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来源: 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01-09 16:20 累计次数: 字体:[ ]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推动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区经济发展稳中有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8亿元,增长7.9%。

(一)疫情处置快速有效,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切实抓好疫情防控。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疫情防控部署,动态跟进疫情防控措施。因时因势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开展全员检测、区域巡检、重点地区警戒性筛查和“落地检”等,累计采样5600多万人次。改建方舱医院1个,新建健康驿站3家。采购医疗防疫物资7500余万元。先后组织医务人员129人次支援外地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加快复苏。出台“48+7条”惠企政策和“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意见,促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累计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超过50亿元。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新增制造业贷款50亿元,增长35.2%。新增市场主体超2.2万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促进消费市场恢复。举办“520购物节”“南通州·欢乐购”等活动,发放消费券1000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亿元,增长0.5%。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新认定文旅品牌4个,新增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洲际梦幻岛建成开园。五接镇开沙村获评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东社镇、石港镇睹史院村跻身全市第一批乡村旅游特色镇(村)培育单位。出台购房优惠系列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115万平方米。有效投资承压前行。新开工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9个,完成年度投资68.6亿元。其中,“一主一新一智”主导产业项目14个,专精特新项目7个。17个省市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恒力三期等项目竣工投产。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9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2个,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4.7%。发行企业债1个,首期发行面额4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规划实施石港、平潮、金沙“二级载体平台”建设,加快形成“1+3+N”产业承载体系。

(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产业质态稳步提升。工业经济企稳增长。实施产业倍增、列规增收三年行动计划,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增长8.5%、6.4%,“一主一新一智”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39%,提升3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家。入围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8家。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超290个,超200家企业完成现场诊断服务工作。新认定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家、市级智能车间(工厂)4个。新增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6家、省星级上云企业35家、省工业电商重点平台1家。服务业经济回暖提质。服务业应税销售增长7.5%,重点楼宇实现应税销售280亿元。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3.6%,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900亿元。家纺家居直播电商产业加快集聚。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5家,新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1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家,新增市两业融合企业2家、工业设计中心3家。京东货运航空投入运营,全省首家。现代农业稳产增效。落实粮食安全各项要求,新(改)建高标准农田3.4万亩,占比提升至71%。建成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4个,特色农机化水平达72%。粮食总产41.9万吨、单产444公斤,保持历史高位。通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新建重大农业项目19个,完成投资19.8亿元,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21个。新增省级生态示范畜禽养殖场1家、示范合作社3家。持续释放“通州好大米”等品牌效应,“二甲蓝印花布”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筑业承压转型。召开建筑业发展大会,支持建筑业加快发展。新增资质企业10家,完成施工总产值2380亿元,增长10%。重点建筑企业积极推行数字建造,加快向轨道交通、市政桥梁、机电安装等领域拓展业务,城市地铁、高架等板块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三)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创新主体持续壮大。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6.1%。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88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2.75%。获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重点研发计划各1个。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2家,获市产业创新“揭榜挂帅”攻坚计划立项1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立项4项。科创载体能级提升。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3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国家床上用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成功落户。南通高新区全省排名前移至第12位,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首批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招引、培育科创项目63个。深入实施“510英才计划”,承办省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举办高端产业与高层次人才项目合作洽谈会,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6个,引培高层次人才94人,培育市“江海英才计划”17人。发放人才生活津贴和购房补贴403.6万元。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40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50亿元。累计发放“苏科贷”“科创贷”等科技金融贷款14.1亿元。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增省长质量奖提名奖1个、“江苏精品”1个。获省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产业化立项支持2项,新增市级“首台套”6个。企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12项。新增授权专利401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12件。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知识产权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四)重点改革加速推进,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系统性改革加快实施。完成“一件事一次办”改革94项,全市首推歇业“一件事”改革。推行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审批监管简易管理,推广“一照多址”“集群登记”多样登记模式。重大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实现“通城通办”政务服务事项321项,自助服务终端实现18个省份线上跨省通办。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9宗。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行省、市、区三级协同储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基本完成,区属国有公司实现经营性收入69.7亿元。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区投资服务中心整体转隶为区级招商队伍。出台产业项目质量综合评估办法,健全项目落户评价体系,推动招商专业化精准化。新注册重大项目52个,其中,康辉新材料等百亿级项目2个、50亿级项目1个。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20亿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93亿美元,完成境外投资3500万美元。召开产业发展沪上对接会、通州区(苏南)产业发展对接会,签约上海、苏南等地高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优质项目14个。与复旦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对接项目21个。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实现双向住院费用直接刷卡结算。深化与镇巴、尖扎等地对口协作,完成消费协作1160万元,筹集社会帮扶资金超100万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动“万事好通、周到有解”通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66条落地见效。按照“一带去、三带回”要求,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等活动,不断创新服务企业方式。深入开展“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活动,基层综合执法水平显著提升。对1355家轻微违法主体实施免罚轻罚。优化惠企政策兑现流程,新增规上类和认定、授牌类等奖补政策做到“免申即享”“应享尽享”。“诚信通州”建设持续推进,新增信用管理合格认证企业18家,完成信用修复150余家。

(五)城乡融合统筹协调,美丽通州加快提质。重点枢纽建设提速。北沿江高铁、宁启铁路南通东站等重点工程建设保障有力,南通绕城高速、沪陕高速(平潮至广陵段)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江海大道东延工程竣工通车,西站大道高架主线全线贯通。轨交1号线开通运营,通州迈入地铁时代。通扬线通吕运河整治工程、通海港区—通州湾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加速实施。城镇建设展现新貌。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开展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城镇及主城区开发边界分别扩展至165和62.4平方公里。实施景怡花苑等老旧小区改造,为8个小区加装电梯25台。改造碧华路等城区路段6条。新建公交站台41座,获评省首批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市、区)。新建平潮转运站、石港有机易腐垃圾处置中心,9个镇(街道)实现生活垃圾全域分类。新(改)建城镇污水管网32公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顺利通过文明城市国、省测评。乡村振兴有力推进。完成181个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持续培育打造8个示范村和16个先进村,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49个,完成投资近2亿元。十总镇获评省级“味道小镇”,刘桥镇徐园村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举办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专题培训,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2428人次。发放种粮补贴1.3亿元,惠及农户超13.8万。新增整村授信7.3万户,涉及207个涉农村,授信金额227亿元。新建“四好”农村路15公里、改造农桥11座。建成农村生态河道26条76公里,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4万户。新增流转土地面积2.25万亩。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达2.5亿元,村均120万元。绿色发展态势向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事项整改扎实推进,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全部销号。获批国家“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全省唯一。获评省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PM2.5平均浓度24.6微克/立方米,改善5%。深化“河长制”,市考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Ⅲ率实现“双100%”。土壤、噪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鼓励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盘活存量闲置用地542亩。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新增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容量95MW,累计装机容量达220MW。新增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改造提升沿江堤顶路4.5公里,提前实现全线贯通,防洪能力达到“百年一遇”标准。

(六)公共服务提标扩面,民生福祉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8.1%。完成“10+2”民生惠民实事项目年度任务。教育投入、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实现双提升。牡丹江路幼儿园、古沙小学、通州中专二期建成投用。五接学校、金北学校新建项目进展顺利。新增省优质园2所。新聘中小学教师290名,其中乡村教师占比达50%。落实“双减”试点要求,中小学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惠民演出220场。“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获国家领导人勉励。新增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3家。加强“三医联动”式医共体建设,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有效提升。民生保障用心用情。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49元,增长5.3%,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1.9:1。成立全市首个“一站式”照护中心,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6万名老人享受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发放尊老金4574万元。新增省示范性普惠托育机构3家,南山湖儿童成长中心列入国家首批托育机构质量评估试点。强化社会兜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和残疾人福利保障,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80元,发放各项保障资金2.48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7.9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实施医疗救助23.3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3065万元。“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实现全覆盖。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2328套(间),交付安置房2660套。打造“15分钟社区拥军服务圈”,常态化开展退役军人服务活动。社会治理步伐坚实。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深化全民普法。强化平安通州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严从快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刑事发案数下降11.6%。成立区反诈中心,电信诈骗案件下降24.4%。实施特殊人群“润心铸魂”工程,提升社区矫正实效。实施“精网微格”工程,“红网格、通通建”全域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建立健全区镇村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三级架构,扎实开展社会矛盾风险隐患拉网式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98%。五接镇开沙村获评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等安保维稳任务。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活动,信访总量平稳可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行业领域“百日攻坚”行动,扎实推进经营性自建房、城镇燃气等领域专项整治和公共安全重大隐患“三清”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稳定增长压力较大;重特大产业项目储备偏少,制造业投资支撑不强;主导产业优势尚不突出,新兴动能仍需培育壮大;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均衡,民生保障仍有短板;绿色发展、安全发展还需久久为功,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敢作敢为、善作善成,努力在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城乡品质、民生幸福、作风效能上实现新提升,加快打造新高地、建设硬核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通州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8%以上;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6%;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6.5%;

5.外贸进出口  保稳提质;

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2万人以上;

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  2.97%;

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 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10.主要污染物排放  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统筹保稳定,多向发力稳增长。提振内需促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领域促消费活动,支持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和文化体育等行业快速回暖。升级扩容建设路、南山湖等商圈,提升商业档次,优化消费环境,深度挖掘消费潜力。支持直播电商加快发展,提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水平。狠抓项目扩投资。树牢“项目为王”发展理念和“亩均论英雄”鲜明导向,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和招商重点区域,坚持龙头带动型和专精特新型项目并举,制造业和服务业项目并重,积极争取优质项目落户,列入省市级重大项目20个。深化“全挂钩”“观摩促进”等督促机制,全程跟踪服务、统筹管理推进,确保康源、利元亨等3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速沃太新能源等项目竣工投产,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00个。服务保障稳运行。加大政策服务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提高微观主体活力,切实增强企业和居民信心。优化经济运行推进机制,发挥智能化监测平台作用,对主要经济指标和核算基础指标实施“双轨监测”,努力实现质的稳步提升、量的合理增长。

(二)扩量提质育主体,转型升级强产业。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深入实施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加速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一主一新一智”产值占比再提升3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0家。实施梯度培育工程,加快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2家,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20亿级企业总数达到10家以上。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260个,建成省级智能车间(工厂)3个,新增省市级首台(套)及关键部件5个,培育省星级上云企业20家以上。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围绕构筑“543”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坚持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并重,提高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升1个百分点。力促重点行业实现新突破,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0家,省级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1家,培育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5家。推动“两业”深度融合,培育省市级“两业”融合标杆企业5家,新增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和服务型制造业示范企业10家。推动农业提档升级。坚持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新(改)建高标准农田3.6万亩,培育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保持粮食播种面积91万亩以上。打造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新增“无人化农场”2个以上。启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建设,推动农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推动建筑业行稳致远。坚定不移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建筑产业创新力。围绕大建设领域,加速向交通、水利、市政、生态等基础设施领域拓展,向开发、设计、运营、维护等上下游领域延伸,施工产值突破2500亿元,新增资质建筑业企业15家。

(三)务实创新重实效,优化生态求突破。创新主体实现新突破。研究出台科技创新新政,招引科创项目100个以上。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壮大提质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推动创新型初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确保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以上。积极参与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专项,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创新载体实现新进展。增强国家级众创空间“江海圆梦谷”功能,加快完善载体运营管理机制,做好科技型企业成长性评估,提高入驻门槛。培育创建省级众创空间1家。南通高新区充分发挥主平台作用,围绕“一主一新一智”产业定位,拓展整合孵化载体资源,推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细分化发展,建设公共技术检测和实验平台,提高孵化服务能力和培育水平。加快推进石港、平潮、金沙“二级载体平台”建设。通过多元化投入等方式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招引和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创新生态实现新提升。落实省市区人才叠加政策,实施“510英才一卡通”服务,引培高层次创新人才100名以上。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促进资源互补,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40项。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年”活动,从科技信贷、科技保险和科技创投三向发力,打造多元化科技金融生态圈。实施质量基础个性化培育行动,分层分类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梯队库,争创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江苏精品”各1个。鼓励和引导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2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6件。

(四)抢抓机遇谋发展,开放合作享共赢。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围绕南通新机场、过江通道等区域枢纽节点建设,持续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跨江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与上海、苏南开展产业链合作,力争招引产业链延伸及上下游配套项目15个以上。服务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实施RCEP,持续深化与东盟、日韩经贸和产业合作,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外资外贸再上新台阶。力争培育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3家,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30亿元以上。设立跨境电商集聚区,鼓励整合海外仓资源,力争新认定省级公共海外仓1家。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与陕西镇巴、青海尖扎人才、企业、产业双向交流,完成消费协作1000万元以上,筹集社会帮扶资金100万元以上。全面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推进南通绕城高速、沪陕高速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做好北沿江高铁、宁启铁路南通东站建设服务保障工作,配合完成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开工建设226省道通州段。推进通扬线通吕运河整治工程、通海港区—通州湾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横港沙作业区10万吨级粮油码头,完成正场大桥、通州大桥建设。倾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良好氛围。优化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实现企业开办在线“一次身份验证、一表填报申请”,逐步扩大“证照联办”套餐服务事项覆盖面。扩大变更登记全程电子化范围,实现电子签名和身份核验。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落实首违不罚、免罚、轻罚、不予强制四项清单,推行包容审慎执法。持续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等活动,健全完善产业支持政策,深化惠企奖补“免申即享”,提升企业获得感。

(五)城乡融合强根基,改善环境展新貌。着力建设宜居城市。推进南通高新区西区、金沙湾新区、高铁新城等片区开发,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深化经济发达镇改革,推动川姜镇新旧动能转换,支持平潮镇科技创新区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有序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围绕优路网、通断点、疏堵点,实施文昌东路、文贤路等道路改造。高标准实施通吕运河环境提升工程,加快中心竖河等小游园建设,塑造休闲宜居新亮点。完善城区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设,增设停车错时共享试点不少于10个。深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扎实推进“门前三包”管理,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特色塑造,因村制宜打造“一村一策”发展格局,新增省特色田园乡村2个、绿美村庄2个。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动全域治理和精品提升两手抓,新建“四好”农村路31公里,改造农桥17座,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努力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新面貌。以农业项目建设增强农村经济活力,新增农业重大项目20个。深化“整村授信”工作,加强“三农”金融服务保障。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底线。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做好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反馈意见整改。推进“乡镇治气”模式,压降重点行业、企业VOCs排放浓度,加强餐饮油烟和扬尘管控,确保PM2.5浓度持续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持续提升。加快补齐水污染防治短板,统筹推进区域治水、支流治理、河道疏浚等重点工程,保障断面优Ⅲ率达100%。实施“333”整治一期工程,新建东沙污水处理厂、加快扩建益民污水处理厂,新(改)建污水管道20公里,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严抓土壤污染源头,实施危险废物分类分级精细管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加快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步伐。加大落后产能排查淘汰力度,严防“地条钢”等落后产能死灰复燃。开展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盘活存量低效用地超500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乡镇工业集聚区集约集聚发展,助力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力争新增绿色工厂2家。

(六)互惠共享增福祉,安全稳定促和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认真办好区人代会票决产生、重点监督推进的10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川姜小学新建和平潮实验初中迁建,金沙湾学校主体完工,五接学校、金北学校竣工投用。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古沙师韵1311”名师(校长)培养工程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开展“欢乐江海行”“通州之夜”等文化活动,提升文化服务水平。优化公共体育服务,推进金沙湾文体中心体育馆建设,完善城乡健身路径80套,举办“全民健身月”等赛事活动。加强区公卫中心规划研究,推进区中医院迁建、二院扩建,全面提升村卫生室硬件水平和服务能力。推进健康通州建设,新增国家卫生镇2个、省健康镇1个。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支持成功自主创业3000人以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人群就业能力,力争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持续推动“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建设,巩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精准度,推进普惠托育发展,力争新增托位数1000个。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3个,提高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持续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完善退役军人阳光安置机制。做好安居保障,建设棚改安置房不少于900套,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696套(间)。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大“法润通州+”等品牌建设,提高法律服务质效。持续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机制建设,深入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向下延伸。构建防控化解风险隐患完整链条,着力化解重大突出矛盾问题。深入开展“信访积案攻坚化解巩固提升年”活动,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从严抓好食品药品监管。严格落实“十五条”硬措施,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链条。聚焦重点领域、重要场所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提高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确保社会大局平稳向好。

有关名词释义

1. 消费品工业“三品”: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2. “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将需要到一个或多个部门办理的多个政务服务事项进行环节整合、流程优化、数据共享,实行“一次性告知、一套表申报、一个窗受理、一次性办成”,实现政务服务机构从审批“一个事项”转变为服务企业群众“一件事”全流程办理。

3. “一带去、三带回”:在走访服务企业过程中,带去惠企政策,带回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上市融资的需求。

4. “三区三线”:指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线。

5.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6. “三医联动”式医共体:医药、医保、医疗共同联动的医疗服务共同体。

7. “润心铸魂”工程:为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依托“心驿站”心理咨询机构和社区矫正管理大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服务,开设“启明星”系列课程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8. 公共安全重大隐患“三清”专项整治行动:开展道路交通、群租房和出租厂房、基层消防三大领域专项整治,确保底数清、隐患清、任务清。

9. “543”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高端商贸五大支柱型产业,全产业链工业设计、商务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四大成长型产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工业互联网服务、现代供应链管理三大新兴产业。

10. “二级载体平台”:在石港镇、平潮镇、金沙街道3个片区规划建设产业发展集聚区,加快形成与南通高新区功能配套、产业互补的重要载体。

11.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英文简称,2012年由东盟发起,中国、日本、韩国等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