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崔红星 建议/提案号: 316
标题: 关于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私家车拥有量逐年加大,使用汽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情况越来越多。同时,课后延时服务使学生上下学时间与企事业单位上下班时间高度重合。由此造成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现象常有发生,影响了校园周边道路的交通安全和通行顺畅,也影响了城市的文明形象。主要表现在:

一是早晚上下学高峰时,路面时段性拥堵。机动车、电动车、行人交叉混行,车流、人流量很大,道路堵塞严重,通行效率降低,安全隐患较多。

二是违章行驶、不遵守交通规则问题突出。机动车辆在非机动车道违规停放、行驶,非机动车及行人在机动车道随意行驶、穿梭、闯红灯等问题比较常见,路面及路口交通秩序管理信号成为摆设。

为此,建议:

一要加强秩序管控。采取定岗、定员、定路段的形式加强校园周边日常管控工作,进一步科学合理配置管理力量,切实提高管理人员高峰时段的上路率和管事率,加强动态管理,努力确保校园周边有序、畅通。

二要强化路面疏导。同时采取定点检查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城区校园周边接送学生车辆乱停乱放、无牌无证、逆行、行人和非机动车不按规定路线行走及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的纠处力度。

三要改善基础设施。要在校园周边增加临时接送和学生上下学的车辆停放疏散点,避免学生拥挤在校门口上下,造成拥堵现象的发生。已有校园周边要在一两百米范围内,结合城中村改造或小游园改造,扩建停车场和停车位;新建学校要充分考虑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情况,提前规划和设计供学生上小学的停车场和停车位,解决校园周边道路拥堵问题。

承办单位: 主办: 公安局 协办: 教体局
答复日期: 2023-06-12
答复内容:

崔红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管理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全区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大多沿城区(集镇)主干道而建,由于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现在的学校大多满负荷运转,在校师生少则千余人,多达5千余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驶入寻常百姓家,加之目前在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是父母手中的肉、身上的肝。况且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又重,出于对孩子无私的爱,绝大多数父母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朗朗乾坤均用汽车接送。由于学校周边没有足够的停车资源,学校门前道路相对较窄,有的又临近灯控路口,有的门前道口偏小,加之部分家长只图自己抄近路,随意掉头,电动车穿行其间,致使上放学时段学校门前道路拥堵不堪,裹足不前。此外,“双减”政策仓促实施后,放学流与通勤流叠加,学校门前道路交通拥堵成为必然。为此,作为交通管理主力军的我们针对学校周边车流、人流、交通环境等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交通秩序维护管理工作。

一是开展护学行动。每天上放学时段,我们组织区局及交警大队机关、辖区的城区及开发区中队民警、协警在城区的通州小学、通州幼儿园、实小金桥小学、金沙小学、实验小学等学校门前,通过设立护学岗,护送学生安全过公路。农村集镇的小学、幼儿园,我们也要求基层派出所、交警中队采取同步护学行动。

二是组织志愿行动。2018年在我们的建议动员下,区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各小学、幼儿园必须动员学生家长或学校老师来当护学志愿者,在上学时段,打开车门,或抱下小孩,让送小孩车辆快速通过,提高道路通行率。我们也在几所学校给家长志愿者进行了业务培训,刚开始,志愿者热情高涨,后来因多种原因,逐渐萎缩了。有的学校虽有校领导轮值导护,但主动作为护送学生或协助打开送孩汽车门的寥寥无几。

三是实施临时单行。为了确保学校门前的道路通行顺畅,我们在道路微循环条件相对较好的在为民路的实小门前段、成贤路实小金桥校前段,对前来接送学生的汽车,在早晨7:00---8:00,下午16:00---17:00,分别实行由西向东、由东向西单向通行,减少平面冲突点。育才中学门前的碧华路、金郊初中门前的太山路、通州高级中学门前的金汇路在早晨和晚上上放学期间也是实行单向通行。

四是实行违法抓拍。我们结合“雪亮工程”的实施,在实行单行道的学校附近道路布建违停、随意掉头、闯单行道抓拍系统,同时也购置了流动抓拍车,加强对显见交通违法行为的查纠力度,提高道路通行率。

五是停车二维码管理。由于学校周边土地资源寸土寸金,且都已被店铺占领,想要划地建停车场几乎不可能,而学校周边道路可供停车的泊位较少,为充分发挥道路资源利用率,我们要求学校对所有的接送学生车辆进行登记造册,根据年级放学时段,制作不同颜色的二维码卡片,要求学生家长放在车辆左前角,只许在孩子放学前十五分到学校门前道路停放接人,否则算违停,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同时,扫一扫二维码获取相应的信息,对提前来接送学生的车辆,由学校找学生谈话,通过小手拉大手,教育家长守时守规。

六是建立宣传阵地。本着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原则,每当新学期开学之际、放假之前、六一节来临之际,我们组织专人深入集镇主要学校通过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橱窗、播放宣传教育碟片、师生警方互动交流、家校通安全出行提示、抄告家长交通违法等方式,送法进学堂,送教进课堂,通过小手带动大手,根植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交通风险防范能力,督促学生家长良好交通习惯形成,确保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师生出行安全。

七是优化路口信号配时。学校周边信号灯路口配时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通常根据车流量、早晚高峰期、日常平峰期、节假日、夜间等不同控制时段,配置多种配时方案,灵活采用“搭接相位”、单口轮放等方法应对各进口排队长度不均衡问题,使其发挥最大引导交通效用。由于上放学时段尤其放学时交通流叠加效应凸显,各个方向的通行需求都很大,信号灯转换周期有其特殊时长性,超过驾驶人心理承受期,就会怨声载道,因此优化的空间有限。

八是建立校车接送机制。目前的幼儿园大多是私立学校,联动区文体区探索建立校车接送机制,凡申办幼儿园的,必须购置校车接送学生为前置条件,并帮助其建立健全校车、驾驶人管理制度,落实常态化管理模式,既缓解交通拥堵,又低碳环保。

九是落实停车配比要求。对于新建学校项目,自规局在确定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时,要求学校出入口设置在城市次干道或支路,校园内要求“中小学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指标不少于3辆/100师生,中学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指标不少于60辆/100师生,小学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指标不少于8辆/100师生”,以满足教职工车辆停放。在方案审查中,要求在学生进出通道处设置家长接送等待区或停车场。并在批后监管、规划核实等阶段严格落实。

下一步打算

一、主动介入校区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小学相继撤并,大部分学生拥向城区,实小、金沙小学、机关幼儿园、通州幼儿园等学校相继开设分校,但在兴建时均未统筹规划,准确预估今后的生源及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导致学校门前交通秩序堵象依旧。但愿今后学校的布建,规划、教育部门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冲动;多调研论证,少主观臆断;多听交警部门的声音,必要时进行听证。

二、建立校车接送机制。目前的幼儿园大多是私立学校,我们联动区教育区探索建立校车接送机制,凡申办幼儿园的,必须购置校车接送学生为前置条件,并帮助其建立健全校车、驾驶人管理制度,落实常态化管理模式,既缓解交通拥堵,又低碳环保。

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