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日报讯(记者王姝炜)在通州区的西南角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开沙岛,这里江风荡漾,芦苇摇曳,有着长江最原始的自然风貌;这里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更有着蓬勃向上的朝气与活力。
80年前,这里只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如今的开沙岛上,中国乒乓球通州训练基地、途居房车露营地、江心寺等旅游景点各具特色,每逢节假日客流量爆棚。80年的岁月沧桑,开沙岛经历数次蜕变,终于化蛹成蝶。
从拓荒时代到大桥时代
曾经的开沙岛,受长江阻隔与外界隔离。1933年,第一批拓荒者来到开沙岛开垦围堤,那时只有最简陋的钉耙和锄头,拓荒者们靠打渔、务农为生,乘坐的是小木船,住的是芦苇棚。
上世纪60年代,越来越多的渔民自发来到开沙岛生活,慢慢地,这里形成了村级规模。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开沙岛,村民们开始用木材搭建房子,后来又住进了砖房。生活越过越好,交通也越来越便利,村民们坐上了轮渡船进出小岛。输送货物,运送乘客,这座江中小岛与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2003年,岛上第一座与陆地连接的跨江大桥——华沙大桥建成,村民们逐渐告别了坐船出行的日子。2015年,造价4.5亿元、全长1838.8米的东沙大桥正式通车。随后,岛上形成了“三路”(开沙大道、东沙大道、横港沙大道)“三桥”(东沙大桥、开沙景观桥、东沙景观桥)的交通格局,开沙岛的交通发展迎来了巨变,从此这座小岛再也不“孤单”。
从芦苇棚到乡村别墅
在开沙村集中居住区,一座座乡村别墅错落有致。这里就是全岛678户居民的家。开沙村于2010年和2012年分两个批次,解决了全村居民的安置问题。在保障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情况下,小区硬化道路3500米,安装路灯190盏,自来水和污水管网全部铺设到位,绿化面积180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2%。
今年69岁的展素兰住在开沙村集中居住区H区,她已经在安置的别墅里住了七年多。“这么大的房子住得可舒服了,原来出门都是泥泞小路,现在大路上车来车往,去哪里都方便。”展素兰笑着说。
在集中居住区,体育运动器械、文化展板等设施满足了村民休闲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家门,积极参加文化体育活动。“如今不仅吃得饱、穿得暖,精神生活也丰富了,这样的日子惬意得很。”展素兰说。
从孤独小岛到江中明珠
打破交通壁垒为开沙岛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旅游度假成为开沙岛一张靓丽的名片。
在开沙岛途居房车露营地,房车露营、木屋树屋、户外探险等特色产品深受游客的喜爱。露营基地还拥有两处瑰丽的岛心湖泊,是国内鲜有的岛居滨水复合型露营产业综合体。在这里,游客可以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拥抱。
正在建设中的洲际梦幻岛占地1800亩,总投资10亿元,是通州唯一4A级景区洲际绿博园的姊妹园,计划明年9月正式开业迎客。“目前已完成桃花岛、樱花谷、梅花山等景观组团工作,道路工程已基本完成,绿化工作完成80%以上。”开沙岛旅游度假区旅游办副主任顾建介绍。
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开沙岛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今年第三季度,开沙岛旅游度假区游客总量达26.25万,日均接待2853人次,本地游客占比44.38%,省外游客占比38.47%。“随着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通车,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开沙岛游玩,为度假区带来了人气,也提高了开沙岛的知名度,如今的开沙岛已成为江中明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顾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