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丁俊荣等 | 建议/提案号: | 298 | |
标题: | 关于加强被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 |||
建议/提案内容: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指出: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特别强调,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出部署,要求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实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加强被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论述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为我们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们要把握大局,把握契机,把加强乡镇建设和管理工作特别是被撤并乡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持久,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断取得新实效。 一、问题 近年来,我区切实加强建制镇配套设施建设,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统筹谋划,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也毋庸讳言,经过多轮多次的行政区划调整,特别是随着撤乡并镇的深入推进,全区出现了不少被撤并乡镇,这些遗留下来的农村集镇的发展由此走上了不同的轨道,呈现参差不齐的发展境况。特别是被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普遍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滞后。 一是雨污分流不到位,街面总体面貌没有大的改观。被撤并乡镇的街面普遍没有得到更新。和建制镇相比较,和它们以前的状况相比较,明显落后,差距明显。调研发现,被撤并乡镇的临街建筑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和改善,雨污分流基本上没有到位,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更新维护。特别是里街后巷,相当部分无人问津,居住环境每况愈下,由此导致许多建筑逐步丧失居住功能,许多街面显得越来越破旧和荒凉,有的地方属于破旧不堪。 二是公共厕所脏乱差,维修更新进展较慢。据了解,一些被撤并乡镇,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镇区发展普遍受到极大的制约,公共厕所建设、维修、管理一直是个短板。普遍撤乡并镇后,具有性的情况是没有新建公共厕所的计划安排,而且连同原有的公共厕所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比如,位于刘桥镇新联农贸市场里面的一个公共厕所,环境面貌很差,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 三是农贸市场建设落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被撤并乡镇的农贸市场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有的被撤并乡镇的农贸市场,仍然显示出旺盛的市场需求,每天人来人往,市场比较繁荣。而有的则每况愈下,农贸市场日趋冷落,有的逐步走向衰败的边缘。在规划建设新的农贸市场时,首先考虑的往往是保留下来的建制镇,而被撤并乡镇往往没有考虑的份额。 四是基层卫生院、学校、幼儿园等依然存在,但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统筹不到位。目前我区被撤并乡镇,有许多还存在基层卫生院、小学、初中学校和幼儿园,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基层卫生院、小学、初中学校和幼儿园周边环境比较差,而且环境改造没有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怀,在操场建设、绿化配套、路灯设置以及其他公共设施配套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长远的谋划。有的地方甚至在主观上就对办好这些基层卫生院、小学、初中学校和幼儿园不抱希望,有一种任其自生自灭的思想。 五是交通配套滞后,道路建设标准不高。被撤并乡镇的公共道路交通普遍没有大的发展,许多地方路况较差,有的路面破旧不堪,有的没有安全警示标志,有的非常狭窄,有的连接部位衔接不畅,不利于通行。 二、建议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区委第十三届五次全会确立的战略目标,更深入地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更高起点地谋划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布局,更高水平优化被撤并乡镇的发展环境,力争通过3至5年左右的努力,使全区被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进展。 一是思想重视,加强领导。被撤并乡镇的发展环境,是我区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城乡融合发展,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被撤并乡镇的发展环境问题。建议区委区政府把加强和改善被撤并乡镇的发展环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方向,以加强被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为总抓手,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二是规划先行,明确目标。被撤并乡镇,到底是彻底废弃,还是保留发展,必须早做定论。根据科学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这是决定被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根本方向的大问题。比如,在二甲镇,包括余西古镇、余北、袁灶等,在东社镇,包括五甲白龙庙、庆丰、唐洪等,在十总镇,包括骑岸、五总、二爻以及双墩等,要分别就它们的发展定位,搞好规划,明确方向,理清思路。建议通过富有特色小镇规划编制经验的专业机构参与,认真分析研究,拿出总体规划。 三是分门别类,稳步推进。被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分清轻重缓急,分批分期实施。可以在现有的10个镇和4个街道中各选择一个,进行重点推进。时间把握上,不可毕其功于一役,要结合实际,分别推出建设管理总体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建议通过努力,在2-3年内初见成效。 四是加大投入,突出重点。被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关键是资金从哪里来。建议通过多渠道,想方设法。有些可以通过民生实事项目,组织实施;有些可以通过项目建设渠道,积极向上争取;有些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采取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模式,积极争取民间资金。在项目的选择上,一定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突破事关发展前途的重大瓶颈问题,聚焦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是加强管理,常态长效。要把被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强化部门职责,落实相应责任。要通过常态化管理,实现被撤并乡镇面貌改善。要大力支持被撤并乡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激发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从而让把这些小镇建成企业集聚、形成人流、产生效益的地方。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城市管理局 | 协办: | 教育体育局,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答复日期: | 2023-06-29 | |||
答复内容: | 丁俊荣等13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加强被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在区人大第十七届二次代表大会上,丁俊荣主任等13名人大代表提出的第298号重点建议《关于加强被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集中反映了在我区集镇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弱项。 4月3日,区城管局主要领导进行专题部署,明确方向、目标并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带队会同建议协办部门赴二甲镇、东社镇、十总镇等地开展调研,以点带面了解我区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情况,并专题研究农贸市场、学校、卫生院、道路等基础设施现状。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14个镇(街道)共有撤并乡镇 26 个(该数据由各乡镇(街道)和区民政局汇总提供)。其中,农贸市场28个,总面积约56200平方米;乡镇卫生院24所,其中在主镇区之外撤并乡镇共有4所(东社镇五甲卫生院、十总镇骑岸卫生院、平潮镇平东卫生院、兴仁镇四安卫生院),另有分支机构15所(城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中分中心、城东分中心,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场分中心,二甲镇卫生院余西分院、袁灶分院,东社镇卫生院忠义分院、唐洪门诊部,十总镇骑岸卫生院五总分院,石港镇卫生院五窑分院、石南门诊部,刘桥镇卫生院新联分院,平潮镇平潮卫生院平南分院、平西分院、新坝分院,平潮镇平东卫生院赵甸分院);学校共53所,占全区学校总量的35%(其中初中9所、占初中总量36%;小学22所,占小学总量46.8%;幼儿园22所,占幼儿园总量28.9%);在非主镇区集镇范围内13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9所)。 经集中摸排,主要存在以下短板弱项:一是部分撤并乡镇学校、幼儿园基础设施不完善,校园周边交通环境亟待提升;二是少数农贸市场结构老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公厕等配套设施缺失;三是部分卫生院房屋偏老旧,设施设备较落后;道路桥梁建设标准不高;四是雨污管网建设还未做到统筹规划、全区域实施。 二、近年来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成效 (一)学校环境逐步提档升级 1. 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工程。2018年,区政府累计投入约1000万元对部分学校绿化实施改造升级,基本实现所有学校“春有草、夏有花、秋有果、冬有绿”的目标。 2. 落实校舍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十三五”期间,我区高质量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薄弱环节改造和能力提升”工程,累计改造校舍面积2.57万平方米。 3. 推进校园体育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截至2020年末,基本实现所有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地全覆盖;2016年开始,我区连续五年实施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改造工程,投入约1000万元为近60所中小学校安装太阳能路灯(不含近年新迁建学校);2017年以来,投入1.03亿元用于新建或改造田径场38片、篮球场78片和排球场26片(其中乡镇和农村中小学投入3250万元);2020~2022年,投入4000万元针对19所达到使用年限的学校运动场地实施改造提升,确保所有学校运动场地正常使用。 4.加快教育信息化和装备提升。“十三五”期间连续三年将教育信息化和装备提升工程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约1.5亿元。目前全区“智慧校园”建成率达80%。高效推进长安校园建设,全区所有中小学校视频监控系统完成全面更新,建成视频监控中心,校园安防系统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有力推进 我区现有撤并乡镇处于正常运营状态的农贸市场共28个,总面积约56200平方米。截至目前,有升级改造需求的农贸市场5个,包括:金新街道正场花苑农贸市场和金乐农贸市场、东社镇忠义集贸市场、十总镇五总农贸市场、平潮九圩港农贸市场。今年分别投入400万、80万、60万对金新街道正场花苑农贸市场、平潮镇九圩港农贸市场、东社镇忠义集贸市场实施了改造提升工程,现已完成并投入运营。改造后的市场都为钢结构大棚,给排水、排污管道铺设到位,经营业态合理布局,整体环境面貌得到改进提升,安全风险有效化解,人民群众普遍拥护支持。 (三)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大投入 近年来,区二院扩建、区六院和区七院迁建等12家医疗单位提标改造建设土建达13万平方米,区财政累计补助2.7亿元。另外,区财政每年安排固定资产投入预算1000万元,专项用于各医疗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更新,提高医疗机构硬件能力。2021~2022年投入206万元用于西亭镇卫生院医疗用房维修改造项目;2020年~2022年,累计投入约1.24亿元用于全区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设备更新或增添。 (四)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提升 2020年~2022年,全区14个镇街的撤并乡镇共实施危桥改造43座,投入资金5055万元;实施道路白改黑工程17.224千米,投入资金4320万元;新建道路74.369千米,投入资金约3.3亿元;通过危桥改造和道路提档升级,较大改善了撤并乡镇交通基础设施,群众交通出行更加便利。 (五)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 近年来,川姜镇积极响应“厕所革命”号召,投入27.9万元对集镇部分公厕进行改造提升;投入55.66万元,建设川港花苑南侧景观绿化工程;投入156.79万元,对川港老镇区北路、姜灶姜叠路等1.8公里路段进行道路硬化改造,同时修复并铺设雨水管网。为方便川港、姜灶社区居民夜间出行,投入49.1万元为相关小区安装路灯107盏;为加强老镇区河道长效管护,投入434.76万元对姜灶苗圃支流进行污水纳管,铺设管网3.1千米。 东社镇投入52万元在忠义、五甲、唐洪、庆丰各新建公厕一座;投入101万元实施五甲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投入17.5万元,实施庆丰人居环境坝头坝埂整治和六甲河坡绿化;投入116万元,实施唐洪污水工程。 刘桥镇投入约1390万元,完成新联工业园区、南五横河刘新线以东、以西3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联镇区污水管网更换和疏通、工业集中区及人民路污水管网建设、建设路人民路路灯改造等11个项目建设;投入899万元完成英雄610户散户污水治理、1.831千米的镇南路改造和绿化种植、严园中心路局部维修、公交站台建设、镇南路路灯安装等12个项目的整治提升。 兴仁镇投入5000余万元,完成四安人居环境整治、垃圾中转站提升、洋兴公路大中修、污水处理站提升工程、雨污分流建设等多项工作;横港投入900余万元,开展人居环境、富港路提升改造、路灯改造、交通隐患整改、污水管网建设和镇区规范管理等整治工作。 三、加强撤并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举措 加强撤并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强基础、补短板、利民生的重大举措,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途径,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一)统筹规划,融合发展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根据各镇(街道)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划定各镇(街道)城镇开发边界,积极组织各镇(街道)开展编制开发边界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等工作,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开发边界内按照各类专项规划,科学布局公用基础设施配套,同时将用地位置及规模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予以落实;开发边界外按需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村庄规划合理布置各项居住配套,满足农民群众生活需求。同时,针对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现实需求,视情适当调整用地规划,科学制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时序,提升集镇人居环境面貌,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认真计划,稳步实施 1. 推进校园安全提升工程 2022年末,区教体局根据全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区委区政府《关于推动通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拟定《通州区校园安全提升工程(2023~2025)实施计划》,资金估算约9600万元,确保消除校园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校园配套设施,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根据区财政批复,2023年度校园安全提升工程涉及被撤并乡镇学校项目共有23个,资金概算981万元。同时,今年已启动亭西小学、五窑小学改扩建工程,总投资约2300万元。 2. 促进农贸市场全面升级改造 区商务局将指导帮助各镇(街道)通过项目建设渠道、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等方式积极筹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规定的投资总额40%的奖补资金。同时,根据本年度工作计划,对照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和要求,做好对金新街道金乐农贸市场和十总镇五总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工程业务指导工作,确保达标建设、规范运营。 3.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为切实解决撤并乡镇部分道路桥梁基础差、通行难等突出问题,区交运主管部门将统筹规划被撤并乡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项目,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争取资金,计划在2023~2025年期间,投入4160万元用于38座桥梁的维修改造;投入5290万元,用于道路白改黑工程(28.913千米);投入约3.2亿元,用于新建道路(76.169千米);以上计划的实施将较好改善被撤并乡镇交通面貌,发展振兴活力,提升发展水平,方便群众出行。 4. 实施卫生院异地新建项目 经过前几年建设与升级改造,我区撤并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观,医疗服务水平也得到一定提升。区卫生健康委将东社镇东社卫生院和西亭镇卫生院异地新建列入《南通市通州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以进一步解决两院房屋老旧、功能区不齐全、环境卫生条件差等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我区镇街卫生院整体面貌和品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诊疗服务,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东社卫生院迁建项目已列入2023年区本级政府投资建设计划前期研究项目,区财政补助300万元,用于规划设计、环评、稳评、方案论证、土地征用等。 5. 统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撤并乡镇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辖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各镇(街道)将统筹规划,通过为民办实事工程等积极筹措财力推进辖区范围内供水、污水、雨水、通信等地下管网建设,加快建设城市供水、燃气管网向撤并乡镇延伸步伐,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污分流管网设施。同时,做好撤并乡镇人流集中区公厕规划建设和日常清扫管护等工作,关注和改善背街小巷居民生活环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6. 强化公共基础设施管养维护和监管 各镇(街道)在强化撤并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将高度重视公共基础设施管养维护和监管工作。落实网格化和机动巡查监管工作机制,由属地微网格员做好日常巡查监管。同时,镇(街道)各条线管理职能部门,将加大机动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处置险情和安全隐患,确保辖区公共基础设施安全有序。 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改善撤并乡镇在教育、医疗卫生、道路通行等方面底子薄、基础差、短板多的现状,区城管局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沟通协调,强化对各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监督指导,根据实际需要采取派人驻点或机动巡查等方式,做好对撤并乡镇集镇区域的市容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清运等监管工作,切实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功能作用,为实现我区撤并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和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通市通州区城市管理局 2023年6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