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统计局供稿(成玉)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口发展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022年,在通州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州区常住人口稳定增长,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为通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人口发展基本情况
(一)人口总量保持小幅增长
2022年,全区常住人口110.90万人,比上年增长0.15万。202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06.70万人,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多4.2万人,继续保持了人口净流入的态势。
(二)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受二孩、三孩政策累积势能释放回落的影响,同时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基数不断扩大,导致全区出生人口继续走低,而死亡人口呈上升趋势。2022年,全区出生人口0.45万人,比上年减少0.06万人,出生率为4.06‰,比上年下降0.55‰。死亡人口1.14万人,比上年增加0.05万人,死亡率为10.29‰,比上年提高0.4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3‰,比上年下降0.99‰。
(三)人口流动活跃程度提高
2022年,全区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生活条件便利及多样化的发展机会,良好的就业前景对就业人口存在很大的吸引力,流入人口总量大于流出人口,人口流入趋势愈发明显。2022年,我区净流出人口为4.2万人,比上年增加0.7万人。
(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2022年,全区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达到77.15万人,城镇化率为69.57%,比上年提高0.65个百分点。目前我区城镇化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尤其是主城区(包括金沙街道和金新街道)人口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农村转移人口正不断向城镇聚集,随着经济增长和房地产市场回暖,银河新区不断西扩,金沙湾强势崛起,人口集聚效应会越发明显,城镇化进程会持续提速。
(五)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2022年,常住人口按年龄分,0-14岁人口12.33万人,占比11.1%,与上年基本持平。15-59岁人口64.21万人,占比57.9%,比上年下降0.69个百分点。60岁以上人口34.36万人,占比31.0%,比上年增加0.69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人口27.96万人,比上年增加1.09万人,占比提升0.94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口增长缓慢。虽然,近年来我区人口保持了连年增长的态势,但是增幅一直不高,主要原因除了生育率低外,还有流入流出人口相抵,净流入人口偏低,随着我区交通网络发展迅速,出行更加便捷,带动地域间人口流动愈加频繁,人口虹吸效应也更加明显。此外,由于疫情原因,人员流动性降低,外来人口减少也有一定关系。
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一直都是近些年影响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的重要因素。2021年国家出台了三孩生育政策,但在短期内对生育率下降的缓冲作用不明显,加之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都制约着生育率水平。同时,由于老年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基数大,死亡率逐年攀升,尤其是2022年底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老年人口死亡率在短期迅速攀升,从而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历史低位。
三是人口结构不合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我区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长,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区目前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根据国际标准,已经进入重度老年化社会,而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却在逐年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会影响到消费需求和结构,随着人口流动趋于活跃,家庭养老功能减弱,全区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等养老保障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将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
三、促进人口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是积极落实“三孩政策”,完善地方配套措施。“三孩政策”是国家出台的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的重要政策。面对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不强的客观现状,我区应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三孩政策”,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并且完善相关的地方配套措施。通过推出优惠的育儿政策,如为生育二胎和三胎的家庭提供抚养津贴,鼓励企事业单位增加育儿假期等措施切实减轻父母的育儿负担。进一步提升完善幼儿园、小学等义务教学阶段的教学服务机构管理机制,以减少父母看护孩子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积极优化婴幼儿照护服务,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大社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社区可提供全日、半日和计时托管等灵活多样的托管服务。
二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口吸纳能力。我区具有经济总量大、工业经济强、产业门类多等优势,对劳动力人口吸引力巨大,近些年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要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旅游、现代物流、金融、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吸纳本地及周边劳动力人口,同时统筹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着眼于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培育更多有经济活力的市场主体,留住本地人才,同时不断引进外来人才。
三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切实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目前我区城镇和乡村老年人口多以居家养老为主,也有一些地区开展了社区养老模式尝试,要进一步开展有益的探索,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特别是要将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继续对于农村“三无”老人实行“五保”制度。积极发展老龄产业,把老龄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老龄产业,逐步建立老龄产业发展机制,促进老龄产业和银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