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徐东;张亚标;张颖倩;俞建辉;施海燕;唐建新;黄建芹;曾晓焱;孙平;吴卫兵; 建议/提案号: 018
标题: 关于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陈区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6年度工作要求和主要任务的两点就是创新和转型。这样的要求为家纺行业美好前景做了很好的铺垫。
  建议如下:1、充分运用好陈区长在报告中提出的成立国有担保公司的平台,梳理互联互保关系,降低系统性风险。
  2、加大金融信贷力度,对家纺企业不抽贷不压贷。
 
承办单位: 主办: 协办:
答复日期: 2016-03-29
答复内容:

徐东等代表:
  你们联合提出的《关于加大对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区家纺行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你们的建议,区政府十分重视,交由区政府发改委、人民银行共同承办。融资难不仅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金融自身发展的因素。作为传统产业的家纺行业,在我区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工业总量中也有较大的份额,随着经济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传统家纺行业发展确实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在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人才等方面的弊端日益凸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家纺产业升级改造迫在眉睫。结合区十三五金融发展规划,区政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支持传统产业发展、强化金融服务:
  一是继续加大对区特色支柱产业信贷支持
  长期以来,辖区金融机构为缓解融资难推出了不少可借鉴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新问题的出现速度似乎总快于老问题的消失速度,这也是经济方式和经济形势快速转变的必然趋势,金融适应的节奏一直在提速,政府的行动也一直在加快。
  首先,完善金融布局,加大信贷力度。区金融办、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立足普惠金融,倡导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创新和合理利用政策,加大对地方支柱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点对点的产品和项目支持。目前,通州金融机构在家纺市场及周边有一级支行2家,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二级支行7家,工、农、中、建、江苏银行、农商行以及邮储银行都有分设机构,南京银行、中信银行也有信贷支持。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的社区银行也进入家纺市场开展服务。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对家纺行业升级发展的信贷支持;
  其次,创新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服务是当前通州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重要工作,针对部分联保等借贷方式出现的新问题,根据家纺市场特点,通过深入调研,国税局联合江苏银行自2015年7年正式推出的税e融产品,已累计为50多户小微企业提供了2000多万的纯信用贷款;为激发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2015年共有22家企业获得“苏科贷”专项资金,发放贷款1.525亿元,在全省县(市、区)名列第一。此外,人民银行推出的商标权质押方式深受市场欢迎。仓单质押以及应收帐款质押方式的模式也正在推广中;
  再次,协调金融机制,搭建沟通平台。近年来我区家纺行业加快转型和升级的步伐,但仍有部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因产业规划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陷入了担保圈,过度依赖银行借贷而造成经营困难。区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调研力度,及时制定了通州区《关于建立困难企业融资协商主办行机制的通知》,协定区内金融机构在企业经营正常的情况下不抽贷、压贷,最大程度的减轻企业财务负担,并保持同进同退;在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压力加大时期,鼓励金融机构要尽量让利于企,贷款利率能下浮的尽量下浮,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用足、用好、用活现有的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注重与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力保金融对有前景的企业支持力度不减。
  二是大力提倡企业技术创新,走科学发展之路
  客观的说,传统产业是相对于高新技术而言的,但传统产业并不等于落后产业,更不是夕阳产业,很多高新技术要依靠传统产业做支撑。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狠抓重点,培育特色,为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加快平台建设,提升技术发展。推进家纺研究院建设,协助家纺城完成家纺产业研究院项目承担主体变更、省家纺产业研究院项目建设中期检查、家纺产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专家论证及研究院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的召开等相关工作。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水平,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水平。通过引导和扶持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培育各个层次的典型。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向纵深发展,指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国家标准,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水平。加大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力度。结合家纺产业销售模式转变,建立电商维权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二)推进企业直接融资工作。成立企业上市转化中心,加强宣传。对企业经营者进行上市相关知识的培训、落实上市辅导前后各环节的费用支持、引导产业资本及风险投资基金进入。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对资本市场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充分利用境内外、场内外资本市场,拓展市场直接融资渠道。利用区位优势,搭建平台。加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沟通,加大对企业上市的培育与指导力度。积极筛选优质后备企业资源,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拟上市企业的质量。建立全区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信息,并将优秀的上市后备企业推荐给相关的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搭建银行企业对接平台。精准定位,推动上市,积极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新三板”等场外市场挂牌,不断提高直接融资占全区社会融资总余额的比重。
  三是加快国有担保建设,打造生态金融环境
  (一)增加国有担保实体,护航企业发展 虽然我区一直未放松担保平台建设,但是相对于发展快、行业范围广、情况复杂的中小微企业,我区的担保业还非常薄弱,长期缺少国有资本担保实体,确实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帮助企业缓解融资困难,提高区域担保风险,2015年下半年区政府出资2亿元,参股南通众和担保有限公司成立控股担保机构,并在我区设立办事处,目前办公场所已完成装修,担保原则上逐年增加,5年内达到20亿元规模。
  (二)加快诚信建设,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一是积极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我区将有步骤、有重点地继续开展社会诚信创建活动,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在学校、机关、社区、企业开展公民信用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公民信用认知水平,营造和谐、有序的信用氛围。二是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切实加强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努力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各方协同”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格局。三是加快建设个人信用体系。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个人基本账户制度、个人信用调查和报告制度以及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形成“人人视信用为生命”的社会氛围。四是全面打造联合征信平台。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联合征信平台,将信用信息系统逐步用于项目咨询、立项审批、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绩效考评等工作。
  (三)加强服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与金融发达地区金融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完善金融专才的公开招聘制度,吸引国内外金融人才来我区发展。鼓励企业通过设立名誉头衔、战略顾问等方式,以柔性引进方式吸引国内外知名学者和金融界专家来我区挂职、兼职、交流,拓展通州金融服务视野,提升金融服务层次。


  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