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健康教育宣传专栏

菌群失调了吗?这样可以“调”回来

发布时间: 2021-12-08 16:21:56
信息来源: 通州区疾控中心
【字体:

菌群失调了吗?这样可以“调”回来

一周前,家住武汉的小王突然牙疼,自行服用抗菌药后,疼痛有所减轻。然而,这两天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平时很正常的一日一次大便,竟然变得不成形,肚子还时不时地绞痛,总想上厕所。小王来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医生诊断为肠道菌群失调。小王有些纳闷:“我没乱吃啊,怎么肠道菌群还会失调呢?”

我们的肠道内大约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不同的菌种可以合成维生素、氨基酸,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同时还能促进矿物质的吸收。这些营养物质对健康有重要作用,一旦缺少会引起多种疾病。肠道菌群还能影响体重、消化、免疫,调控人体对药物的反应。

肠道菌群失调又称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菌群的组成改变、细菌活性变化或菌群分布变化,均可引起菌群失调。正常情况下,肠道各菌种与我们的身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一种动态平衡。一旦受到体内、体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平衡状态就可能被打破,从而发生失调。

谁动了你的肠道菌群

药物因素 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及化疗药物等的应用,将会抑制或促进部分肠道菌群生长,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广谱抗生素可使肠道内有益菌的定植被抑制,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这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最常见的原因。

饮食因素 过多摄入蛋白质、糖、食品添加剂等,或者吃了有残留农药的蔬菜水果,可引起肠道菌群变化。不良的饮食习惯也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

其他肠道菌群可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老年人、婴儿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放疗可导致部分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口腔卫生差,会使细菌在口腔内失去平衡。手术、外伤、化学物品、应激状态等也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的表现

多数情况下,肠道菌群失调仅引起轻微不适。菌群失调导致的症状包括口腔异味、胃部不适、恶心、便秘、腹泻、情绪不佳、焦虑等。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如果突然出现腹泻,或原有腹泻加重,即有可能发生了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的腹泻,大多为淡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如蛋花样。

当怀疑自己存在肠道菌群失调且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为患者做一些检查。用内镜做活检并吸收肠液进行培养,可明确肠道菌群类型及分布。

如何让菌群重回平衡

一般治疗 首先,消除诱因,调整抗菌药物、免疫制剂的使用,合理安排肿瘤放化疗等。其次,适当补充水分,同时确保电解质的摄入,及时纠正腹泻引起的水和电解质紊乱,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不存在最好、最快、最有效的用药方案。医生会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一般常用的药物包括两类:止泻药和微生态制剂。

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引起菌群失调的疾病。

日常生活管理 按时按量用餐,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果胶类的食物。起居规律,减轻精神压力,不熬夜。戒烟禁酒,少喝咖啡和浓茶。充足饮水。积极锻炼。

来源:健康中国

(责任编辑:赵雪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累计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