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吴丹 建议/提案号: 20
标题: 关于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深刻阐明了人才之于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对于通州区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通州区产业门类总体齐全,基础较为雄厚,尤其高新区形成了汽车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一批、有特色、高质量的产业。

一、基本情况

在此进程中,通州区也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了《关于加速建设人才高地 推动通州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的12月15日南通市通州区第十八届高端产业与高层次人才项目合作洽谈会圆满成功,作为集人才、技术、项目、资本等多种发展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招才引智平台,通州“高洽会”已连续举办十七届,吸引了一批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和产业项目。

二、存在问题

对照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标准,通州区在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人才引进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不足。在深入企业问需问计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反映:当前人才引进与产业链发展的契合程度还不够深,工作细分程度还有待提升;政府抓人才引进力度较大,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企业的主体作用;现有人才政策普遍重视引进高端人才,对于实用型人才的关注和扶持力度不够等。人才归根结底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我我区实际来看,人才链应该贴近产业链来打造。

三、建议

一是绘制产业发展人才图谱。人才引进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应该有一个按图索骥的科学方法。建议有关部门根据本地产业发展和现实需求,针对产业人才发展问题组织开展深入摸底调研,结合产业链情况编制发放产业人才调查问卷,在较大的范围内开展情况摸底、数据统计,梳理产业人才的企业分布、技术结构、需求偏好等信息,发挥大数据手段的技术优势形成基础数据库,同时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领域选择一批样本企业,比如已经形成集群优势的支柱性产业、与三大新经济紧密关联的重点产业、在细分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小微企业、承担国计民生任务的大型国有企业等,进行蹲点调研,深入研判产业人才需求,绘制形成可感可知、具化细化的产业人才图谱,精准锁定所需要的高层次、高技术人才,有针对性地引进类型人才、领域人才和专业人才,做到围绕产业链精准引才,

二是分产业链形成人才需求动态清单。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打造产业链,人才引进的关键也在于契合产业链,这是经济运行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建议有关部门围绕产业链着力解决人才缺口问题,组织开展对各重点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人才需求的全面梳理,围绕产业转型发展的前瞻需求、关键技术攻坚的急缺需求、人才队伍建设的梯队需求、重点产业项目的特殊需求,逐步建立产业链人才需求清单,据此向社会发布人才征集令,将产业链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技术、重点服务所需岗位及人数信息张榜发布,通过产业链与市场的靶向对接方式,帮助人才与岗位精准对接,提高引才实用性和对接成功率,为推动产业链发展提供精准人才助力。在此基础上,跟踪了解产业链人才需求,定期更新产业链人才需求清单,逐步形成根据产业链发展形势和市场变动形势不断变化的产业链人才需求动态清单,实现岗位动态匹配、问题动态解决、人才动态引进。

三是着力探索创新柔性引才机制。当前,人才意识已经成为各地发展共识,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产业人才争夺已经日趋白热化,在一些竞争较为激烈的产业领域,一定要优秀人才落地落户、扎根无锡,有时候未必是最优选择。建议有关部门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新时代人才观念,在产业链柔性引才方面多想“金点子”、多出新招数,突破户籍、档案、人事关系等限制,提高引才灵活度,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服务、联合攻关、技术合作、平台签约、退休特聘等传统柔性方式,以及项目揭榜、挂职帮带、交流考察、远程服务、讲座研讨、等新型柔性方式,柔性引进创新型、技能型的高层次产业人才,逐步构建全方位、立体式、重实效的柔性引才新模式。

四是更加重视引进培育实用型人才。产业发展渴求高端人才、领军人才,也需要面广量大的实用型人才。建议有关部门加大产业实用型人才的培育力度,在人才方面推动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对接沟通和交流合作,探索订单式培养、委托式培养等实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子,鼓励企业定期组织开展产业实用型人才培训,帮助企业邀请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大师工匠进行理论传授和业务培训,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健全产业实用型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实用型人才的政策覆盖面和扶持精准度,努力建设一支来源广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立等可取的产业实用型人才队伍。

承办单位: 主办: 人社局 协办:
答复日期: 2023-06-06
答复内容:

吴丹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聚焦打造产才融合发展高地为目标,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十四五”人才专项发展规划,制定《通州区青年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修订《通州区“510”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大力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高质量举办2022通州区高端产业与高层次人才项目合作洽谈会,承办省第十届创新创业大赛,举办“才聚江海 智汇通州”第七届创新创业大赛、“510英才”创新创业系列赛,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项目、科创项目来通考察落户。去年,全区共入选市“江海英才计划”17人、第六期江海英才市级培养专项60人,2家人才企业成长为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绘制人才地图,明确人才板块

2018年通州区人才环境地图正式亮相高洽会,这也是全省首张县(市、区)级人才地图。地图形象直观地展示了通州区各镇(区、园、街道)的产业人才板块,指引人才“按图索骥”,找到适合项目落户的平台载体,同时也为人才成长发展搭建了广阔舞台。

目前我区重点打造国家级高新区南通高新区、滨江新区、中国南通家纺城、空港产业园、石港科技产业园五大主力平台建设,南通高新区重点围绕“一主一新一智”产业,打造“长三角北翼高新产业集聚区、江苏沿海创新服务先导区,南通家纺城突出发展创意设计、电子商务、会展等新业态,空港产业园重点发展空港物流、飞机维修配套、临空型先进制造业,石港科技产业园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先进纺织等特色板块,滨江新区定位为生态新区,创业新城。此外,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家纺产业技术研究院、现代建筑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相继落户江海智汇园。

二、坚持需求导向,创新柔性引才政策

实施梯队合理的人才开发“培优”行动。强化人才跟踪培养,组织各行业领域专业人才申报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海英才市级培养专项科研项目,以科研带创新,以项目促发展。组织区第二期“312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中期考核,为第六期省、市人才培养工程增选,提供推荐选拔参考。深化与南通科创投、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机构合作,常态化组织“人才+金融”对接活动,推广人才贷、人才投、人才保等金融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印发《通州区推动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对我区企业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合作经费在 5 万元(含)~15 万元(不含)之间的按企业实际支付合同开发费用不超过 50%的标准进行补助。对企业引进外国人才并首次在通州取得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的,按照外国高端人才、外国专业人才认定,分别给予 1 万元/人、5000 元/人的奖励。

三、培养创新素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科学头脑和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弘扬创新精神,把企业打造成创新主体。2009年以来,区人社部门先后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大学合作举办 “通州区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全区规模企业共计700多名高管参加了培训,提升了我区民营企业家能力素质。

此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通过“揭榜挂帅”方式,支持企业开展行业技术研究,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对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开展技术攻关。

四、大力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聚焦企业产业所盼、就业创业所需,围绕数字产业衍生的新职业、新技能、新工艺,持续开展数字技能相关职业工种备案,指导和帮助企业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需要自主开展数字技能人才培养,2022年新增数字技能人才1760人。指导广东鸿图南通压铸有限公司、尊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分别增设“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工”、“互联网营销师”的培训,开展评价896人,不断推动我区数字经济产业做大做强。

以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先导,推动技能人才评价向高级工以上倾斜,促进职工技能提升和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带动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2022年全区新增高技能人才2422人,位居全市第二,其中高级技师111人,历年最高,如南通四建等建筑型企业人员分散在各地项目部,为方便企业和职工,我局抓住疫情空隙期,派专人赴南京、上海等地设立考点,帮助企业自主培训认定技师130多人。此外,指导企业制定科学有效的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技能人才职级晋升等办法,鼓励技能人员努力提升技能水平。支持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将取得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作为企业内部职级晋升的必要条件,全年培育高技能人才1081人。

                                           南通市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