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日报讯 (记者沈维维 通讯员季飏)“秸秆利用好,增收又环保”“严禁烧秸秆,违者要罚款”……近日,在西亭镇同乐村,秸秆禁烧网格宣传队穿梭在田间地头,小喇叭里不停地播放着通俗易懂的禁烧宣传语。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管好秸秆“一把火”,西亭镇坚持“疏堵”结合原则,着重抓好宣传监督和综合利用工作,努力实现秸秆禁烧“零火点”。
据悉,今年夏季,西亭镇小麦面积26900亩、油菜6718亩,迎来喜人的丰收,同时也面临秸秆禁烧禁抛工作的挑战。对此,西亭镇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禁抛网格化管理制度,分管领导包干到村,各村(居)书记为村(居)第一责任人,分片干部为直接责任人,形成镇包村、村包组、组包农户、农户包田的“四级联动”网格责任制,实现禁烧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西亭镇充分利用横幅、流动宣传车、手机短信、媒体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进一步转变村民的观念,变“要我禁烧”为“我要禁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农户落实秸秆处置帮扶措施,层层签订责任状,切实做到全天候禁烧禁抛、全覆盖监管、无缝隙落实责任。
同时,第一时间成立秸秆禁烧禁抛巡查组,不定时到各村居开展巡查指导,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实行不间断督查。
除了“人防”,西亭镇充分运用“互联网+”科技助阵,全镇区域500多个视频监控点配合禁烧工作组进行联网巡视,做到有火必查、有烟必禁,并通过无人机开展巡查监测,扩大巡查范围。
要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禁烧问题,唯有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尤其是重在“疏”上下功夫。西亭镇与如东柴禾专业合作社签订秸秆综合利用处置协议,大力推进秸秆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工业原料化等多种形式利用。
有的秸秆卖了钱,也有的秸秆还了田。在西亭社区18组田地里,几台秸秆粉碎机正在加紧作业,随着刺耳的声音响起,另一边的出口便喷出秸秆碎末,村民们将这些碎末均匀洒在田地里。“秸秆还田后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既保护了土地,又能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村民李水如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