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许小华 建议/提案号: 24
标题: 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根据通州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回升向好的若干补充措施”精神,建议:

1、区人民政府出台政策,并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专精特新优质民营企业,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利用现有存量土地,建设工业标准化厂房,推动现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精细化改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战略布局,有效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投资建设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新项目,并在资金扶持、环评审批、厂房改造、土地利用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

2、提高本地企业知名度,打造通州品牌优势,建议区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优质企业品牌,利用各种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相关优质产品推荐在区内工程项目中优先使用。例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我区某知名排水板生产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转型,产品已从过去的单一排水板升级改造为密封复合高分子排水异型片、PDS防护虹吸排水系统,使建设项目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同时具有防排一体化功能,是建设海绵小区、车库顶板、屋顶绿化、地下人防工程的理想产品。

承办单位: 主办: 发改委 协办: 市场监管局
答复日期: 2024-06-24
答复内容:

许小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收悉,所提建议很有见地,对我们今后开展工作很有帮助和指导作用,非常感谢您对我区传统产业的关心与支持!对您的建议我委高度重视,现答复如下: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是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盘。纺织、建材、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不仅解决了一大批就业人员,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见证者、参与者。

近年来通州区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部署,坚持以扶持政策为抓手,聚焦提档焕新、数实融合、做大做强三个政策方向,着力推进传统产业向新质生产力焕新。

(一)加快传统产业提档焕新

出台并落实重点产业链挂钩联系机制,以8条重点产业链带动传统产业焕新,抓好强链补链延链,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加大力度为企业“输血补气”,着力解决部分家纺企业因投资门槛无法享受绿色化、数字化改造投资补助的问题,抓好政策兑现落实。将区“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着力向中小微企业延伸,切实解决好传统企业融资难、转型慢等共性问题。加强上门技改服务,帮助企业分析发展短板,去年纺织、压铸、建材、机械加工等传统行业企业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超100个。二是强化统筹协调,盘活闲置厂房。通过“腾笼换鸟”招引项目,为每处闲置资源建立详细档案,运用现有闲置资源特点,甄别研判招商方向,利用现有资源要素,使用精准推介、内联外引、牵线搭桥等招商手段,适当向周边有意向转型升级、扩大产能的传统产业企业倾斜,激活闲置资源。三是用足用透各级一揽子政策。认真贯彻《市区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业倍增等政策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按照“免申即享、简审快享”的原则,依托“惠企通”平台,进一步简化资金兑现流程。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市三级奖补资金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进一步强化部门、板块联动,加快兑现资金,让企业快速享受到“真金白银”的优惠,心无旁骛搞发展。

(二)推动传统产业数实融合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区发改委坚持政策引导、上门服务,用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打造数字底座,全方位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传统行业可信数据流通平台打造。积极开展免费诊断、送智促转等服务,2023年完成“智改数转网联”项目470个,蓝丝羽、江华纺织等企业成为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网联”典型。今年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诊断全覆盖,目前已为340多家需求企业提供分类诊断服务。二是实施百景应用工程。围绕“星级上云覆盖率40%、数字化改造覆盖率30%”,目标实施星级上云创建100家左右;探索家纺行业可信数据流通平台建设,提高传统产业链数据流通效率和云化平台应用水平。构建“专业服务商通州队”,提升本土服务水平,组织企业上云、两化融合贯标、软硬件服务能力培训。三是拓宽电商载体,精准把握流量结构与用户消费习惯变化,将内容与商品平滑连接,依托直播电商为通州家纺注入新活力。以纤意坊直播生态中心为载体,通过高标准化形成产品销售势能,再借助内容杠杆,最终提升销售效率。积极探索跨境电商新模式、新业务,形成“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出海模式,持续提升“通州家纺”品牌影响力。

(三)加强传统产业培大育强

传统产业焕新转型的主体是企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最终还是要看企业,让企业“壮起来”“跑起来”是企业自发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一是完善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大力推进重点产业链挂钩联系机制,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引领、规上企业支撑、小微企业提升的良好格局,实现链主企业“顶天立地”、专精特新企业“抢占高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跨区域创新联合体、实施协同创新项目,带动传统企业扩大市场、融入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二是靠前服务,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今年以来,区发改委组织开展四轮“走基层入企业”调研活动,宣传一季度“助企兴龙”激励政策,点对点辅导企业开展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江苏省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实施方案、2023年度增值税加计抵减、市级转型升级等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提升企业申报效率和质量。区级方面,持续优化兑现手续,扩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覆盖面,确保“真金白银”能以最快速度直达企业。今年以来,组织对2024年第一批224个区级免申即享项目和2023年二季度剩余奖励开展兑现工作,涉及资金约2300余万元。三是强化品牌培育,加大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积极组织、支持辖区企业报名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展会、博览会,加快兑现参展扶持资金。摸排形成辖区内优秀品牌库,鼓励区内工程优先使用本地产品。吸收“通州家纺”品牌建设经验,研究特色品牌推广方案,继续借助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品牌曝光度。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通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恳盼您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通州经济社会发展,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南通市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