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半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来源: 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8-07-23 17:24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呈现运行平稳、稳中有进、转型加快、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1-6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3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1亿元,同口径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2亿元,增长10.2%,总体达到预期目标。

(一)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063.8亿元,增长15.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3%,实现工业应税销售571.1亿元,增长1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个,市级示范智能车间5个。4个新产品新技术通过省经信委鉴定认证,6个项目入选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性计划。海星电子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紫罗兰家纺通过国家级贯标评定,乔德家纺、微纺电子入选2017年省制造业“双创”平台。服务业加快发展。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91.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5%。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239.9亿元,五大行业营业收入18.1亿元,增长22%,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家。旅游业发展亮点纷呈,全区景点接待游客191.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9.2亿元。绿博园创成国家4A级景区,进鲜港鲜花小镇“郁金香樱花观赏季”活动接待游客35万人次,开沙岛途居房车露营地创成“长三角房车旅游标准化示范营地”及“江苏省房车露营地”旅游品牌。农业结构持续调整。夏粮单产347公斤/亩,总产17.2万吨。新(扩)建各类规模农业项目125个,竣工91个,完成投资20.2亿元。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100亩,累计20.5万亩,占比达20.2%。申报无害农产品40个,“三品”产量占食用农产品的55%。十总镇被确定为市现代农业试点镇。新发展家庭农场12家,累计建成各类家庭农场326家,新培育市级农产品电商示范企业2家。建筑业质效提高。完成施工产值474.8亿元,增长18.5%。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加快建设。通州十建晋升总承包一级资质。

(二)产业投资稳定增长,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招商引资取得实效。深入开展“招商质量提升年”活动,组建三大招商联络处,系统化组织投资促进活动。新注册亿元及千万美元以上项目74个,其中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2个,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个;四方节能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户。重大项目量质并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完成200万元以上设备投资项目80个。新开工亿元项目70个,其中制造业项目63个,占年度计划的73.2%,完成投资31.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6.7%;服务业项目7个,占年度计划的38.9%,完成投资10.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8.9%。竣工亿元以上项目57个,其中制造业项目31个,竣工率30.7%;服务业项目26个,竣工率65%。24个省市级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上半年完成投资80.2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0.6%。要素保障精准有力。盘活存量土地2152亩,处置闲置、用而不足土地605亩。为四方冷链、恒科二期等项目争取省重点项目用地686亩,争取南通市增减挂钩指标500亩。金融服务不断加强,通农银贷款周转资金池、南通中新力合江海转贷基金累计转贷额1.8亿元,“苏科贷”为圣夫岛等21家企业放贷6000万元,增长20%。企业股改上市步伐加快,海星电子、宏德特种部件等5家企业在轨运作,沃太能源、罗化新材料新三板上市快步推进。

(三)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有效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25家钢丝绳企业的污染工段全部关闭;关停化工企业2家、印染企业2家;关停燃煤锅炉5台,削减燃煤0.7万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和“3550”改革全面实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大国有集团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主营业务不断拓展。川姜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试点被列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强化区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科学推动区镇发展。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48.6亿元,增长18%。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5家,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超30项。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7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8件。纺织、建筑、海工三大研究院加快提升,省众创社区申报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制定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工作方案,紫罗兰家纺获省知识产权重点战略推进计划立项,申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开放水平稳步提高。外资实际到账1.9亿美元,占年度计划的64.3%。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22.8亿元,增长8.5%。外经外包成效明显,完成对外承包和劳务营业额1822万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6800万美元,增长79%,离岸执行额2500万美元,增长66%。深化接轨服务上海,沪通合作园区未来岛科技园积极承接智能制造、新能源、机械电子等产业转移,签约施依洛风机、旭田机械等沪籍项目5个。

(四)城乡发展统筹推进,宜居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积极对接南通2035版城市总规修编,系统开展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研究,镇区控制性详规实现全覆盖。城东新区金东新城商业街主体封顶,银河新区功能配套日益完善。推进6个老旧小区改造,规划运盐河综合整治。推进“一河两岸”通灵桥地块、南山寺藏经阁等地块景观绿化,面积达21.2万㎡。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置,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竣工验收。镇村建设扎实推进。推进平潮、兴仁、十总、东社、石港5镇总体规划修编,川姜、五接等6镇重点发展区域控规编制。加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组织5个村居申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组织2个村居申报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二甲余西居、石港广济桥居两个国家级和十总镇骑岸居省级传统村落项目加快建设。打造“河长制”升级版,疏浚河道82万方、绿化28公里。扎实推进“三乱”整治,实施内河水域非法船舶专项整治。“水美村庄”建设、骨干河道水土流失治理、中央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等有序推进。交通体系日益完善。盐通铁路前期拆迁启动,宁启铁路二期加快拆迁,江海大道东延设计方案正在优化,345国道抓紧施工,通扬运河改线、新世界码头工程全力推进。实施路网畅通工程,4条城区道路、22处停车场及部分桥梁加快修建。加快农路建设,出台“四好农村路”实施方案,“四好农路”建设全面推进。优化城乡公交路网,新辟及调整公交路线8条。生态环境日益优化。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加快实施黑臭水体整治,新建、改造建制镇建成区污水管网8.6公里,20处EPC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开工建设。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非法设置入河排污口整改完成率68.3%。拆除违章占用河道建筑181处。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46项,16家重点企业完成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完成生态造林1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2%。夏季秸秆禁烧、“散乱污”企业整治验收、污染防治攻坚等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高效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项目整改。川姜地区生态环境整治大会战成效显著,清运工业废料5.1万余吨,清理工业堆放点1367处,拆除违章建筑1180户,群租房和沿河沿路农户违建拆除率100%。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居民收入逐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68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86元,增长9.3%。农村集体 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城镇新增就业4122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900人,提供就业岗位1.7万人,创业带动就业3923人。社保体系不断完善。严格执行养老、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降低费率,继续实施援企稳岗补贴政策。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完成全年目标,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均达目标任务的90%以上。基础养老金与主城区接轨,标准由125元提高到141元。被征地农民刚性进保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事业协调推进。认真办好10大类28项民生实事项目。教育事业不断优化,3所幼儿园创建成江苏省优质园,13个校安工程项目有序推进,通州高级中学袁梦同学喜获2018年省高考理科状元。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联体建设有序推进,院前急救体系更加完善,15家村卫生室参加省示范村卫生室创建。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成立新联护理院,综合开展医疗和养老服务。启动重点人群免费健康体检,建成全区首个残疾人之家。文化体育蓬勃发展,组织精品文艺演出51场。说唱《散花》等3部作品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节目录制。成功举办第二届南通通州体育旅游“梦幻之春”系列活动、阳光体育运动会系列比赛。社会管理不断加强。文明城市长效管理不断深化。深入推进平安通州建设,严密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深化“法治通州”建设,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党政同责”制度进一步强化,狠抓食品医药、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有序推进。全面部署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 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回顾上半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转型步伐还不快,新兴产业占比还不高,尤其是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地标产业规模还不大。新落户重大产业项目偏少,发展后劲不足。纺织服装、船舶等支柱产业外贸形势不容乐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竞争力还不强。民生兜底补短板任务较重,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等等。对此,我们将在下半年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与工作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着力打造彰显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立足扬子江城市群、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腹地、创新智谷、城市绿洲、幸福家园”重点任务,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努力做到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转型,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力争把南通高新区建成苏中地区创新转型示范区和长三角地区创新转型引领区。完善诚创科技园、江海圆梦谷配套功能,提升运作水平。突出创新型企业培育,建设科技型企业数据库和培育梯队,力争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高校科技资源,继续加强与上海等地高校科研院所、服务平台合作对接,全年确保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0个。加快集聚创新人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来通创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突出结构调整,着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腹地。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着力培育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三大地标产业集群。加快改造提升家纺、船舶海工、建筑等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质效,重点培育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和服务外包等业态。加快省市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积极发展旅游业,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等融合发展,重点推进进鲜港鲜花小镇、途居房车露营地、洲际梦幻岛、洲际绿博园二期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各类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三个全覆盖”试点镇建设。加快区域融合发展。以“跨江融合、接轨上海”为切入点,加快推进沪苏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拓宽区域合作领域,抢抓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建设等有利机遇,加大科技、人才、教育、医疗、旅游、建筑业等方面合作力度,积极参与协作分工。深化园区合作,积极推进沪通未来岛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强与漕河泾开发区、青浦工业园区等单位合作,着力引进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等产业项目。

(二)坚持项目引领,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围绕做强实体经济,聚焦国内外重点区域,瞄准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努力招引更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前瞻性好、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后劲。全年新注册10亿元及1亿美元以上项目30个。加大招商人员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坚持预审准入、综合研判,突出投资强度、亩均产出效益等关键指标,严把项目质量关。顺应企业、行业分化加剧和兼并重组的趋势,推动本地企业与外来项目资源整合。力推重大项目建设。完善项目决策机制,探索建立项目审核程序,优化推进程序,保障项目顺利建设。围绕省、市重大项目,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以“店小二”精神,做好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加强考核督查,推动展华电子等一批重大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加快恒科二期、未来岛、四方节能科技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度,推进深南电路一期、鸿图压铸等一批项目年内竣工,全力争取在南通市产业项目建设考核中争先进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优化政务服务“一张网”,推动政务服务工作向基层延伸。不断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创新审批方式,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活力、清障搭台。继续推进闲置土地盘活、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土地资源长效、科学、合理利用。强化政银企联动,丰富现代金融产品,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企业股改上市步伐,全年新增上市挂牌企业3家以上。

(三)坚持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工作。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切实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认真落实降成本政策,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负成本及要素成本上协同发力。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生态环境、脱贫攻坚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国企国资改革,形成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积极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深化川姜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着力打造“前台+后台”、“线上+线下”、“全能型+智能型”管理服务模式。大力提升开放水平。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形势,持续拓展外贸市场,重点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为对外贸易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外经外包再上新台阶,重点引导纺织、服装、建筑、船舶等优势产业,优化海外布局,建设原料基地和生产基地。跨境电商试点争取实现出口额1亿美元,争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一步放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效应。推动开发园区及时复制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改革经验。加快园区转型发展。推进园区特色发展,做大总量、做精产业、做强实力,培育园区经济新优势。高新区坚持创新引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地标产业,打造全区产业高地。锡通科技产业园进一步完善综合配套功能,深挖土地资源,重点打造智能装备等产业。滨江新区抢抓交通枢纽建设机遇,培育壮大港口物流、电子信息、纺织新材料和体育旅游等产业。南通家纺城在加快家纺产业转型发展的同时,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等新业态。空港产业园加快推进海航现代物流园、顺丰航空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壮大临空产业集群。石港科技产业园不断完善基础配套,围绕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加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坚持城乡统筹,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加快提升城市形象。主动对接新一轮南通市总规修编工作,强化规划对城乡建设的引导和把控,注重居住配套、节点控制、城市细节研究,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拉大城市框架,做大主城区规模,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打通一批“断头路”,提升一批主干道路、特色街巷,加快推进垃圾处理、地下管网、公园绿地等基础设施、便民工程,全面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强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实施机场大道、345国道东绕城北段等工程,深化与主城区对接融合。以建设平潮高铁新城为契机,积极配合做好西站大道、通苏嘉甬城际、盐通客专、长泰路大桥、通扬运河改线等重点工程前期工作。畅通希望路北延、德清路、康宁路、运盐河路西段等城区道路,启动师范桥周边改造研究,完善“外成环、内成网”的快捷交通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积极打造特色小镇,重点推进江海数字小镇、进鲜港鲜花小镇、创意家纺小镇建设。加快城镇交通设施建设,衔接区域间道路框架。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切实改善村容村貌。持续改善生态文明环境。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整改“回头看”,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深化“三河三行业”整治,加快“散乱污”企业整治扫尾攻坚。完善环境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确保环境类案件依法高效处理。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加快完成10-20蒸吨/时燃煤锅炉整治。开展水质改善攻坚,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和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切实改善重点断面水质。严格执行“河长制”“断面长制”,巩固提升农村河道整治成果。强化土壤污染管控、风险评估和生态修复,提升固废危废处置能力,加强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五)坚持民生优先,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加快推进10大类28项民生实事项目,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五位一体”扶贫措施,积极构建社会化扶贫格局。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困难群众养老保险缴费补助标准。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制订出台《通州区进一步加强特困供养工作的意见》和新的《通州区精神病救助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促金东新城初中、小学、幼儿园早日开工建设。加大引培力度,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医联体建设,稳妥实施部分医疗机构资源整合。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和队伍建设,完善急救体系,不断增强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养老事业发展,规范社会养老机构管理。深化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办好江海文化艺术节、古沙读书节、通州之夜、送戏下乡等通州品牌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实施,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争创省、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继续开展无访镇村创建活动,提高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实效。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巩固年”活动,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全程追溯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不断完善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增强应急能力,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