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热点关注

通州大地,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发布时间: 2021-02-07 08:47:41
信息来源: 通州日报
【字体:

通州日报讯(记者 沈维维 通讯员 张锬)日新月异的村容村貌,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蓬勃发展的产业体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通州的田野,汇聚着丰收的潜能;通州的乡村,迈出了振兴的步伐。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明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保底线,强弱项,补短板,惠民生,抓落实,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确保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期间,我区粮食产量连续稳中有升,2020年总产达51.1万吨;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79.52万亩;大力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5.3%;加快富民强村步伐,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27640元,同比增长6.9%;2020年207个村实现集体收入2.8亿元……

夯实产能基础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近日,走进东社镇横马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几台大型机械正忙着清淤河道、平整土地,一派繁忙的景象。“我们在实施土地平整的同时,将平整区域的河道进行疏浚,确保水系畅通,这样后期农田灌溉、排水排涝就会畅通无误。”东社镇水利站副站长曹小华表示。“十三五”以来,东社镇高标准农田项目总面积达5.42万亩。

“藏粮于地”,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让丰收成色更亮眼、根基更牢靠。“十三五”时期,在“藏粮于地”战略指引下,我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79.52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90.8%,其中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75万亩。大力稳定粮食生产,2020年实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建设示范片27个。2020年粮食总产预计51.1万吨,增长2.3%,产能再上新台阶。

“藏粮于技”,让“慧”种地照进现实。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批植保无人机为农业保驾护航,在实现“不断耕,不断产”的同时,让种田变得更轻松、更省力。“我们一共有400多亩地,往年要请好几个工人,几天才能打完药水,现在最多两个人操作,一天就可以完成全部的植保任务。”金沙街道明旺家庭农场负责人瞿国华告诉记者。

耕地有限,科技进步无限。“十三五”以来,我区大力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95.3%。2020年4月,全省首家无人农机示范基地在通州率先启动,开辟了智能化、高效率农机作业新路径。“这将推动‘互联网+农业装备’的深度融合,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转型升级,在探索现代农业高科技路上提供了‘通州样本’。”区农机推广站朱琳表示。

聚焦产业兴旺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清晨,阳光普照,十总镇二爻居的大片农田上,十多名员工正紧张有序地进行采摘。“这批西兰花是送往上海超市的,产量在50吨左右。这个月我们已经销售了两百多吨了。”二爻居党总支书记曹秀春告诉记者。

谁能想到,这个曾经是全区20个贫困村之一的二爻居,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创造了一个个发展奇迹,实现了从贫困村到明星村的“蝶变”。“以前,大块土地撂荒了,种植户不愿再继续流转种植,老百姓很有意见。在国家政策允许村集体作为新经营主体的政策后,村里就把这些抛荒的地块都收到了集体名下,统一进行运作。”曹秀春说。

激活一片土地,闯出一条新路。“如今,二爻居成立了二爻果蔬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农村、农民一起搞经营,大家都干劲十足。”曹秀春表示,二爻居大胆探索“党支部+专业合作社”“产业党支部”等党建模式,围绕“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要求,以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围绕“聚焦富民”的要求,我区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深挖农民增收潜力。2020年,在疫情新挑战形势下,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27640元,同比增长6.9%。按照“经营性资产抓创收、资源性资产抓开发、公益性资产抓管护”思路,多途径开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2020年,207个村实现集体收入2.8亿元。

强抓品牌建设提升农业质量效益

春节临近,江苏景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蔬果食品加工中心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紫色的甘蓝、火红的番茄、翠绿的黄瓜……看着让人垂涎欲滴。“最近蔬菜需求量很大,因为新鲜,我们的净菜在上海及华东地区等地的市场很受欢迎。”公司通州生产基地负责人曹冬梅介绍说,得益于景瑞农业的品牌,基地的生意越来越好。目前,公司已带动发展示范基地50多万亩,间接拉动6万多农户致富。

在通州,从“地头货”变成“名牌农产品”的并不只有景瑞农业。在位于十总镇的南通金牌狼山鸡开发有限公司,宰杀、清洗、油炸、配料、腌煮……工人们正在麻利地制作狼山烧鸡,这些烧鸡将被运往金沙及南通等地的七家直营店销售。“因为品牌的关系,价格虽然贵一些,但还是很受市场欢迎。”公司总经理顾也林说。

“十三五”以来,我区积极创立优质农产品品牌,通过强化质量监管、发布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农产品直销网络、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增强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实现农产品售价和销量“双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农产品商标76件,绿色农产品2个、有机农产品197个、无公害农产品448个,“骑岸大方柿”还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品牌建设不仅解决了部分农产品‘优质不优价’问题,还助力农业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区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奚建表示,下一步我区将积极组织创立“刘桥螃蟹”“南通州大米”“双低油”等区域性品牌,进一步提升通州农产品品牌效应。同时,加强“通字头”区域品牌建设,全面提升通州农产品的影响力,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责任编辑:瞿慧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累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