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日报讯(记者徐艳梅 通讯员徐昕钰)上月,2021年度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区域示范创建期满验收合格单位复核通过名单公布,我区顺利通过验收。
知识产权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自2019年获评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区以来,我区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前,共有1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6家企业通过贯标国标认证和省绩效评价,4家企业实施了省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项目。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5.97件,较创建示范区前增长了53.2%,超出全省平均水平。甬金科技、蒙哥马利电梯等企业的多件发明专利还获评中国专利优秀奖。今年1~10月,全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087件,较创建示范区前增长了62.4%,增速居全市前列。
对于知识产权来说,创造是源头,运用才是目的。今年10月,南通安泰风机有限公司拿到了300万元贷款,这是用公司自主研发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质押而来的。公司负责人王枨高兴地说:“没想到专利也能换来贷款,这笔款子真是及时雨,缓解了现金流短缺压力。”
为让更多企业实现快速资金流转,我区制定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拿出真金白银,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补助,促进专利转化运用,让“知产变资产”。同时构建“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明显增强。今年以来,已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58笔,质押金额突破4亿元,切实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知识产权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促发展。我区加强知识产权的综合运用能力,积极培育地理标志商标,用知识产权富民增收。2019年,我区首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骑岸大方柿”获评,随后将地标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将“骑岸大方柿”培育成助农品牌。十总镇张沙村党总支书记陈华说:“现在‘骑岸大方柿’礼盒上有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标识,更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我们正在规划大方柿连片种植,开发‘冰冻鲜柿’‘创制柿炒面’‘大方柿奶茶’等新品,用品牌的无形资产挣来有形的财产,实现培育一件地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激励创新。为此,我区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行政+司法”等保护机制和政企联合、区域联合、平台联合“三联合”行政执法机制,构筑起知识产权立体保护网络。2019年至今,已累计为企业赴外打假6次,办理案件8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0万余元。与阿里巴巴平台协定电商专利侵权线索的移交处理、侵权判定等服务项目,实现移交线索48小时内快速处理、快速维权,今年已累计受理侵权商品链接投诉449条。同时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将知识产权打造成企业竞争的利器。
下一步,我区将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六个方面”的重要指示要求,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优化巩固发展环境,开拓创新,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