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王晓霞 建议/提案号: 340
标题: 关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由于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目前疫情防控重心从“防感染”转到“重救治”“防重症”“保健康”。随着新冠发热病人的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希望得到及时诊治和服务,在城区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的情况下,群众迫切希望在家门口就能看得好病、买得到药、解决好新冠感染发热等问题。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还存在诸多“短板”和“瓶颈”,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公众健康素养有待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落后等,尤其是队伍老化、基础薄弱、功能弱化、服务缺位,基层群众看病仍然比较难、比较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建议要切实加强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水平,尽最大努力把更优质、更贴心、更周到的医疗卫生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一)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基础建设,改善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投入,更新诊疗设备、保障药品供应、改善就医环境等,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的提档升级,改变群众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差的印象。要加强基层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提高诊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效率。要加大医保等相关政策倾斜力度,以医保政策为杠杆,逐步建立有效的社区首诊制度,引导病人下沉基层;加大基层卫生机构医保基金的报销额度,同时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调整基层卫生机构药品目录,使病人在基层能获得与医院同质化的服务等。强基层的关键是人才,要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改善人员待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发展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热情,提升基层人员服务能力。

(二)要提高基层发热首诊和新冠救治能力。要推进基层发热门诊(诊室)建设,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力度,提升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要加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诊能力,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指导抗原检测和对症用药治疗等服务。要进一步做好新冠病毒感染分级诊疗工作。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科学统筹区域医疗资源,以网格化布局医联体为载体,完善定点医院、医联体和医联体外部协作的三级综合医院之间的转诊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连续性,实现发热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患者的基层首诊、有序转诊,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极发挥医联体医共体牵头医院作用,加强对其成员单位发热诊室建设运行的技术指导。统筹医联体内人员调配,下派专业力量,指导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日常诊疗工作。

(三)要加速全科医生培养,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要调整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强化公共卫生应急服务,落实重大传染病的社区防控任务和责任,要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建构重大传染病的社会屏障。有计划地开展重大疫情防控的训练和演练,使人民群众面对重大疫情能够从容应对,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健康。

承办单位: 主办: 卫健委 协办:
答复日期: 2023-06-21
答复内容:

王晓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始终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您的建议非常贴合当前基层卫生的重点,我们将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一、综合施策,持续优化健康服务水平

(一)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以下成果:兴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标改造工程投入使用,石港中心卫生院PCR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西亭镇卫生院投入125万完成医疗用房维修改造。2023年,我区将进一步加大村卫生室硬件投入,完成196家村卫生室医疗设备更新增配,加快区二院扩建、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建设步伐,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为基层医疗机构添置医疗设备,同时做好平潮中心卫生院、东社卫生院工程启动前期准备工作。

(二)着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二甲中心卫生院、五接卫生院等4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国家推荐标准。全区4家中心卫生院均创成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创成省五级中医馆2家。平潮中心卫生院建成江苏省社区医院。建成省级特色科室2个,市级特色科室23个。区二院与南通市口腔医院合作开展口腔特色科室孵化。后续将从四个方面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是深化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2023年力争新增5家医疗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二是推动“十大功能中心”建设。不断强化全程、综合、连续健康管理服务,拓展农村区域医疗中心诊疗服务病种、技术项目和用药目录范围,4家农村区域中心开展接诊分中心、中医中心、消化内镜中心等十大功能中心建设,计划到2025年4家单位至少建成32个功能中心。三是持续挖掘优势建设特色科室。结合当前全区医疗资源及各基层机构发展情况,错位互补,创建特色科室,力争至2025年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全覆盖。四是巩固镇村卫生一体化改革成果。年内争创甲级村卫生室20家。

(三)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1.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全区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大力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通过托管、加盟等形式,在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等方方面面实现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充分发挥龙头医院人才、技术、信誉、品牌等优势和带动作用,构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格局,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延伸。

2.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目录衔接,以县级医院用药目录为蓝本,涵盖各成员单位用药需求。形成以基本药物为核心,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为主导的统一用药清单,保障区内群众用药需求。

3.织牢织密医保基金使用导向。根据《关于促进分级诊疗调优政策的通知》(通医保发〔2022〕19号)相关政策,自2022年4月1日起,参保成年居民(老年居民)住院,各费用段(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在基金支付起付标准以上部分)居民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0元-10万元(含)的部分,分别为91%、81%、77%;10万元-20万元(含)的部分,分别为96%、86%、81%。2023年1月1日起,在一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各费用段居民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在上年度基础上分别各提高1个百分点,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分别各减少1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医联体内上转累积计算起付线,下转至一级医疗机构提高各费用段支付比例至95%、98%。

(四)强化卫生人才招聘培养

1.拓宽卫技人员招引渠道。编制年度招聘计划时,优先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2023年核批卫技人员招聘计划106名,其中基层安排了64名。实施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力争每年培养农村定向医学生50名左右,毕业后安排到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从2017年起我区连续7年累计培养农村医学生212名,近3年,已有三批次110名毕业医学生到基层就业。

2.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加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培养力度,确保本、专科医学生做到“应培尽培”。扩大全科医生专业住培数量,力争年内新培养全科医生10人以上。每年选派优秀乡村医生到实训基地参加为期1个月的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脱产培训,充分发挥我区基层实训基地作用。

3.制定政策留住人才。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11月我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针对引进不同类型人才给予优惠政策,以政策留住人才。

4.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根据上级落实“两个允许”的要求,卫健委草拟了《通州区2023年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改革方案》,适当增加基层医疗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对收支有结余的单位,予以再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充分调动单位和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医务人员待遇。区政府办公室前期已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题会商。

(五)加快智慧卫生建设进程

目前我区各级医疗机构已普及移动支付、挂号缴费等自助服务。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并与市级影像会诊平台对接。今年,我区启动智慧卫生Ⅲ期平台升级项目,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基于平台的区域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Ⅲ期工程注重医防融合,升级改造完成后将汇集医疗诊疗数据及随访数据至居民健康档案系统,方便居民自助查询调阅,提高诊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效率。

二、平稳过渡,提高新冠病毒临床救治能力

自2022年11月,上级相继出台了“二十条”“新十条”优化措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第十版防控方案等政策文件,并自2023年1月8日起依法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在此期间,我区紧扣“保健康、防重症”工作重心,组织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等新冠重点人群摸底调查,建立档案底册,组建爱心专班,分类实施健康服务。以医联体为载体,按照分级原则进行分级分类就诊转诊,通过发热门诊(诊室)的建设、加强基层首诊能力、配齐配足药品试剂、加强医联体牵头单位救治能力等举措,规范保障患者转诊,形成了新冠病毒感染分级诊疗的有序就医格局。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设置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床位配备提升至124张。为全部乡镇卫生院和村居卫生室配置指氧仪,制供氧设备,实现氧疗服务全覆盖,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重症“早发现、早诊治”能力。目前,新冠疫情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将继续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一是继续开展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和疫情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加强监测能力,做好预警和风险的研判工作。二是继续加强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三是继续强化临床管理和救治能力,特别是对重症的救治能力。四是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强化基层能力建设,加强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相关物资储备等。

三、筑牢防线,构建现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稳步提升基本公卫服务水平。修订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手册,严格规范镇村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健康服务需求,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等文件,结合我区实际,区卫健委联合区财政局每年均制定《南通市通州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方案中所含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均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后续将根据上级要求适时进行调整。

2.强化基层公卫应急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基层网格化管理。区卫健委联合区民政局,动员全区镇(街道)指导村(社区)设置和完善公共卫生委员会,截目前全区234个村(社区)均已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在村(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和村(居)民委员会统一管理下开展工作,发生突发公共卫生时间是根据基层党委和政府统一调度做好应急响应。

3.全面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常规开设新冠疫苗接种门诊,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稳妥有序做好二剂加强针接种。加强艾滋病、霍乱、血吸虫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将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组织各镇(街道)及区相关部门参加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预案培训和应急演练。每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多种形式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应急知识讲座、咨询和宣传活动,切实提升公众对疫情的应对能力。

感谢您对通州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南通市通州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