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总镇育民村新型合作农场的秋收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卑多敏 陈郁炜 摄影报道
通州日报讯(记者徐静怡 见习记者万晴 通讯员宣颖 易敏)连日来,通州大地丰收忙,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金沙街道万顷良田项目区,金黄的水稻田成块连片,串串稻穗颗粒饱满,粒粒稻谷晶莹飘香,6台收割机有条不紊地穿梭在稻田里,轰鸣的机器声奏出了美妙的丰收交响曲。
据了解,金沙街道万顷良田项目由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海安分公司承包种植经营,项目面积近6200亩,主要种植“南粳46”。“我们现在共有9台机器进行收割,每天收割近550亩。”农垦公司金沙基地主任黄建介绍,今年基地还在每台收割机前加装了灭茬机,将留茬高度降低至20厘米以下,“留茬越低,越利于在后期耕田作业时把秸秆深埋到地下,提高种植作物的品质,同时也更加环保。”
十总镇育民村新型合作农场的水稻抢收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数台收割机在田野里来回穿梭,只见操作人员轻轻一按手中的遥控器,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立即驶向田间,按照规划路线前进作业,一边收割稻谷,一边“吐出”粉碎的秸秆。
据悉,该无人驾驶收割机采用北斗导航技术,机器会自动规划出最优的作业路线,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全部依靠机器自动完成。同时,无人驾驶收割机上所有的作业数据都可以传输到遥控器一端,发动机转速、油量信息、作业亩数等都可以实时查看和监控。“无人驾驶收割机减轻了人员驾驶机器的劳动量,农户站在田边就能很快把水稻收割完,大大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十总镇育民村党总支副书记王金峰说,“高标准农田田块平整、路况又好,只要天气允许,机器的工作效率非常高,一天能达到300亩至500亩的收割量。”
除了无人驾驶收割机外,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驾驶植保机、无人驾驶插秧机等各类无人农机也大展身手,让丰收充满了科技感。
区作栽站站长吴永军介绍,今年整体气候有利于水稻生长,我区近36万亩水稻,亩产约640公斤,同比去年增加近5公斤。吴永军也提醒广大农户要继续着眼播种作业,争取成熟一块、抢收一块,抢收一块、抢播一块,有序推进冬小麦、冬油菜的播种,“尤其是小麦,要争取在11月中旬前播种完成,这样有利于培育出壮苗,为明年攻大穗、提单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