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吴刚 建议/提案号: 20
标题: 关于发展我区农产品冷链存储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要发展现代农业,而农产品的冷链存储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产品冷链存储体系可以有效的降低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收入。

当前我区农产品冷链存储体系存在的情况:

由于农产品的集中上市,市场消化有限,从而造成大量农产品浪费,发展农产品冷链储存可以有效的减少这种现象。而现有的部分冷库设施陈旧老化,储存能力不够,分布不均匀,冷藏保温车占比低,是农产品冷链存储的现状。

产品物流成本高。农产品流通过程包括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和加工配送等环节,并且要经过多个节点企业,运输规模小,致使农产品运输成本、储存加工保鲜成本、流通中介费用等偏高。农产品流通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40%左右,其中鲜活产品及果蔬产品要占60%以上,而国外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

信息化不足,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设备简陋,缺少必要的产后预冷处理,损耗率较高;大多数冷链物流运输尚未配备定位、温度监控等信息化设备;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尚未大范围普及;冷链物流企业缺乏覆盖冷链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化监控手段,缺少“断链”监管。

承办单位: 主办: 农业农村局 协办:
答复日期: 2024-06-26
答复内容:

吴刚代表:

您在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发展我区农产品冷链存储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现就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大力发展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是推动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2020年以来,我区在上级相关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借助中央、省级、市级各类专项资金对冷链设施进行补助,各类主体兴建冷库积极性提高,全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加快,至2023年底,全区共有冷库86个,库容量约为14.6万立方米,多用于贮藏果蔬、大米和肉类等农产品。其中冷藏库58个,库容量约为5.7万立方米;冷冻库28个,库容量约为8.9万立方米。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做好以下工作,加速推动通州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一、加强规划引领

根据各镇发展基础、产业特色、需求要求,合理布局冷藏设施建设,指导各地在冷藏设施建设上要科学合理布局,减少随意性。建设冷库要与当地产业优势相衔接,根据粮食、蔬菜产业的分布,向设施需求强烈的地方集中建设,形成田间地头的“加工车间”、“保鲜工厂”。重点加强种植、养殖品种的技术服务,合理布局需要冷藏保鲜的蔬菜类品种,避免集中收获,冷藏受限。

二、强化政策扶持

进一步将扶持政策细化实化,切实提高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可操作性,推动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不断增强财政奖补的精度与强度。2024年区委一号文件《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和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积极参与全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对农业企业新增生产用设施设备,按不超过新增总投资的 1/3进行项目扶持,单个项目扶持额不超过200万元。在土地供给上,积极与土管部门沟通,协调落实冷藏保鲜设施用地政策,做好土地保障。

三、提升经营主体建设水平

重点加强三类主体的建设,支持拥有种植基地的家庭农场、合作社配备规模适度的产地保鲜设施,补齐“最初一公里”短板,鼓励共建共享共用。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集群集聚建设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形成田头市场、集散中心,快速批量贮藏、集散和分销鲜活农产品。通过发展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等方式,对接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和电商平台等,形成线上线下高效对接的流通渠道。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大规模高标准的冷库建设示范带动,进一步加强企业市场化、信息化、品牌化发展意识。借鉴发达地区的经营做法,探索推动各层级主体相结合的仓储保鲜冷链体系建设,为市场提供更多质优物美的农产品。

再次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今后我们将高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加快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步伐,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南通市通州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