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葛红俊、陈超平 建议/提案号: 303
标题: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以通州中专为代表的职业学校加强了同企业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从政府层面来看,通州产教融合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力度有待提高。政策对校企双方约束性不强,使得产教融合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被弱化,出现“合而不作”的现象。同时,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尚待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统筹作用尚待充分发挥。

二是从产业发展来看,通州产教融合的育人优势和效率有待提高。据区人社局2022年春季用工调查,1950家被调查企业中1573家有用工需求,其中623家紧缺用工,需求人数20878人。制造业用工紧缺尤为显著,有485家企业紧缺18179人。其次是服务业,有92家企业紧缺1810人,同时调查还反映出稳岗留工困难,无技术要求用工达62%。在通州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大量基建工程、大项目工程投产、企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将稳步快速推进,技术技能人才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急需通过有效的产教融合,由职业教育提供匹配的人才支撑。

三是从教育现状来看,通州职业学校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当前,通州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科研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区域产业发展形势要求,滞后于通州产业的实际发展。通州职业教育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把技术技能人才放在自己培养的基点上,坚持“以产引教、以产定教、以产改教、以产促教”的发展模式,坚持产教融合发展方向。

二、工作建议

(一)加强职教联盟建设。建议区政府牵头,会同区教育、人社、总工会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组成区域职业教育组织,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整体联动形成积极、有力的职业教育应对机制,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全面增强通州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活力和服务能力。

(二)加强协同平台建设。建议进一步建设发展“企业大学”,进一步引领通州企业家的思想建设,增强通州企业家社会责任担当;建设发展“工匠学院”,进一步构建通州企业工匠的一体化培养体系,促进通州产业人才结构性提升;建设发展“产业学院”,进一步引领通州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

(三)加强机制体制建设。产教融合,需要国家和地方在政策、机制上的保驾护航。一是抓好省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落地,打好金融、税收、土地组合拳,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二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两头,增加制度供给,加大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有效性投入,对于重点专业、优质专业优先投入,并给予职业学校一定比例的财政自主支配权;三是对于产教融合中的重点项目,例如中国特色学徒制、学位学徒制,尽快落实国家标准和政策,完善保障和评价政策,充分激发产教融合的活力。

承办单位: 主办: 教体局 协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
答复日期: 2023-05-20
答复内容:

葛红俊、陈超平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区政府办建议,我局会同区人社局、总工会、发改委会办答复意见,形成如下最终答复意见。

一、主要做法

目前,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大力创新构建“三教”协同新模式,探索“三融”改革新路径。对于推进产教融合、打造通州产业创新高地,初步形成以下做法: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2022年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教育发展大会,会议明确指出“职社教育要重融合,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校企合作,注重终身教育”。2022年11月,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推动通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育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围绕通州重点产业布局,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提高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深度融入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落实“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有效实施1+X证书制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每年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3~5个。

(二)产教融合深入推进。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对接通州产业布局,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深化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2022年全区新增五年制高职专业3个,高职类专业达到13个;新增省现代职教体系“3+3”项目3个,获评省中职优质专业2个;成功创建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培育试点企业6家(累计有8家),南通市产教融合示范专业1个、产教融合示范企业1个。通州中专与区域重点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先后与南通农药、江华机械、大森林江海大药房、雄邦压铸、南通鸿图、深南电路、江苏生益科技等多家企业联合开展技能人才培养。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区教育发展大会精神,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丰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的内涵。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强化专业教学的技能实践内容,积极实施1+X证书制度,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落实落细中职2.5+0.5、高职4.5+0.5学制安排,优化细化0.5学制内岗位实习的组织管理,强化育人与育技齐头并进,优化产教协同育人的内涵。对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深化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践。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产业导师入校任教的机制。

(二)创新职教办学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大力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培育、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主动实施校外实训基地动态遴选调整,适应专业发展新内涵、新需求。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内涵建设、协同发展。推进通州中专与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联盟、与区内重点行业联合、同南通高新园区联结。通州中专要开拓区域内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合作空间、合作方式,深化人才、技术、服务等多领域合作、交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主动谋划如何融入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聚力提高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坚持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提高产业链与教育链的匹配度。

(三)创新技能培训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大力开展满足各类企业、各类员工需求的技术技能培训。大力支持全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通州实践。通过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为企业职工提供培训服务和继续教育,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通州开放大学将依托通州工匠学院,积极组织实施项目化技术技能培训,服务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提升需求、知识增长需求,充分发挥通州中专的实训培训资源优势、师资队伍技能专长优势。力争在创新技能培训模式中,深化产教融合实践内涵,拓展产教融合实践空间。

感谢您对通州教育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通市通州区教育体育局

                                                   2023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