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顾海明 建议/提案号: 270
标题: 关于用新机制撬动城乡、校际师资科学合理流动,实现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让优质的师资力量科学合理的流动起来,是均衡教育资源、激发教师从业活力、缓解城区择校热、惠及乡村薄弱学校的有利之举。

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也采取了许多措施,结果是城区教师因职称评定、优秀人才评审等原因,申请到农村支教的积极性被激发,而农村教师却不愿意流出,导致原因中最核心的是教师管理制度的问题。现行的教师是“单位人”而不是真正的“系统人”,教师政策性流动对学校和教师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在“街道”以外均为“乡村”学校的界定一直受到质疑的情况下,乡村教师补贴、绩效职称政策倾斜等待遇优于“街道”学校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也不排除长期的满足感或早已形成的职业倦怠。新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建议:

一、打破教师“校籍管理模式”,逐步实行“县(区)聘校用”

建议主管部门在纪委参与下,对全系统在职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逐一摸底,彻底摸清家底。尔后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教学需要,结合教师的综合能力,统筹均衡安排师资,扫除合理流动的障碍。

二、严格执行全员聘任制,逐步完善退出机制

明确主管部门、学校与个人的责任、权利及义务,让退出机制的执行有“法”可依。坚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制度,形成教师流动或学校管理人员流动的良性循环,发挥好每个岗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建立全员参与的区域定期流动制度,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建议除年龄偏大(3年内退休)或身体重疾的教师之外,在某学校连续工作满6年的教师(或管理者)均需要有一次交流记录,作为晋级、教师资格重险的必备条件,倒逼教师主动参与流动。

四、统一城乡教师编制(岗位)设置标准,完善动态管理机制

建议编制部门和主管部门根据生源的变化及学生流动等情况对学校的编制(岗位)进行定期调整。

承办单位: 主办: 教体局 协办:
答复日期: 2023-05-20
答复内容:

顾海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用新机制撬动城乡、校际师资科学合理流动,实现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后出台《关于推动通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通州区中小学校支教教师考核专项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为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流轮岗是国家赋予校长教师的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2022年暑期,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共流动教师392人,其中骨干教师105人,教师交流比例24.94%,骨干教师占应交流骨干教师交流比例26.32%,经考核共发放221名2021—2022学年度支教教师考核专项奖励123.72万元,教师交流轮岗激励保障机制逐步建立。

您提出的建议切合当前推进优质师资城乡交流实际,下一阶段我们将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盘活现有师资,扎实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工作。

一是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切实解决城乡结构性矛盾。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区管校聘”管理体制,强化教体局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统筹管理。深入开展调研,科学排摸学校缺编缺岗情况需求,统筹规划并科学制订2023年教师和校长交流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协调全区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以城乡学校间组建的17个教育集团为载体,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紧缺学校流动,同时有序提供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和教师到城区学校培养锻炼机会。将同类学校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比例差异系数,作为考核各校教师交流轮岗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并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做好结果运用。

二是加大编制和岗位管理力度,优化城乡资源均衡配置。建立以区为主、区域调剂、动态调整的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至少每两年核定一次。结合教育发展需求适当增加专任教师编制,重点向农村地区、小规模、寄宿制等学校倾斜。精准施策,提升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力度,推进制度落细落实,积极探索实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通知》(苏人社发〔2020〕152号)精神,适当提高学校中、高级岗位比例,实施中、初级岗位贯通使用新机制,拓宽教师专业发展和岗位晋升空间。继续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管理、业绩考核、培养培训、评优表彰等方面向交流轮岗人员倾斜。

三是加强交流轮岗政策宣传,完善交流轮岗激励保障机制。落实交流轮岗工作的学校责任主体,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工作,激发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交流轮岗取得实效。合理确定交流轮岗人员的范围和数量,督促6年内未完成交流任务的专任教师主动交流,有效提高教师交流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确保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15%的比例进行交流,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推进不力、范围不广、成效不大,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对学校相关责任人和教师予以严肃处理。每学年结束,认真完成支教教师支教工作情况考核,凡考核合格者,及进发放专项奖励经费。

四是加大教育监督管理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生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思想政治、师德师风、业务能力培训,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第一标准。实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和交流退出机制。完善中小学校绩效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和激励分配机制,统筹绩效考核结果档次,重点向农村缺编学校和一线教师倾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加强干部、教师日常监督,不断激发全区教育工作者担当作为的内驱力。

感谢您对通州教育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通市通州区教育体育局

                                             2023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