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被蚊子叮了个包,几天后突然高烧、浑身剧痛,连走路都弯着腰像个小老头/老太太?这可不是普通的感冒或登革热,而是一种名字有点拗口、威力却不容小觑的“旅行刺客”——基孔肯雅热!它正通过小小的蚊子,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悄悄传播,包括我国广东、云南等地。
别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掀开“基孔肯雅热”的神秘面纱,看看它从何而来、有何症状,以及最关键的——如何把它牢牢挡在门外!
1.基孔肯雅病毒如何传播?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伊蚊叮咬传播,最常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日常接触、咳嗽、打喷嚏不会传播病毒。
2.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地区在哪里?
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病毒本地传播。我国2010年以来报告多例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输入性病例。广东、云南、浙江等省份曾引起本地传播。
3.基孔肯雅热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带毒蚊虫叮咬后3—7天(范围为1—12天)后,开始出现症状。
✦常见为突然发热和关节疼痛,剧烈的关节疼痛可导致行动困难。
✦症状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感染等其他感染类似,可能被误诊。
✦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部分病例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4.如何治疗基孔肯雅热?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药物,临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
✦充分休息、补充液体以及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部分症状。
✦为降低出血风险,在排除登革热之前,勿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
5.个人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
✦化学防蚊:使用驱蚊剂、使用0.5%氯菊酯处理外衣物。
✦物理防蚊:穿着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选择装有纱窗纱门的住所、使用蚊帐等。
6.如何控制基孔肯雅病毒传播?
主要方法是控制蚊虫媒介和减少蚊虫孳生地。每周清空和清洁盛水容器、处理废物。在疫情期间喷洒杀虫剂杀灭成蚊,对蚊子停留的容器内部和周围的表面进行药物处理,处理容器中的水以杀死未成熟的幼虫。
7.旅行者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旅行前)?
✦出发前旅行者需查阅目的国家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可前往旅行门诊或者医疗机构咨询医务人员。
✦化学防蚊:携带含有避蚊胺、埃卡瑞丁、柠檬桉油、对薄荷烷二醇等活性成分的驱虫剂,并按照说明使用。使用经0.5%氯菊酯处理的衣物和装备(如靴子、袜子、帐篷)。
✦物理防蚊:穿宽松的长袖上衣和长裤、使用蚊帐、选择配备纱窗纱门的住宿场所。
8.旅行者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旅行后)?
✦旅行结束后2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避免将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病原体带入境内,导致传播。
✦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皮疹症状,请及时就医,并说明旅行时间和地点,以尽快得到诊治。
9.家庭如何防蚊灭蚊?
室内积水管理:
•水培植物如富贵竹应每3—5天彻底换水,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投放灭蚊幼剂或采用物理隔断方式防蚊。
•定期检查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处防止积水。
天台、阳台及门前屋后积水管理:
•屋顶反墚、排水槽等应定期疏通。
•花盆、泡沫箱、废弃瓶罐等容器应及时清理。
•闲置容器应倒扣放置,储水容器如水缸应加盖,废弃容器彻底清除。
•竹筒、树洞应进行封堵或改造,莲花池养鱼防蚊。
•空调冷凝水应及时排净,废弃轮胎在底部打孔或避免露天放置。下水井进行防蚊封堵,有条件的建议将明沟改为暗渠。
室内灭蚊:
•使用合格的杀虫气雾剂、蚊香液、盘香等减少蚊虫叮咬。
•使用发烟灭蚊片或全屋用杀虫气雾剂施药时,应先关闭门窗,施药后人员离开,30分钟后再开窗彻底通风后方可进入。
•可配合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灭蚊工具。
10.家庭及个人工作场所蚊媒孳生地有哪些?如何清理?
✦重点关注水生植物、花盆托盘、水桶、闲置瓶罐、储水缸、院内排水沟等。
✦主要采取翻盆倒罐、加盖、水培改为沙土种植植物、疏通水沟、投放灭蚊幼剂等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