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志愿者饱含深情讲述吴亚鲁的生平故事。 徐浩翔摄
通州日报讯(记者曾银霞)编者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当前在全党开展的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是一场深入灵魂的理论学习,更是一场融入血脉的精神洗礼。江海大地,英雄辈出,特别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先辈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也召引着后人接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即日起,通州日报开设专栏“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南通红色记忆”,围绕我市党史上的重要地标、重大事件、典型人物等,推出融媒体新闻报道,用心用情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在南通的奋斗历程,敬请关注。
3月17日,记者们走进“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南通红色记忆”第一站——位于如东马塘镇的革命先烈吴亚鲁纪念室,深入了解这位南通地区第一位共产党人的生平故事。
红色档案
吴亚鲁又名吴肃、吴渊,字渊之,号亚鲁,1898年出生于当时的如皋县潮桥镇(今属如东县马塘镇),1922年初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南通地区共产党员第一人,1939年6月,于平江惨案中壮烈牺牲。
吴亚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从求学时期吴亚鲁就回乡发起组织了以反帝、反封建为宗旨的进步团体“平民社”,毕业后被党派往徐州工作,后担任团徐州地委书记,创立了徐州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徐州支部。吴亚鲁还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在追求真理、播撒革命火种的过程中,他面对敌人的多次审讯,坚贞不屈,决不招供。出狱后忍受住肺病等病痛的折磨,夜以继日工作。1938年,吴亚鲁奉命到长沙工作,担任新四军驻湖南平江通讯处秘书主任。1939年6月11日,国民党第27集团军头目杨森派出大批人马,欲铲除平江通讯处。为掩护其他领导和同志,吴亚鲁挺身而出,义正词严地当面揭露暴徒们的无耻行径。在万寿宫前,敌人开枪击中吴亚鲁的颈部、腹部,血泊中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慷慨就义。
从2005年7月开始,马塘镇党委、政府筹建革命烈士纪念馆。耗时两年,一个占地1万平方米,集纪念馆、纪念碑、英雄壁于一体,布局合理、建筑造型美观、气势宏大的纪念馆终于落成。这个纪念馆是江苏省为数不多的乡镇革命烈士纪念馆之一,而吴亚鲁纪念室就在该纪念馆内。
薪火相传
马塘作为苏中革命老区,这里不仅诞生了南通地区第一位共产党人吴亚鲁,还孕育了如东第一个党支部,缔造了如皋(东)县抗日民主政府。梁灵光、姬鹏飞、陶勇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生活、战斗过。全镇被批准为革命烈士的有407名。
“党在马塘的历史,是波澜壮阔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洪流中的一朵耀眼的浪花,也是今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马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琳介绍,马塘镇充分发挥优势,借助马塘革命烈士纪念馆这一阵地开展了一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努力传承红色基因,阐述革命精神,使广大干群从革命先烈的爱党爱国、不畏牺牲的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前行动力。
当天,恰逢马塘镇党委组织近年来新入职的青年干部在此开展党史教育。镇党群工作局工作人员曹天仪深有体会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敢于担当的人。缅怀先烈,就是要传承他们为国为民舍身忘我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
记者手记
感动,源自红色的传承
当面对纪念馆内的英雄先烈的画像,当看见一段段载满了先烈鲜血的文字,那段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仿佛呈现眼前。那一刻,我深受感动,深刻体会到,我们所处的和平年代,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历史不容忘却,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硝烟散去,精魂永存。对于红色历史,对于革命志士,最好的缅怀就是守住初心、接续传承,最好的告慰就是牢记使命、奋勇前行。铭记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让我们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坚若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把党的伟大事业推向更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