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镇永忠; 建议/提案号: 004
标题: 关于发展“通州乡村旅游”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农村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农村道路、泵站渠道、河道整治、四位一体已经全面进行,大大改变了农村环境和基础,农村基础建设已经基本到位,而村级经济发展因地理区位不同而有着很多的差距,城关村和地理优势明显的村级经济发展活跃,而大部分村却因没有各种优势资源发展缓慢,差距越来越大。如何才能破解发展瓶颈是好多村和地方政府领导思考的问题。  
  如何能让一些偏远地区和经济基础薄弱的村得到快速发展呢,一些村在土地上做文章,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引进农业项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经过几年发展,农村土地有了一定流转,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也得到了发展,某种程度上有了一定提高,但是由于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仅仅改变了种田的主体,从农户转变为合作社和农场,把生产模式从一家一户农业生产转变为小型集体经营模式,经济效益提高不明显,一些小型农业项目也仅仅靠国家补贴政策在经营,农村经济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乡村旅游是农村发展的战略产业。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旅游产品建设方面首推“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乡村旅游已经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适时助推一些具有旅游资源的乡镇和村发展乡村旅游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有效地解决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大批农户从土地中剥离出来,兴办餐饮服务、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三是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显著增强,卫生、交通、绿化、亮化等方面明显改善,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四是提高农村居民综合素质,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村带来大量的信息流、人流和物流,有效地带动农民的经营意识、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的转变;五是助推村级经济发展和村级管理,农民从被动管理到参与管理的转变,引导型发展经济到主动型发展经济的转变。彻底改变一部分村的面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农业生态、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我区有着丰富的休闲旅游农业资源,经过近几年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发展规模日益壮大,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发展方式逐步转变,涌现出一批高水准的示范典型。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已涉及到农、林、牧、副、渔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业的各种业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带动了农村发展,促进了农民致富。 
  我区乡村旅游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正处于市场培育期,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缺乏政策支持和引导。目前,我区乡村旅游发展处于自由发展状态,乡村旅游的管理组织涉及旅游、农业、规划、建设、国土、水利等多个部门,一些旅游项目仅仅靠现有资源并不能达到长远发展,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有政策的扶持,有政府机构的大力推动。  
  二是规模形式单一,开发水平较低,存在重复开发现象。由于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都是单打独斗,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指导,功能单一,建设水平低,产品开发多停留在餐饮、观赏、采摘品尝、农事体验等层面,品味档次不高,接待规模小,季节性强,淡旺季明显,整体消费水平低或配套功能差。  
  三是从业人员素质水平低,服务能力弱。乡村旅游是农业向服务业的延伸,对管理和服务的要求远高于单纯的农业生产。当前我区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服务人员缺乏相关旅游知识的专业训练,不能适应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需求,乡村旅游的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服务和标准化管理有待加强。  
  四是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没有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名牌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在品牌打造和品牌宣传上力度不够,特色旅游的形象不突出。  
  加快我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推动,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体制。建立长效管理体制,规范乡村旅游管理、制定并落实乡村旅游发展扶持政策,结合新农村建设,结合具有旅游资源的镇村,创建和扶持一批农业旅游示范点、示范村、农家乐经营户、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等一系列乡村旅游产品,作为首批发展目标,以点带面逐步壮大。  
  二、统一规划,科学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持续利用的要求,科学制订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强乡村旅游资源的统一开发、统一营销、统一管理。要在全区总体规划指导下,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产品特色,因地制宜地编制各地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旅游点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  
  三、制定政策,营造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环境。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的政策、补贴支持力度,制定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扶持办法及优惠政策,完善乡村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政策措施,推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办证门槛、简化办证手续,强化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  
  四、加大资本投入,筹措乡村旅游发展资金。整合农村道路、水利基础建设、以及农业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在定点乡村旅游发展地区。将农业项目和乡村旅游项目捆绑在一起,争取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国内外各金融机构探索乡村旅游投融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项目。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或以自有房产、果园、鱼塘等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  
  五、制定标准,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标准,制定乡村旅游示范点服务质量标准、旅游示范镇(村)标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标准,规范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中长期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规划,对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农民进行专业培训,规范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标准,提升乡村旅游的品味和档次。  
  六、项目带动,全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将现代农业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农业发展项目与乡村旅游项目结合起来,重点扶持,精心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产品。加快乡村旅游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乡村旅游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旅游公交。  
  七、加强宣传推介的力度。制订乡村旅游宣传促销实施方案,把乡村旅游纳入旅游整体宣传营销计划,整体对外包装营销。根据各个不同的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塑造不同的主题旅游形象,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采取不同的营销方法和方式,对乡村旅游产业进行整体营销。重点推出原生态自然风貌、乡村农耕体验、休闲养生、现代农业观光、民俗风情展示、民间戏曲文化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前来。

承办单位: 主办: 协办:
答复日期: 2016-03-29
答复内容:

尊敬的镇永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通州乡村旅游”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全区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您提出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致力于推进乡村旅游的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正逐渐成为通州旅游业的特色与亮点。目前,我区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建成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的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以水乡文化为特色的国家2A级旅游景区1家、以农业观光为主题的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创建单位1家、以乡村休闲为特色的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3家,东社镇成功建成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开沙岛成功普升“中国最美村镇60强”,开沙村被认定为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
  下一步,区旅游局将继续紧抓旅游业发展的机遇期和黄金期,深入旅游一线,深度聚焦政府推动、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品牌创建、特色营销、品质提升、市场运作七个方面,推动我区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
  一、强化政府推动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旅游业发展,在区旅游局推动下,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重点支持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与品牌创建。二是建立领导小组。我区主动适应旅游发展新形势,积极筹建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旅游、农业、规划、建设、国土、水利等相关涉旅部门为成员单位,统筹协调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产业规划、项目推进、形象推介、市场监管、联系指导等问题,形成科学高效的运管体制。
  二、突出规划引领
  依托通州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积淀,我们通过打造四大旅游发展板块来强化规划引领,实现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以文化科普为主题的城区文化旅游区。区域面积约100多平方公里,是以进鲜港乡村旅游集聚区、绿博园、南山寺深度开发为依托的新兴板块。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招引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主题项目,打造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养生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区。二是以观光农业为主题的东南休闲旅游区。区域面积约300多平方公里,已有余西古镇、金土地生态农业园、白鹭湖庄园、忠孝文化园等一批旅游文化景点,致力于打造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民宿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集聚区。三是以生态水系为主题的石港渔湾湿地旅游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拥有纵横交错的原生态水道,及在国内久负盛名的京剧、武术、书法、盆景四大特色文化。根据发展规划,拟以生态水系为轴心, 石港文化为内涵, 打造集生态观光、温泉度假、文化体验为特色的生态湿地旅游区。四是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的开沙岛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15.42平方公里,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目前已建成中国乒乓球通州训练基地、长江高尔夫俱乐部、典园、江心寺、南通刺绣博物馆、开沙村农家乐等十大景点。根据发展规划,将凸显乡村元素、运动元素、休闲元素,通过对湿地公园、水上娱乐项目、小镇风情街及高端度假酒店的打造,实现整体开发的目标。
  三、狠抓项目建设
  面对日趋激烈的旅游竞争形势,我们将加快推进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开工建设,全面提升我区旅游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一是进鲜港乡村旅游集聚区项目。项目规划面积15000亩,按照国家4A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标准要求,结合“江海鲜境、水韵金沙、魅力通州”的创意理念,打造成富有浓郁乡野情趣的休闲度假胜地。今年年初,集聚区已完成土地交接,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目前地块内荷花池、水芹菜基地已完成建设。
  二是花卉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是进鲜港乡村旅游集聚区的龙头项目,占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12亿元。产业园是集生态农业、果蔬种植、花卉观光、婚庆摄影、旅游休闲、民宿集聚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按照绯霞园、紫宸园、橙乐园、绿波园、蓝梦园、青境园、金裕园七个板块打造。目前项目建设公司已登记注册,已启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力争17年底完成一期建设。
  三是渔湾景区改造提升项目。项目位于石港渔湾景区核心地块,总投资1.08亿元,占地面积350余亩,主要建设稻草创意园、采摘园、渔湾古村、文山阁观景台、芦苇荡、北码头等景观,目前部分项目已建成。
  四、推进品牌创建
  我们充分发挥通州旅游的现有优势,对有基础、有品牌、有潜力的旅游载体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名牌产品。金土地生态农业园根据游客需求适时添加农事体验、野外拓展训练等互动项目,市场反馈良好,成功入围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创建名录,成为南通唯一一家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创建单位。白鹭湖庄园通过优化景区业态分布,合理配置牡丹花海、生态果园等景观,乡村旅游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顺利升级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五、开展特色营销
  通过创新思路,多种形式推广营销我区乡村旅游产品,形成富有通州特色的乡村旅游形象。
  一是邀请上海旅游热线联盟、成都都江堰国旅来通踩点踩线,深入推介和营销通州乡村旅游产品与线路,积极开辟旅游客源地市场。二是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上海第十七届旅游销售洽谈会”、“江苏旅游新干线促销推介会”、“南通江海旅游风情展”等活动,宣传、推介通州乡村旅游产品及线路,深化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三是办好已有的“火龙果文化节”等重点乡村旅游节会,积极策划“石港渔湾乡村旅游节”和“开沙岛体育旅游节”,吸引媒体、社会公众和目标市场的关注,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以动车开通为契机,与现代快报深度合作,专版推介通州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吸引动车沿线客流来通州休闲观光。五是认真维护通州旅游网站和积极更新通州旅游微信,全方位、多角度推广和展示通州乡村旅游形象,增强吸引力。
  六、提升旅游品质
  一是做好星级乡村旅游区省级复核验收工作。按照复核要求,督促秀岛山庄等星级乡村旅游区提升软、硬件水平,确保高标准通过复核。二是掀起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热潮。对全区A级景区和乡村旅游区实地调研,抓好主要景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标志标牌、WIFI全覆盖等建设工程的提升和完善。三是提高服务水平,组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参加各项专业培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规范服务标准,提升乡村旅游的品味和档次。
  七、坚持市场运作
  一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推进渔湾景区等优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二是拓宽投资渠道,鼓励省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花卉产业园,实现项目的快速推进。三是大力开展乡村旅游项目招商,精心编制《通州旅游招商画册》,全面展现通州乡村旅游资源和优质招商项目;组建招商引资小分队,定期赴上海、浙江等地推荐项目、招引客商;积极邀请北京、上海、浙江等客商实地投资考察,寻求项目合作,一批富有发展前景的优质乡村旅游合作项目正在深入洽谈中。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旅游业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


  通州区服务业发展局
  2016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