700-1000公斤/亩;示范推广商品有机肥200-500公斤/亩。
(二)确定合理施肥总量。一般目标亩产450-500公斤时,全生育期氮(N)、磷(P2O5)、钾(K2O)肥亩推荐用量分别为14-16公斤、2.5-5公斤、3-5公斤为宜。
(三)优选配方肥料。按土壤肥力状况实施“大配方、小调整”,基肥主推配方:25%(12-6-7)、40%(22-12-6)、42%(22-12-8)、45%(15-15-15)、45%(27-6-12)等及磷钾比相等或相近复混肥,选用其他肥料品种,根据肥料袋标明含量折算施肥推荐用量。
(四)科学运筹肥料。氮肥,基(蘖)肥占60-70%左右,穗肥占30-40%左右;穗肥比例视苗情、土情适当调整。有机肥、磷肥基施为宜,含钾偏低的土壤后期适量增施钾肥。秸秆全量还田的前期,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后氮前移,配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1%,100kg秸秆配施1kg尿素),保证土壤前期的氮肥供应。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减少10-20%左右。中微肥以生长前中期叶面喷施为主。
(五)增施中微肥。结合“一喷三防”,一般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1公斤和尿素0.5-1.0公斤,兑水50公斤喷施,每次间隔7-10天,也可选用含氨基酸、腐殖酸的水溶性肥料。
(六)改进施肥方法。基肥要在土壤耕翻前施用,或机械化深施。追肥宜采用穴施或条施或无人机喷施。推荐应用种肥同播,结合应用缓控释肥,基肥亩用45%(27-6-12或26-8-11)缓释肥40公斤左右,视苗情追施适量尿素作平衡肥或穗肥。种肥同播的氮肥投入量一般可比常规施肥量减少10%-15%。
二、油菜
(一)有机无机结合。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倡有机无机配合。在不具备稻(大豆、玉)秸秆直接还田的田块,可亩施用200-800公斤的商品有机肥或腐熟粪肥。
(二)合理施肥总量。一般目标亩产200-220公斤时,全生育期氮(N)、磷(P2O5)、钾(K2O)肥亩推荐用量分别为13-15公斤、3-5公斤、3-5公斤为宜。
(三)优选配方肥料。按土壤肥力状况实施“大配方、小调整”,基肥主推配方:40%(27-5-8)、40%(20-10-10)、45%(23-12-10)、45%(15-15-15),25%(12-7-6或13-5-7),及磷钾比相等或相近复混肥,选用其他肥料品种,根据肥料袋标明含量折算施肥推荐用量。
(四)科学运筹肥料。基肥中,氮肥施用比例一般在60-70%左右,钾肥70-100%左右,磷肥一次性施用。苔肥氮肥30-40%,钾肥0-30%。
(五)适量补充硼肥。对于有效硼缺乏的土壤,可以因地制宜采取硼肥基施或叶面喷施等措施。一般基肥亩施用硼砂0.5-1.0公斤,与常规肥料掺混均匀施入到土壤,或选用含相应质量硼素的配方肥或缓控释肥;蕾薹期可结合菌核病防治亩叶面喷施硼砂0.2公斤,浓度0.2%左右。
(六)优化施肥方式。移栽油菜基肥深施,直播油菜种肥异位同播,做到肥料集中施用。按照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播期调整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做到高效稳妥、科学用肥,在茬口合适的情况下,提倡油菜种肥同播技术,将油菜种子和配方肥或缓控肥同步深施到土壤中。
三、蚕(豌)豆
坚持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原则。施肥时必须坚持重施基肥、增施磷肥、看苗施氮肥,补施花荚肥。一般目标亩产150-200公斤时,全生育期每亩施用腐熟有机堆肥1000-1500kg,氮(N)2-3kg;磷(P2O5)3-4kg、钾(K2O)2-3kg。磷肥、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氮肥在开花结荚初期根据长势长相确定施用花荚肥。蚕豆现蕾期、花荚期推荐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四、蔬菜
蔬菜作物施肥要根据作物品种的营养特性和肥水需求规律,遵循“减氮、控磷、增钾、补微”“少量多次、分期调控”的原则,推荐“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缓控释肥”“有机肥+配方肥+缓控释肥”“有机肥+配方肥+水肥一体化”等施肥模式,实现节肥、节水、增产、提质、增效的目的。
1、移栽(定植)期
蔬菜作物基肥要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设施菜地以植物源有机肥为主,露地蔬菜以动物源与植物源相结合的有机肥为主,有机养分占比一般在作物总需肥量的30%-50%(以氮计)。对于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严重的土壤,推荐施用一定量的生物有机肥或生物活性调理剂,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蔬菜作物播种(幼苗定植)前要施足基肥,基肥应选用与栽培作物基肥主推配方一致或相近的配方肥或缓控释肥料,其中钾肥应选用硫酸钾。针对土壤酸化严重的地块,可施用适量石灰来调节土壤酸碱度。作物栽苗后要及时浇水,促进缓苗,切勿大水漫灌。
2、生育期
叶菜类蔬菜,一般以氮、钾肥为主。生育期短的蔬菜作物,苗期需肥量较小,可以不追肥或少追肥。生育期长的蔬菜作物,根据基肥施用及作物长势长相等情况,确定追肥时间和用肥量,做到少量多次;根茎类蔬菜,生育前期以氮、钾肥为主,促进根系和地上部生长,中后期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投入,促进根茎的发育膨大;瓜、茄、果、豆类蔬菜,生育中后期对钾肥需求量较高,适当增施钾肥,对减少畸形果,改善产品品质有重要作用。
在设施蔬菜上提倡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需肥需水规律,合理确定不同生育期的灌溉定额、补水次数、补水数量、施肥配方和施肥用量,以滴灌施肥为主。要根据水源、水质情况,科学选择过滤器和施肥器,防止管道堵塞和肥料沉淀。追肥配方与作物需肥规律相匹配。
3、中微量营养元素因缺补缺管理
蔬菜作物对钙、镁、硫、硼、铁、锌等中微量元素比较敏感,这些元素的缺乏会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要根据作物需肥特性和土壤营养条件,通过基施或叶面喷施的形式适当补充中微量营养元素,注意避免过量施用引起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