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统计局供稿(杨慧)2022年,我区建筑业企业面对疫情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持续优化企业管理,不断加大技术投入,积极拓展外埠市场业务,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一、建筑资质企业基本情况
2022年,全区有建筑业资质企业195家,其中:总承包企业105家,专业承包企业有90家,分别占企业总数的53.8%、46.2%。
(一)资质等级情况
2022年,全区特级资质企业6家,占全区建筑业企业比重3.1%;一级资质企业18家,占比9.2%;二级资质企业62家,占比31.8%;三级及以下资质企业109家,占比55.9%。
(二)注册类型情况
2022年,全区建筑业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16家,占比9.0%;股份有限公司5家,占比2.8%;私营企业154家,占比87.1%;私营股份企业2家,占比1.1%。
(三)行业分布情况
2022年,全区房屋建筑业企业83家,土木工程建筑企业43家,建筑安装企业38家,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企业31家,占比分别为42.6%、22.1%、19.5%、15.9%。
二、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特点
(一)建筑业总产值增长平稳
2022年,全区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98.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5.5亿元,同比(下同)增长6.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208.68亿元,增长6.7%,占建筑业总产值的96.1%;安装工程产值88.12亿元,下降4.1%,占建筑业总产值的3.8%;其他产值1.73亿元,下降10.2%,占建筑业总产值的0.1%。
(二)签订合同额继续增加
2022年,全区资质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3853.13亿元,增长4.6%。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1846.58亿元,增长7.4%;本年新签合同额2006.56亿元,增长2.2%。合同额的平稳增长,为全区建筑稳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省外完成产值稳步攀升
2022年,全区共有87家建筑企业在外省承揽工程,占企业总数的44.6%,共完成产值1002.07亿元,增长5.5%。省外市场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浙江、山东、上海、安徽、河北、广东、内蒙古等7省市产值超50亿元,依次占省外完成产值的比重为11.3%、10.7%、9.9%、7.7%、7.6%、5.7%、5.4%。
(四)装饰装修业增长成新亮点
2022年,全区建筑业企业完成装饰装修产值176.41亿元,增长13.5%,占总产值的比重为7.7%。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装饰装修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有力拉动了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
(五)建筑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带动了区域内建筑业的蓬勃发展。目前的建筑产业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为社会提供着大量的就业岗位。2022年,全区建筑企业期末人数46.76万人,增长2.1%。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19万人,增长7.9%。
三、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企业组织机构结构老化是建筑企业管理水平低的重要原因。多数建筑企业在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上沿袭着旧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仍采用粗放经营模式,重项目效益,轻经营管理,导致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二)低资质建筑业企业数量占比较高
从企业资质看,在库195家企业,三级资质及以下109家,占比55.9%;由于企业资质低、规模普遍较小,技术力量薄弱,只能承建一些建设规模相对较小、附加值不高的施工项目,进而陷入企业无法做大、做强的发展困境。
(三)建筑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2022年,全区完成建筑工程产值2208.68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96.1%,建筑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抗风险能力不足。其中,装配式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完成产值242.08亿元,仅占总产值10.5%;企业几乎所有工程产值都来源于建筑工程产值,在其他领域鲜有涉足。
四、建筑业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培育二、三级资质建筑企业做大做强
要加大对二、三级资质企业的培育力度,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竞争力和承建能力,提升企业资质等级,创建优质品牌口碑,充分发挥二、三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对建筑业增加值的拉动作用。同时积极支持房地产开发项目能够优先选择本地企业,鼓励有能力的建筑企业“走出去”。
(二)优化企业产业结构
全区建筑业企业产值基本都是来源于劳动密集型的建筑工程,在高技术领域少有涉足,要鼓励企业在新的领域做专做精做特,支持相关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并享受相关科技专项资金支持;鼓励机电安装、装饰装修、幕墙、园林古建等特色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营造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
进一步强化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完善建筑业企业分级管理制度。以政府投资工程为重点,加强招投标管理,加大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好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合法利益,努力营造公平、有序、规范的建筑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