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日报讯 (记者印春湘 通讯员张红梅)连日来,城区苏宁电器停车场、交通路印刷厂停车场以及汽车站西侧货运停车场都在加紧智慧化改造提升,计划3月15日纳入智能化管理,届时可提供224个泊车位。南通片区项目运营经理顾冬耀介绍说:“这几个点位都在城区车流量较大的区域,经过改造提升后,能够畅通城市交通的‘微循环’,缩短车辆通行时间,减少事故发生率。”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我区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据区公安部门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区机动车保有量近32万辆,其中汽车近27万辆。如此庞大的汽车拥有量,停车就成了棘手的难题,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停车管理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在这种形势下,2017年,我区决定实施城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方案,以“管理为主、收费为辅”为首要原则,在城区交通流量大的区域试点“智慧停车”,并在以后逐步推广实施。其中,大庆路(金南桥至翠园桥及师范桥东侧河边停车场路段)、珠江路(杏园路至金桥路路段)等4处路边停车点位将于3月21日试点。
在城区大庆路(金南桥至翠园桥段)边的停车点位上,每个车位中间位置都被凿开加装了地磁感应器。“车辆停入车位后2至3秒触发感应,接着管理人员的手持设备(PDA)就会收到提醒,等管理人员在设备上输入车牌号后,点上的车辆信息立即被传输到后端云平台,同步保存数据。”顾冬耀说。不仅如此,后台通过定期对区域内所有停车泊位使用率的统计,形成数据表格,为今后区域内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停车泊位提供参考。
“广大车主可以在我们的‘停哪儿’APP上寻找附近停车位,停哪里,剩几个车位,一目了然,而且还有一键导航。”顾冬耀说,等城区18个停车点位、3个新建停车场全部启用后,有1300多个停车位可供选择,停车会更加方便。
今年2月份,我区开始对区人民医院东侧、南侧,北山大饭店南侧,北山巷,共计120个泊位进行“智慧停车”收费。附近店主邢女士说:“经过智能化管理后,店门口的停车秩序好了很多,之前很多车主图方便,有时候一车占两位,其他来晚的车主就没地方停了。”
3月8日下午两点,北山巷停车点位,一辆黑色大众车在管理员指挥下进入停车位。待车主停好车离开后,管理员通过手持PDA将车辆信息传入后台。“等车主取车时,既可以扫我设备上的二维码,用支付宝或微信付款,也可以进入‘停哪儿’微信公众号支付,当然也可以用现金支付。”管理员张华说,不管使用哪种支付形式,停车费都是机器“说了算”。
智能管理方便了市民,不过在采访中,也有人质疑:如果能收取现金,管理员不是有空子可钻?周女士提出疑问:“比如一个车位一天有6辆车使用,但管理员只用设备记录了5次,该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运营主管瞿宏波给出答案:“我们试行的‘智慧停车’就是为了避免随意收费的问题,一旦有车辆停入车位,我们的后台自动接收信息,手持设备系统也会督促现场点位的管理员上传停车图片,如果没有现场图片匹配,系统会自动‘报警’提示。”
智慧停车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更需要有效的后期监管。除了委托运营公司外,今后区城管局和管理公司圆宏集团将对城区停车服务进行两级监管。一旦被查到有违规收费情况,将会按照公司和区政府签订的协议,对该定点管理员和所在公司进行处罚和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