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陈艳梅 | 建议/提案号: | 292 | |
标题: | 关于推动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建议 | |||
建议/提案内容: | 2021年底以来,省市先后出台《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意见》、《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实施细则的通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在国有工业用地供应中贯彻落实推进提质增效相关要求的通知》、《南通市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不断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但从推进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是: 一是重落地与轻产出带来的困难矛盾。目前工业用地仍存在重项目落地、轻项目产出的现象。尽管现在工业用地挂牌上市均附带《投资发展监管协议》,协议中也约定了投入、产出、税收以及退出机制,但后期是否能真正落实到位,是否真正采用了制约措施,属地政府在招商难、处置难的情况下,也存在放松了监管条件的情况出现。 二是新增易与盘活难带来的困难矛盾。盘活存量土地涉及多方面的利益纠葛和博弈,且土地保有成本比较低,造成盘活的成本远远高于新增。一方面是企业主盘活意愿不强,甚至宁愿闲置也不愿被盘活;另一方面取得新增用地相对成本比较低,也相对比较容易,故而项目建设涉及用地首选新增;再者因为农业的比较利益相对较低,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还未具备用地二次开发的条件,虽然有些项目的产出还达不到规定,但目前看得见的产出要比农业高得多,所以在观念上还是选择新增用地解决项目建设问题。 三是推动工业用地提质增效难度较大。企业提质增效评价涵盖指标较多,涉及多个部门,部分指标数据、信息采集难度大,例如“一企多地”、“一地多企”、征用租用并存、能源户号不匹配等各类复杂情况并存,致使部分数据无法获取或不准确。推进水电气价格等差别化政策需要相应的定价权、定量权和政策依据,我区激励退出机制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部分企业自身发展意愿不强,将占有的土地资源作为个人投资资产,谋求发展的动力不足;对于部分只占地不经营、对地方没有任何贡献的“僵尸”企业,将其淘汰缺乏刚性依据,政府收储成本又较高,推进难度较大。 几点建议: 一是要切实提升招商质量。严把项目准入关,从源头上有效抓好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严格执行进区项目评审制度。成立项目评审小组,制定项目评估标准。在设置工业用地供地门槛的基础上,建立工业项目用地供前评估制度。具体以供地门槛为标准,根据“节地、节能、环保、高效”原则,对拟申请用地的工业企业申报的内容,在资源利用充分性、财富创造能力、能耗水平、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水平进行供前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综合考虑评估中的各项因子,根据门槛准入政策的具体条款,保证“高科技、低能耗、低污染”企业优先进驻。同时和达标企业签订《投资发展监管协议》约定项目的开发建设、投入产出等要求,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度,不达要求的将追究违约责任,切实把紧用地的准入门槛。 二是促进低效盘活。深刻领会省、市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相关文件精神,结合通州实际创新思路。政府收储低效用地是主导方式,但事实上政府资金有限,尚未达到通盘收储条件,目前仍是根据规划的实施逐步收储。建议对发改委已经列入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D档企业采用水电气差别化价格机制倒逼企业退出;鼓励招商企业优先使用存量土地,与低效用地企业联合开发或增加投入;鼓励二级市场土地盘活等方式促进低效用地盘活。结合“服务企业大走访”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产能扩张、产销衔接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认真落实区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租赁闲置厂房等方式优化土地利用,提高产出效率。 三是倒逼提质增效。发改部门要继续加大企业数据的采集,形成工业企业运行信息资源池,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项目管理等提供可靠、全面、鲜活的数据支撑,确保评价数据准确性。个性化处理企业的特殊情况,充分用好“客观因素调整分”和保护性调档、惩罚性降档机制,客观纠正评价结果,维护企业正当权益。加快落实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按照评价分类结果,研究建立土地供给、融资信贷、财政支持、水电气价格等差别化的资源要素配置政策。引导增量,在项目招引时严格准入门槛;主动减量,扎实推进低效用地盘活升级,引导企业加快转型转产,实现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生产。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发改委 | 协办: | 商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答复日期: | 2023-06-30 | |||
答复内容: | 陈艳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建议》收悉,所提建议很有见地,对我们今后开展工作很有帮助和指导作用,非常感谢您对我区经济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对您的建议我委高度重视,并与区商务局、区资规局进行了会商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区牢固树立“亩均论英雄”理念,推动资源配置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资源集约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有效提升。 (一)完善“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 一是升级评价平台提高全面性。根据省《关于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试行)》(苏政办发〔2017〕143号)、市《南通市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办法(试行)》(通政办发〔2017〕122号)要求,同时结合我区发展实际,以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能耗税收、单位主要污染物税收等为主要评价内容。2018年底,区发改委建设了通州区评价软件系统(一期),涵盖土地专项分析、用电专项分析、企业专项分析、行业分析专项、综合评价分析报告等功能。2021年底,启动了区高质量发展平台项目(二期)建设,在一期的基础上新增产业分析、大数据云图、移动端等功能模块,为开展预警预测、决策分析提供有效支撑,于2022年底验收完毕,目前已上线运行。二期平台将更直观清晰的展示全区数据概况、经济运行情况、运行监测情况、评价分类情况等,更好的为领导决策、产业布局、为全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化、精准化数据支撑。 二是扩大覆盖范围实现精确化。市级参评企业名单要求为销售达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我区2022年逐步将评价对象扩展到所有工业企业。结合我区实际,经过多轮采集,整合发改、自规、商务、生态环境、应急、统计、税务、市监、行政审批、住建、消防、供电等部门的数据资源,完成了2095家工业企业(含集团口径、地块参评)2022年度综合评价,对企业综合评价得分按从高到低排序,将企业划分ABCD四类,排在前10%的为A类优先发展类177家,排在10%-70%之间的为B类鼓励提升类1066家,排在70%-95%之间的为C类监管调控类443家,排在后5%的为D类落后整治类92家。2022年我区全部参评企业实际占地面积3.73万亩,完成亩均销售335万元、亩均税收15.3万元;其中规上参评企业2.86万亩,完成亩均销售399.24万元、亩均税收18.56万元。 三是优化盘活机制提高成效性。我区确定了工业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与低效用地盘活升级、落后产能淘汰退出相融合的发展思路,自2019年始,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对亩均税收4万元以下的低效工业企业和列入化工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散乱污”专项整治等名单中的工业企业的盘活升级考评。2022年根据市项目考核工作要求,科学调整考核指标,完成用地集约利用提质增效考评1899.4亩,列全市第三。 (二)强化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一是把好准入关,提高项目质量。加强拟落户项目质量把控,出台产业项目质量综合评估办法,按照产业集聚发展、项目集约节约用地、企业投产进规、政企合作共赢等要求,对拟落户项目加强质量把控,把有限的资源留给最好的项目,提高项目落户质量和集聚水平。文件出台以来,已有18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通过评审。 二是把好供应关,提高供给质效。严格执行容积率和出让年限等新规,推进高标准厂房建设。2022年以来全区批准规划建设高标准厂房项目8个,高标准厂房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树立产出导向,严格新上工业项目亩均固定资产投资、亩均税收等标准。完善《投资发展监管协议》,用履约保证金的形式严格明确违约责任,压实责任主体。 三是把好利用关,提升发展质效。区高质量发展平台上线,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和科学分类,分为A类(优先发展类)、B类(鼓励提升类)、C类(监管调控类)、D类(落后整治类)。目前参评企业2095家,经济总量占全区工业的89.2%,为开展预警预测、决策分析提供有效支撑。扎实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效益,今年已申报智改数转项目168个。 四是把好监管关,深挖存量潜力。开展国有厂房租赁企业清理工作,全面盘点聚丰、博鼎等国有标准厂房入驻企业,围绕隐患多、效益低、能耗高、脏乱差的企业初步形成待清退名单。引导和服务低效用地企业实施自主再开发,积极为企业嫁接各类有效投资,以转让、入股、联营等方式引入新投资主体再开发,已与宝缦等多家企业签订补充协议,重新约定容积率与开竣工时间节点等,鼓励企业升级改造。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着力破解发展难题,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严格项目质量,推进土地高效利用。完善项目质量评估机制,加强产业项目质量综合评估和意向项目调研论证,根据项目类型、市场前景、选址要求、供地规模及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其他内容,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拦截“包装”项目和“低档”项目,减少供而未用项目的产生,保障真正急需用地的项目。创新优化工业用地供给方式,推行工业用地“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投资发展监管协议”配置方式,对投资方可能出现的不能按期开工建设、不能按期完成项目建设进度、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或擅自转让土地、实际纳税未达约定标准等情形,约定支付违约金、收回土地等违约责任。 二是做好挖潜拓新,深度挖掘存量资源。按照“控增量、盘存量、优结构”的总体思路,建立空闲闲置土地动态数据库,一地一策,依法依规推进闲置空闲土地清理处置。拓展“无地招商”新思路,鼓励企业通过对厂房提档升级、转让、股权明晰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通过置换、淘汰一批质态差、竞争力不强、占用土地大、闲置厂房多的项目,将稀缺的土地资源留给效益好、极具成长性的企业。深化产业倍增、智改数转、列规增收等三年行动计划,以产业创新为引领,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主体,服务指导企业加快“智改数转”“专精特新”发展,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核心技术攻关、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等重点工作,积蓄产业能级提升内生动力,切实提高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三是强化结果运用,精准推进低效盘活。按坚持绩效评价体系与低效用地盘活升级、落后产能淘汰退出相融合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建立土地供给、融资信贷、财政支持、水电气价格等差别化的资源要素配置政策。推进差别化的土地使用政策,将项目标准从新增建设用地逐步向存量企业覆盖,新增用地严控向C类、D类企业供给。推进差别化的企业融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对C类企业谨慎把控信用评级、贷款规模,鼓励对D类企业不新增信贷规模,并相应上浮贷款利率。推进差别化的用能政策,积极向上申请权限,对C类、D类企业实行年度用水、电、气以及排污等总量控制,并且实施相应加价资源要素配置政策。推进差别化的财政政策,对区级产业扶持政策实行差别化兑付,D类企业原则上不得享受相关资金扶持。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通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恳盼您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通州经济社会发展,为我们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南通市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6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