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 邢建均 | 建议/提案号: | 278 | |
标题: | 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 |||
建议/提案内容: |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农村群众积极性。 二是资源整合,分布实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高标整治。要对不同区域、不同村情,区别对待,一村一策。防止同质化和一刀切。 三是重点突破,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一是对全区残垣断壁、废弃柴房、废弃畜禽圈舍、乱搭乱建等进行拆除和清理。对拆危、拆旧腾挪出来的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二是健全废弃秸秆处理及垃圾清运机制,增强秸秆综合利用能效。三是集中力量解决农村乱堆乱放、垃圾乱扔、居民房前屋后“脏乱差”等问题。建立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和村民环境奖惩机制,提升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 |
|||
承办单位: | 主办: | 农业农村局 | 协办: | |
答复日期: | 2023-06-13 | |||
答复内容: | 邢建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已收悉,根据您的建议,我局组织相关职能科室认真学习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合我区的实际,对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区根据《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迅速贯彻落实,大力开展了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一、组织推进 (一)强化高位推进,健全推进机制。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副书记加强统筹协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文明城市长效管理,作为四套班子全体领导挂钩联系的重点指导和督促工作,区领导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四不两直”入现场,结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污染防治攻坚、河长制、秸秆禁烧禁抛等工作,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和联席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增加到31个部门,区镇两级均配强人居工作队伍,党政领导分村包干,主动研究,一线推进;职能部门联动配合、联席会办,合力推进;属地镇村对照责任清单,逐项制定工作措施,主动作为、销号推进;人大、政协、纪委、督察调研督办。 (二)强化制度建设,依规依制执行。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写入“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并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在2021年印发的《通州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试行)》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调研和征求意见,2022年,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扎实推进“三美一高”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并进一步印发了《2022年工作要点》,2023年考评办法及工作要点均经得分管副书记、副区长亲自过目批准下发,厘清条线职责、分解目标任务、分配奖补资金,指导镇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案,通过制度建设,让整治标准更“精准”。 (三)坚持刀刃向内,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强化对各级直至责任人的考核力度,成效与绩效挂钩。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列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领航、镇村夺旗”季度考核重点工作,着力解决了“上热下冷、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等突出问题,切实营造起“比决心、赶先进、超自我”的整治热潮;制定职能部门评估办法,从工作推进、工作绩效、问题办理、宣传培训四个方面进行考量,凝聚部门合力,在相互搭台中实现共赢;制定镇级评估办法,优化对镇村考评模式,以“干净整洁有序”现场考核和“五有”长效管护机制双百分制对人居环境“标本兼治”,形成“日常督查、现场考核、综合评价、闭环整改”的督查考评机制,各职能部门一改以往跟着“走马观花”的局面,根据各自工作实际个性化制定单项考评办法和考评模式。 二、规划引领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乡村振兴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并结合南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区人居办将积极研究并吸纳邢代表的意见,会同发改委、农业农村局、住建局、环保局、交通局等部门,共同协调配合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是不断探索适合通州乡村振兴用地布局和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合理调整农用地布局,严格保护生态红线区域,努力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二是结合“多规融合”的要求,探索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在规划期限、用地规模、空间布局上相互衔接融合,努力形成“规模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的用地格局,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土地要素支撑。三是继续积极开展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试点工作,不断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缓解用地供需矛盾,提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四是加大对农村公益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扶贫攻坚等项目的用地扶持和保障力度,结合土地规划实施评估做好设施农用地、乡村建设用地等调整补划工作,为乡村振兴留足发展空间。 三、示范带动 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以整治促建设,以建设促管理、以管理促规范,注重培植特色亮点,力争形成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在全域治理的基础上,密织精品提升网、村村打造新亮点,精心培育“典型村”,每村打造两条精品示范路线,以点带面推进农村全域环境提升,以典型示范农户推进人居工作向横向落实、深处落细,为“三美一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夯实基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三美一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列入每周重点督办工作,区领导亲自到所有示范建设镇村实地调研,并召开推进会、督办会,每月一调度、双月一小结,分别于9月和11月对照《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建设评价指标计分细则》的要求开展建设成效评估。 自2021年12月起共打造了122个“典型村”,并以简报和公众号推广的形式对典型案例进行展示推广,通过“典型村”打造和“典型示范户”评优,建立起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长效管护意识,人人知道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为“三美一高”示范建设提前营造了互学互促、比学赶超的整治氛围,为示范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各镇街道在示范建设过程中,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率先在本镇街内部学习推广,通过中期、年终评估交流互评、公众号发布典型案例、拍摄和播放宣传片等形式,让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深入人心。 四、重点突破 开展“专项集中整治月”活动。每月一个主题,聚焦大棚、三棚、三线、附房和破落建筑、沟塘等小微水体及桥头坝埂、垦坡种植、“以河养河”、路肩种植、原建档立卡户环境帮扶、垃圾房或垃圾桶收集点、秸秆堆放中心等薄弱环节,逐月逐项攻克村庄清洁行动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常态化开展点调和“四不两直”督查。以“水印相机拍摄+前后对比图片”不定期点调各村居垃圾房、秸杆堆放点、原建档立卡户家前屋后环境等情况。聚焦城乡接合部、镇街交界处、县乡道沿线、农户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卫生死角,开展专项巡查和联合督查,每月镇街全覆盖,每季村居全覆盖,拍照定位、实时交办、专人统计、通报整改,所有问题闭环处理。今年以来,累计巡查80余次,发送交办单、提醒函112份,交办问题1058个,现场协调处置垃圾偷倒、积存等问题12次,切实巩固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稳定运行和村庄清洁行动氛围。 五、农民参与 (一)创建评比、全民行动 一是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区人居办结合“干干净净迎新春”、“喜迎二十大”等主题先后印发了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和夏秋战役的正式文件,要求各镇(街道)及时组织,有序推进;其次通过召开工作会议、在区电视台连续滚动播放村庄清洁行动宣传游动字幕、在通州日报和“通州三农热线”公众号向全区农村居民发出村庄清洁行动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对“四清一治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的具体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反复强调和宣传,使村庄清洁行动深入人心。清理农村垃圾、清理村内沟塘河渠、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整治乱堆乱摆、乱扔乱倒、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不良行为,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开展家庭卫生大扫除,清理居室、整理院落,自觉维护公共卫生,摒弃传统习俗中随地乱丢垃圾、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等不健康、不环保行为。二是开展“星级清洁文明户”评比。人居办与爱卫办联合组织,以评选“星级清洁文明户”为抓手,从“良好的道德品行”、“优美的生活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健康的行为习惯”四大类23项标准着手评价,培育广大农民群众文明意识和良好卫生习惯,通过开展“星级清洁文明户”评选活动,在全区掀起环境综合治理热潮,不断提高广大居民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形成爱护家园、摒弃陋习的良好文明卫生习惯,形成“人人讲文明、户户爱清洁”的良好风尚。三是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人居办与妇联联合组织,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整合各相关部门力量,广泛动员、引导、组织农村妇女并带动家庭成员,围绕“美丽庭院我先行,宜居村庄我参与,乡风文明我传承”主题,持续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塑造新时代乡风文明,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书写“强富美高”新通州答卷贡献巾帼力量。四是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为进一步激发农民主体的内生动力,宣传引导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区人居办于2021年9月2日即印发《关于印发<发挥农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主体作用的奖补办法>的通知》,随文也下发了具体奖补办法,并会同财政局筹集奖补资金420万元,各镇(街道)、大多数村(居)也积极响应,207个涉农村161个进行了申报,各镇(街道)、村(居)迅速拟定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共治身边“脏乱差”、共享美好生活环境的氛围。2022年、2023年继续开展此项工作,通过认真考评、及时发放奖补资金,确保此项工作深入开展下去,收到良好的宣传引导、整治效果。目前。全区大部分涉农村已开展或正在开展垃圾分类等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有效奖励积分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星级清洁文明户、美丽庭院等评比、挂牌、奖励活动,全面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我们将根据整治成效的提升,逐年完善和提高工作标准,促使整治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二)舆论导向、营造氛围 坚持正面引导,强化宣传教育,推动宣传培训工作有声、有形、有力,运用“一事一议”等载体,推行整治项目公示制度,形成共谋、共建、共享的村民自制机制。一是加强媒体宣传,营造整治氛围。利用新媒体抢占发声高地,通过电子屏、喷绘布、文化墙、宣传贴、横幅、发放“公开信”等,依托“通州之夜”“双百”工程等亮点品牌工程,结合农民培训、扶贫等业务工作,强化宣传氛围。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不断提高村民的卫生意识和参与整治意识,形成“治理环境齐动手,村容整洁共分享”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二是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宣传渠道。开展“环保下乡”、 “世界地球日”、“六五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12345”、“12369”平台、手机“农技耘”APP等“问题随手拍”,鼓励和支持农民群众对身边的人居环境治理效果等进行常态化监督。通过“积分兑换”,文明镇村、文明家庭、星级清洁文明户评比及“最美庭院”、“最美乡村美容师”、“最美路长”、“最美河长”、“最美村组”、“最美集居区”等最美系列评比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全面激发农民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形成良好文明风尚。三是加强培训教育,接续整治力量。开展对管理、施工、保洁、宣传等队伍的专项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各层次人员的业务素质;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卫生健康等知识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课程,以集中理论授课与现场参观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强理论、拓视野、促实践。 (三)落实责任、长效管护 落实“门前三包”,明晰主体责任。与农户、大棚种植户、养殖户、个体工商户、驻村企事业单位等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全面落实和明晰各种社会主体责任,鼓励农民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将各整治项目的长效管护与网格化管理、农户“门前三包”、落实村规民约、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等结合起来,建好专业队伍,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建设维护美丽家园,变“政府干、群众看”为“政府引导、群众来干”,使村庄得到系统长效的管护。 下一步,区人居办、区农业农村局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与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压实各自工作责任,完善推进机制,广泛发动群众,合力推动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努力改变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使村庄环境达到干净、整洁、有序,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好、做好、解决好,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通市通州区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