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数据解读

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发布时间: 2021-11-12 16:54:13
信息来源: 国家统计局通州调查队
【字体:

国家统计局通州调查队(王楠)今年以来,通州区持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一、城镇居民收入情况及特点

前三季度,通州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50元,比上年同期(下同,略)增长10.7%,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14.9%,两年平均增长7.2%,收入四项构成全面增长。

(一)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是居民增收的坚实基础。

前三季度,通州区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7151元,增长10.0%,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13.6%,两年平均增长6.6%,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达到56.4%,拉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通州区政府全面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持续举办多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缺工压力,帮助求职者成功就业,保障和改善了城镇居民生活,是促进工资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经营净收入平稳增长,是居民增收的潜在动力。

今年以来,通州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优化政策供给,积极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梳理惠企政策清单,推行“免申即享”,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前三季度,通州区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6079元,增长8.8%,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 11.0%,两年平均增长5.4%。

(三)财产净收入增长最快,是居民增收的支撑力。

前三季度,通州区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4271元,增长15.5%,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22.9%,两年平均增长10.9%。随着居民财产逐步增多、投资理财意识增强和线上线下理财产品日渐丰富,居民的利息和红利收入不断增长,为城镇居民财产净收入增长提供支撑力。

(四)转移净收入较快增长,是居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前三季度,通州区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7849元,增长12.0%,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18.8%,两年平均增长9.0%。通州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7月1日起,通州区对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和孤儿等社会救助对象的生活保障标准进行提标。10月份通州区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253元提高到275元,从2021年1月开始补发,10月底前增资补发金额全部发放到位,为居民增收提供重要保障。

二、城镇居民消费情况及特点

前三季度,通州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915元,增长21.2%,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22.2%,两年平均增长10.5%。

(一)食品支出仍然占据最大比重。

前三季度,通州区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类支出为8200元,增长20.9%,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22.0%,两年平均增长10.5%,恩格尔系数为28.4%,与去年同期持平。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品消费品质不断提升,饮食结构更趋科学合理转变,吃的营养、吃的健康、吃出开心成为百姓改善生活的重要内容。

(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增长最快。

前三季度,通州区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3493元,增长36.3%,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34.0%,两年平均增长15.8%,增速在八大类消费中位居首位。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课业负担逐步减轻,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兴趣拓展、体育运动的培养,理性的从孩子成长出发,科学合理的安排孩子学习、生活和锻炼方案,塑造独立化个性化的培养路线,从而减轻教育焦虑,持续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医疗保健支出持续增长。

前三季度,通州区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847元,增长25.8%,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19.5%,两年平均增长9.3%。通州区城镇人口结构老龄化日趋加深,居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逐步加大,通州区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费用持续增长。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居民收入结构不平衡。

前三季度,通州区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占可支配收入的 59.9%、13.4%、9.4%和17.3%。虽然城镇居民四大项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仍主要依赖于工资性收入的拉动,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接近六成,收入结构的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

(二)经营净收入增速放缓。

前三季度,通州区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6079元,增长8.8%,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 11.0%,两年平均增长5.4%。在四大项收入中经营净收入增速最低,两年平均增速也是最低。经营净收入增速放缓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受“能耗双控”政策影响,通州部分企业遭遇限电限产,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二是受疫情反复因素影响,目前虽然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良好,但部分地区偶有发生新冠疫情,人们对疫情仍存在着防备心理,出门聚餐和购物的次数减少,影响个体经营户的预期收入。

四、促进城镇居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一)多渠道助力居民增收。

一是建立健全工资稳定收入增长机制,通过拓宽职业技能培训渠道和方式,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增加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二是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创新人才、创业项目与金融资本更好融合,增加经营收入。三是鼓励城镇居民多样化的投资,支持居民财产向资本转变,拓宽居民金融收益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收益。四是深入推进参保扩面,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各项民生待遇稳定增长机制,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增加居民的转移性收入。

(二)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营净收入快速增长。

一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优化政策供给,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梳理惠企政策清单等。二是强化金融保障,推动银行信贷服务提速降本,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对限电限产生产企业,进行阶段性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普惠性金融等政策支持。四是持续巩固好疫情防控成果,为居民增收营造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氛围。

(责任编辑:葛文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累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