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区教育工作总结
2014年,通州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均衡、优质、特色”三大发展主题全面推进,“重创新、精内涵、创品牌”, 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均衡优势在统筹发展中持续放大
1.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国家级示范高中建设进展顺利,一期工程已完成90%工程量。实施校安工程23个,其中加固项目18个,重建5个,总面积4.1万平方米,涉及12个镇区,20个中小学,校安工程最后一个项目南兴小学,老教学楼已在年内拆除完毕,加固及扩建工程年后开工。
2.教学硬件设备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工程稳步推进,全年添置多媒体电子白板700套,计算机3200台;大部分学校实现了班级多媒体比1:1,学生计算机基本达到高中6:1,初中8:1,小学10:1的生机比例;15所学校接受了数字化校园市级验收。操场塑胶化工程步伐加快,28所项目学校已有26块操场竣工并交付使用。
3.教育优质创建卓有成效。全区优质幼儿园创建有力开展。五接幼儿园成功晋升为省优质园,全区建成省优质园33所,占比为64.15%。皇都宝贝、李港等4所幼儿园接受了省优质幼儿园的现场评估。7所新建幼儿园中有2所已投入使用。
二、育人质量在内涵发展中再攀新高
1.教学管理日趋精细。加强教学巡视工作,出台了《加强教学巡视工作意见》,区级层面组织了教学巡视5次。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教师教学“六认真”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建立教师退出课堂机制。认真落实“推门听课”制度,引导教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课堂效率得到提高。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名师之路和校长发展沙龙开展得有声有色。各学校积极推行“学的课堂”,涌现出一批比较成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州高级中学的共生课堂、育才中学的悟学课堂、兴仁中学的研学课堂、金郊初中的导学课堂、通州实小的我课堂、通州小学的四案一体化课堂、石港小学的自我调节课堂、西亭中学的学讲练探课堂等课堂教学模式得到充分的提炼和应用。“区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和“课堂诊断:校本教育科研的重要范式”获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教学质效不断提高。始终坚持德育首位。推动全区各中小学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中国梦”、“我与美德有约”等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涌现出多位德育小模范,金沙中学初三学生马季城,在突发的火灾面前,迅速呼喊并救援,严重烧伤,被区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通州中学高二学生徐艾明,为救患白血病的母亲,毅然捐骨髓救母,成为江海大地孝星。推进青少年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实验幼儿园和实验小学的做法受到省、市、区领导的高度肯定。实施中小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加强特长生培养,深入开展“幸福之舟”读书活动。积极培育和挖掘校园文化建设品牌。西亭中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成功创建省2014年度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市中政治学科、西亭中学历史学科分别被市教育局确定为“高中学科基地”。艺体工作亮点纷呈。举办了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东片)现场推进展示活动,全国除台湾、西藏的31个省的教育厅,50个实验县区的党政分管领导齐聚通州,对我区学校的艺术教育给予高度评价。2014年12月28日,中国教育电视台用了59秒专题报道了活动的盛况。积极打造阳光体育特色项目,运动成果斐然。获全国团体和单项比赛冠军5个、亚军4个,获全国团体和单项一等奖10个,获省级团体和单项比赛一等奖15个。积极探索招生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学校根据不同情况分批进行招生,妥善处理小龄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确保了社会稳定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创新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将四星级普通高中70%的公费生计划按初三学籍人数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并在通州高中试点招收特长班。组建区、片、校三级教学巡视网络,加强对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教学视导工作,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2014年,高考上线率达54%,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中考生均总分列南通市第四名,比上年前移一位;参加全市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在南通市各区中名列前茅。全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二等奖以上17项,其中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8项,获全省特等奖、一等奖6项。扎实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在第二批南通市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评比中,实验小学、通州小学、兴东小学、张芝山小学、理治小学等5所学校荣获殊荣,石港镇被评为南通市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乡镇。
3.职教发展步伐加快。创新招生政策。在职教招生工作日益困难的形势下,超额完成招生任务,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生源质量大幅度提升。专业建设提档升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4年,通州中专模具、家纺、计算机三个“3+3”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获得省教育厅批准并办班运作;数控、计算机两个专业被省教育厅认定为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师生技能大赛成绩优异。参赛19个项目共获得金牌14枚,银牌31枚,铜牌24枚,金银牌数是去年的1.5倍,获奖率超过市均20个百分点,有6个组别包揽南通市前两名。对口高考成绩喜人,本科上线人数达46名,比去年翻了一番;本科上线率超过省平均上线率,专科上线率达100%,通州中专两名同学以满分的成绩联袂夺得数学学科江苏省状元。
三、师资队伍在改革发展中更加壮大
1.师德建设成果斐然。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在全区中小学教师中组织开展“爱通州,爱学校,爱教育”“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等主题教育活动,继续扬正气、谋发展、促和谐,坚定教育信仰,打造师德高地。姜灶中学教师周福如,多次舍身救人,被评为2014年江苏省“见义勇为英雄”和全省“最美乡村教师”提名奖;川港中学教师项兵,路遇坠河轿车,奋不顾身救人,被评为南通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新联小学教师徐春燕,身患顽疾,坚守岗位,获得第五届“感动南通教育人物”称号;区教科室蒋忠同志,面对燃气中毒的两名陌生女子,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两条生命重生;赵甸小学7对夫妻扎根村小,以校为家,致力于乡村教育;兴东小学三十几位老师,顶着烈日,在暑期到各村关工辅导站义务为学生辅导作业;刘桥中学高三毕业班钱飞老师,意外骨折后,仍坚持拄拐到校上课,感动全校师生;袁灶初中初三班主任爱心助学团队利用节假日护学、帮学、助学,在家访路上留下了爱的足迹。
2.专业培训不断强化。积极促进各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活动。做好2014年中小学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培训工作,我区参训率、合格率、优秀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举办第22、23期“特级教师论坛”活动,与特级教师同台执教,对教学进行专项研讨;举行第15期“教育名家讲坛”活动,与教育专家畅谈科研与成长话题;开展教育科研“手拉手”活动,在23所学校开设教学研讨课104节,发挥了名优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科学规划培训课程,全年共实施各级各类培训项目76项,组织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培训达7431人次,市级以上达9465人次,区级以上达146532人次。师训长效机制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2014年,全区教师参加省以上竞赛获二等奖以上共10项,其中,获全国一等奖5项,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5项。
3.师资力量日益增强。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2014年,全区招考新教师61名,安排定向师范生28人。区域内师资流动渐成常态。2014年,全区分流教师8人,支教149人,调动175人。加快优秀教师梯队培养和培育工作。全区新评 “全国优秀教师”1人、 “江苏省特级教师”3人;2人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人喜获南通市第十届“园丁奖”,有效增加了名师团队规模。
四、教育形象在和谐发展中不断改善
1.财务内审不断强化。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29个,其中学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12 个,校长离任(任中)经济责任审计12 个,食堂专项审计调查项目1 个,跟踪审计项目4个。配合区纪委和局监察室对11所学校的来信来访进行查实,配合区财政局对4所学校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审计资金总额达11.46 亿元,通过审计,查出有问题资金总额395.51万元,提出审计建议94 条,已采纳76 条。审计办被江苏省审计厅、省内审协会评为“江苏省内部审计先进集体”。
2.安全管理不断提升。扎实组织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集中排查专项整治行动。创建南通市“长安学校创建先进校”20所,南通市“依法治校示范校”3所、“依法治校先进校”14所。严格做好校车审批工作。全年更新专用校车21辆。组织学校集中开展非法接送学生社会车辆排查,共排查非法营运车辆104辆,为公安、交通部门有力打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加强集体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专职保安的配备,全区52所集体、民办幼儿园配备专职保安92名。坚持依法治校,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制。石港中学、姜灶中学、理治小学等3所学校积极探索和实施现代学校制度试点项目;金沙中学、育才中学、十总小学等3所学校创建成南通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韬奋小学,刘桥小学等11所学校创建成南通市依法治校先进校。
3.行风治理不断深入。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十项规定”,持之以恒反“四风”,教育、引导本系统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恪守“四个严禁”。配合区纪委严肃查处了教育系统部分党员干部和教职工违反收费政策、财经纪律、工作纪律、管理失职等违纪案件,对11名校长、教师进行了立案调查处理,并分别给予了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此外,针对在信访和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对20多名学校领导、教师进行了个别诫勉和提醒谈话。牵头组织以镇区为单位,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民代表、镇村干部代表对各中小学、幼儿园、成人教育中心校政风行风建设情况进行了集中评议。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制定《通州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施方案》,聘请29位责任督学,配备到全区71所中小学校,开展挂牌督导工作,在南通市先期完成挂牌督导工作任务。对兴仁中学、唐洪小学等16所中小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督导考核工作。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教育发展中的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机遇意识还不强。突出的表现在南通行政区划调整的5年来,我们基本上是被动适应,没有用城市化的思维分析和思考通州教育,积极参与到大南通的城市建设中,以有为争取有位。二是在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后,对如何在新的发展平台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队伍,实现内涵发展、优质发展、均衡发展、跨越发展谋划不多,规划不够。新一轮的教育现代化创建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三是尽管我区学前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总体数量仍显不足,还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入公办园难、入部分民办园贵的问题依然突出;幼儿教师中公办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影响了幼教质量的提高;另外,违规办园的行为仍然存在,小学化现象时有发生,非法办园的取缔工作依然艰巨。四是随着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切实加强教育系统的行风建设,有效化解热点,攻克难点,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真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
一、均衡优势在统筹发展中持续放大
1.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国家级示范高中建设进展顺利,一期工程已完成90%工程量。实施校安工程23个,其中加固项目18个,重建5个,总面积4.1万平方米,涉及12个镇区,20个中小学,校安工程最后一个项目南兴小学,老教学楼已在年内拆除完毕,加固及扩建工程年后开工。
2.教学硬件设备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工程稳步推进,全年添置多媒体电子白板700套,计算机3200台;大部分学校实现了班级多媒体比1:1,学生计算机基本达到高中6:1,初中8:1,小学10:1的生机比例;15所学校接受了数字化校园市级验收。操场塑胶化工程步伐加快,28所项目学校已有26块操场竣工并交付使用。
3.教育优质创建卓有成效。全区优质幼儿园创建有力开展。五接幼儿园成功晋升为省优质园,全区建成省优质园33所,占比为64.15%。皇都宝贝、李港等4所幼儿园接受了省优质幼儿园的现场评估。7所新建幼儿园中有2所已投入使用。
二、育人质量在内涵发展中再攀新高
1.教学管理日趋精细。加强教学巡视工作,出台了《加强教学巡视工作意见》,区级层面组织了教学巡视5次。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教师教学“六认真”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建立教师退出课堂机制。认真落实“推门听课”制度,引导教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课堂效率得到提高。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名师之路和校长发展沙龙开展得有声有色。各学校积极推行“学的课堂”,涌现出一批比较成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州高级中学的共生课堂、育才中学的悟学课堂、兴仁中学的研学课堂、金郊初中的导学课堂、通州实小的我课堂、通州小学的四案一体化课堂、石港小学的自我调节课堂、西亭中学的学讲练探课堂等课堂教学模式得到充分的提炼和应用。“区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和“课堂诊断:校本教育科研的重要范式”获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教学质效不断提高。始终坚持德育首位。推动全区各中小学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中国梦”、“我与美德有约”等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涌现出多位德育小模范,金沙中学初三学生马季城,在突发的火灾面前,迅速呼喊并救援,严重烧伤,被区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通州中学高二学生徐艾明,为救患白血病的母亲,毅然捐骨髓救母,成为江海大地孝星。推进青少年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实验幼儿园和实验小学的做法受到省、市、区领导的高度肯定。实施中小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加强特长生培养,深入开展“幸福之舟”读书活动。积极培育和挖掘校园文化建设品牌。西亭中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成功创建省2014年度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市中政治学科、西亭中学历史学科分别被市教育局确定为“高中学科基地”。艺体工作亮点纷呈。举办了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东片)现场推进展示活动,全国除台湾、西藏的31个省的教育厅,50个实验县区的党政分管领导齐聚通州,对我区学校的艺术教育给予高度评价。2014年12月28日,中国教育电视台用了59秒专题报道了活动的盛况。积极打造阳光体育特色项目,运动成果斐然。获全国团体和单项比赛冠军5个、亚军4个,获全国团体和单项一等奖10个,获省级团体和单项比赛一等奖15个。积极探索招生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学校根据不同情况分批进行招生,妥善处理小龄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确保了社会稳定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创新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将四星级普通高中70%的公费生计划按初三学籍人数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并在通州高中试点招收特长班。组建区、片、校三级教学巡视网络,加强对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教学视导工作,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2014年,高考上线率达54%,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中考生均总分列南通市第四名,比上年前移一位;参加全市七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在南通市各区中名列前茅。全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二等奖以上17项,其中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8项,获全省特等奖、一等奖6项。扎实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在第二批南通市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评比中,实验小学、通州小学、兴东小学、张芝山小学、理治小学等5所学校荣获殊荣,石港镇被评为南通市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乡镇。
3.职教发展步伐加快。创新招生政策。在职教招生工作日益困难的形势下,超额完成招生任务,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生源质量大幅度提升。专业建设提档升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4年,通州中专模具、家纺、计算机三个“3+3”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获得省教育厅批准并办班运作;数控、计算机两个专业被省教育厅认定为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师生技能大赛成绩优异。参赛19个项目共获得金牌14枚,银牌31枚,铜牌24枚,金银牌数是去年的1.5倍,获奖率超过市均20个百分点,有6个组别包揽南通市前两名。对口高考成绩喜人,本科上线人数达46名,比去年翻了一番;本科上线率超过省平均上线率,专科上线率达100%,通州中专两名同学以满分的成绩联袂夺得数学学科江苏省状元。
三、师资队伍在改革发展中更加壮大
1.师德建设成果斐然。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在全区中小学教师中组织开展“爱通州,爱学校,爱教育”“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等主题教育活动,继续扬正气、谋发展、促和谐,坚定教育信仰,打造师德高地。姜灶中学教师周福如,多次舍身救人,被评为2014年江苏省“见义勇为英雄”和全省“最美乡村教师”提名奖;川港中学教师项兵,路遇坠河轿车,奋不顾身救人,被评为南通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新联小学教师徐春燕,身患顽疾,坚守岗位,获得第五届“感动南通教育人物”称号;区教科室蒋忠同志,面对燃气中毒的两名陌生女子,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两条生命重生;赵甸小学7对夫妻扎根村小,以校为家,致力于乡村教育;兴东小学三十几位老师,顶着烈日,在暑期到各村关工辅导站义务为学生辅导作业;刘桥中学高三毕业班钱飞老师,意外骨折后,仍坚持拄拐到校上课,感动全校师生;袁灶初中初三班主任爱心助学团队利用节假日护学、帮学、助学,在家访路上留下了爱的足迹。
2.专业培训不断强化。积极促进各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活动。做好2014年中小学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培训工作,我区参训率、合格率、优秀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举办第22、23期“特级教师论坛”活动,与特级教师同台执教,对教学进行专项研讨;举行第15期“教育名家讲坛”活动,与教育专家畅谈科研与成长话题;开展教育科研“手拉手”活动,在23所学校开设教学研讨课104节,发挥了名优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科学规划培训课程,全年共实施各级各类培训项目76项,组织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培训达7431人次,市级以上达9465人次,区级以上达146532人次。师训长效机制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2014年,全区教师参加省以上竞赛获二等奖以上共10项,其中,获全国一等奖5项,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5项。
3.师资力量日益增强。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2014年,全区招考新教师61名,安排定向师范生28人。区域内师资流动渐成常态。2014年,全区分流教师8人,支教149人,调动175人。加快优秀教师梯队培养和培育工作。全区新评 “全国优秀教师”1人、 “江苏省特级教师”3人;2人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人喜获南通市第十届“园丁奖”,有效增加了名师团队规模。
四、教育形象在和谐发展中不断改善
1.财务内审不断强化。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29个,其中学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12 个,校长离任(任中)经济责任审计12 个,食堂专项审计调查项目1 个,跟踪审计项目4个。配合区纪委和局监察室对11所学校的来信来访进行查实,配合区财政局对4所学校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审计资金总额达11.46 亿元,通过审计,查出有问题资金总额395.51万元,提出审计建议94 条,已采纳76 条。审计办被江苏省审计厅、省内审协会评为“江苏省内部审计先进集体”。
2.安全管理不断提升。扎实组织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集中排查专项整治行动。创建南通市“长安学校创建先进校”20所,南通市“依法治校示范校”3所、“依法治校先进校”14所。严格做好校车审批工作。全年更新专用校车21辆。组织学校集中开展非法接送学生社会车辆排查,共排查非法营运车辆104辆,为公安、交通部门有力打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加强集体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专职保安的配备,全区52所集体、民办幼儿园配备专职保安92名。坚持依法治校,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制。石港中学、姜灶中学、理治小学等3所学校积极探索和实施现代学校制度试点项目;金沙中学、育才中学、十总小学等3所学校创建成南通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韬奋小学,刘桥小学等11所学校创建成南通市依法治校先进校。
3.行风治理不断深入。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十项规定”,持之以恒反“四风”,教育、引导本系统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恪守“四个严禁”。配合区纪委严肃查处了教育系统部分党员干部和教职工违反收费政策、财经纪律、工作纪律、管理失职等违纪案件,对11名校长、教师进行了立案调查处理,并分别给予了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此外,针对在信访和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对20多名学校领导、教师进行了个别诫勉和提醒谈话。牵头组织以镇区为单位,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民代表、镇村干部代表对各中小学、幼儿园、成人教育中心校政风行风建设情况进行了集中评议。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制定《通州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施方案》,聘请29位责任督学,配备到全区71所中小学校,开展挂牌督导工作,在南通市先期完成挂牌督导工作任务。对兴仁中学、唐洪小学等16所中小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督导考核工作。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教育发展中的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机遇意识还不强。突出的表现在南通行政区划调整的5年来,我们基本上是被动适应,没有用城市化的思维分析和思考通州教育,积极参与到大南通的城市建设中,以有为争取有位。二是在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后,对如何在新的发展平台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队伍,实现内涵发展、优质发展、均衡发展、跨越发展谋划不多,规划不够。新一轮的教育现代化创建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三是尽管我区学前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总体数量仍显不足,还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入公办园难、入部分民办园贵的问题依然突出;幼儿教师中公办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影响了幼教质量的提高;另外,违规办园的行为仍然存在,小学化现象时有发生,非法办园的取缔工作依然艰巨。四是随着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切实加强教育系统的行风建设,有效化解热点,攻克难点,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真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