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镇供稿(郑哲文)在六悦博物馆触摸千年木雕的温度,于黎里党建长廊聆听红色基因的脉动——4月29日,二甲镇党委书记姜铮莉带队赴苏州黎里古镇开展专题调研,党委副书记王一凡、宣传委员高颖同行。这场融合“文化传承”与“党建创新”的探访,不仅是一次对标先进的“取经之旅”,更是一场激活余西古镇发展思路的“头脑风暴”。
在六悦博物馆,4万余件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品的展陈令人叹为观止。从雕花门窗到石雕雀替,从生活器具到宗教造像,这些被精心保存的“中国记忆”展现了传统文化活态化展示的创新理念。创始人杜维明作为一名美国律师,凭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40年间走遍中国乡村收集濒临消失的老物件,最终在黎里镇政府支持下,将一座旧工厂改造为具有1.8万平方米展厅的博物馆。当地政府通过政策扶持与资源对接,将他的私人收藏转化为公共文化资产,并引入非遗体验、研学教育等互动项目,使博物馆成为兼具文化深度与群众参与度的网红打卡地。这种将文物与现代展陈技术相结合的思路,为余西古镇的文化打造提供了重要参考。
黎里古镇的党建实践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梨花应春”党建品牌巧妙融合古镇特色与革命精神,通过“黎川夜航”“黎明曙光”等板块,串联起从大革命时期到新时代的红色记忆。南社文化统战基地将柳亚子故居等文保单位转化为实景课堂,德心堂百年古宅则创新性地集非遗展示、文创开发、党员教育于一体。古镇游客中心推行的“党员示范商户”评选机制,更是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商户自治的有效路径。
调研发现,黎里古镇在资源活化利用方面成效显著。通过以“人”为核心的古镇开发逻辑,聚焦“独特文化基因+现代生活需求”的融合,创新党建融合形式,让红色基因自然融入古镇肌理的做法,为余西古镇的党建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次调研为余西古镇发展锚定方向,二甲镇将聚焦三大创新路径,推动调研成果落地:一是深耕文化根脉,让千年底蕴“活”起来——系统化梳理本地历史脉络、深层次挖掘本地历史资源、非遗资源,以故事化表达、场景化呈现打造专属文化IP;二是创新合作机制,让闲置空间“动”起来——借鉴六悦博物馆“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的运作思路,搭建“民间收藏家+非遗传承人”合作平台,盘活古镇闲置老宅、厂房等空间,打造集文化展示、手作体验、研学教育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阵地;三是做活党建融合,让红色基因“燃”起来——聚焦本土红色资源,创新“党建+古镇游”“红色文旅线路”等载体,让红色基因成为古镇发展的精神底色与动力引擎。
当二甲的厚重文脉邂逅黎里的创新实践,一场关于“红色铸魂、文化塑形、产业赋能”的发展图景正渐次展开。此次调研不仅带回了先进经验,更点燃了“以文化破圈、以党建领航”的信心——在保护与创新的平衡中,余西古镇正以开放姿态,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