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街道供稿 “王老师,怎样陪孩子算是陪?”“如何进行亲子沟通?”“我家小孩懒散、缺乏劳动观念怎么办?”……屋外寒风冷冽,金新街道华山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内却暖意融融,一场家庭教育圆桌研讨活动正在进行。与此同时,金新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老年学校里,几十名老年学员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练习“八段锦”。
一个家庭,一老一小,一头挂着“夕阳”,一头牵着“朝阳”。服务好“一老一小”,关系千家万户。一直以来,金新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着力围绕“一老一小”完善社区教育服务,为老年人晚年注入活力,为少儿健康成长护航,托起“一老一小”的微幸福。
老有所学,“夕阳”分外红
“这中医养生课太好了,每个课程都很精彩,让我们学到了怎么健康饮食、什么生活习惯好,怎样锻炼身体,我学了后还教给家里人呢!”一节八段锦课上下来,金新街道果园社区的单阿姨微微出汗,脸色红润。
像果园居这样的村居学习点,金新街道还有28个。金新街道常住人口数超18万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5万人。为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金新街道建立了以区老年大学为龙头、街道老年学校为主体、村居学习点为基础的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加强老年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扩大优质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金新街道实现了村居100%建立老年学校村居学习点,规范化建设学习点的现代化教育设备、标准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满足老年人集中培训和个别学习的各种需求。除中医养生班外,还开设有乐器班、声乐班、舞蹈班(含广场舞)、模特班、书法班等。
而以“中医文化融入社区、中医养生进入家庭”的中医养生班则是金新街道老年学校教育的特色。学校聘请了北京华泽康润教育科技院南通分院优秀的教练老师担任专职志愿者老师,教授学员中医养生的传统知识、理论知识、专业手法知识,让老年人拥有健康生活的方式。课程不仅在学校里开设,还走进社区,送到百姓家门口。今年以来,金新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共举办中医文化进社区6场次,惠及百姓千余人次。金新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主任陈建表示,开设中医养生班,主要是通过课程发扬传统中医优势,传承金新家风家训,用好家风治未病,让老年人拥有全新的生活方式。
莫道桑榆晚,夕阳分外红。在不断地学习中,老年人的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据统计,老年学校有44人被评为“健康之星”,学员马时禹、茅佩珍还在南通市老年健康达人风采展示活动中分获“十佳老年健康达人”“老年健康达人”称号。84岁的茅佩珍是学校年龄最大的学员,也是城区腰鼓队的发起人。她笑说:“谁说老人只能在家养老?在老年学校,我们也能‘享’老,每天都很开心充实。”
为进一步丰富老年居民生活,金新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还专门邀请专家给学员们讲授老年智能手机基础应用、电信网络诈骗等互联网课,全年教会超过400个老年人注册“江苏学习在线”,可以免费学习各类自己喜爱的课程资源。同时推出“行走中的课堂”,让学员们行走在社区村居中间、百姓身边,学习新知识,弘扬传统文化,努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也推进了老年学堂提质扩容,帮助更多老年人就近学习、分享和交流,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少有所乐,“朝阳”尤其美
“电影非常好看,让我感受到了同学间的接纳与包容,友爱与互助。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爱去拥抱世界,让我们在爱的包围中健康茁壮成长。”看完以通州校园为背景题材的新时代儿童电影《向日葵中队》,通州区金郊初级中学九年级(3)班的陈雨嘉说。本次观影活动由金新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家长学校组织,辖区数百名学生和家长观看后被深深震撼。
为给孩子们提供一个阳光、健康、积极、快乐的成长环境,今年7月,金新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拓展教育服务范围,在原有老年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家长学校”,整合辖区内不同类别的教育机构为家长学校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充实师资队伍,按照学年制,从今年秋季学期开班授课,面向年轻父母、青少年开展专题学习、沙龙活动、个案辅导、圆桌研讨等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同时紧密联动社区,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从而促进家庭幸福、社区和谐。
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家长学校”还注重通过音乐快闪、百姓春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社区青少年登上大舞台,学会爱、宽容、团队协作等,领悟成长的真谛。
金新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主任陈建表示,“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而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所以我们整合家庭、社区力量,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护航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以前我不允许娃儿犯一丁点错,母子关系很紧张。在指导服务站,我晓得了要尊重娃儿的想法,学到了怎么和他平等沟通,现在他开朗多了。”家长陈女士说起亲子关系的改善、孩子精神状态的转变,不停道谢。
“中心”有为,社区教育“全覆盖”
为传递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打通家庭教育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11月,金新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成立了社区教育指导服务站,邀请通州区教体局“通心源”发展联盟心理咨询师、老师、志愿者等,联动社区“红网格”,在社区内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解决家长困惑,为青少年群体解决实际问题,也促进家庭与社区共同育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社区教育指导服务站成立以来,已开展指导活动3场,受益人群20人次以上。“到2025年,我们将在金新街道六成以上社区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将专业化的家教知识送到家门口,进一步优化提升社区家庭的家教水平。”陈建说。
为让社区教育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金新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对寒暑假也极为重视,在安全条件成熟、需求迫切的村居建立校外托管服务站,邀请辖区内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退休教师、优秀志愿者等,对孩子们展开学习、安全、劳动、心理健康等教育,打造青少年的“学园、乐园、趣园”,让他们在乐趣中学习,在欢乐中成长。性格内向的小周,父亲残疾,母亲出走,从小靠爷爷奶奶生活,托管站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老师们特别好,通过游戏,我正确认识到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我要倍加珍惜机会,好好学习,报效国家。”托管也让家长“松”了一口气,学生刘鑫悦家长高兴地说:“孩子在托管服务站成长得很快,回来知道孝敬长辈,还帮我们做家务呢。”
社区教育的“魂”在教育,“根”在本土,外延广而全面,内涵深而丰富。陈建表示,“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下面他们将继续立足本土,在“一老一小”教育上铆足劲,下真功夫,不断创新方式,丰富社区教育场景,托起老人的幸福晚年,撑起青少年的美好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