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提出者: ;陈 超; 建议/提案号: 006
标题: 关于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进通州深度融入南通主城建设的建议
建议/提案内容:   2009年7月,按照做大南通中心城市目标,通州区撤市建区整体并入南通市。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通州区围绕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城乡发展,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主动全面融入主城区,成效初步显现。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南通中心城区与通州区在要素融合、产业协作、人才互动、政策匹配等方面还未达到应有水平,南通市许多扶持政策、资源配置都没有覆盖到通州。如何围绕建设南通东部新城目标定位,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民生一体化建设,深入拓展融入南通的领域和空间,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深化认识,完善体制机制。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依然比较突出,比如综合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工作流程不够明确,很大程度上本位主义现象还在一定干部思想中存在,全局思维和融合发展的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为此建议借鉴其他先行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条件,推动建立市级协调推进机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市发改委具体负责,把这一战略纳入南通市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各市直部门提供实质性专项配套政策。同时,区级层面配套成立相应机构,完善配套制度,实现有序对接。 二是高点定位,放大同城效应。高标准建设东部新城,为南通中心城区发挥更大支撑作用,这是市委、市政府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对通州区的定位和要求。实践证明,加强规划编制与管理是推动发展融合的重要前提。因此,建议根据融合发展的新要求,特别是通州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合理划定功能分区、产业布局、用地结构,并加强与产业发展、土地利用、道路建设等部门规划的衔接,引导市区城市职能向通州扩展。突破通州行政区划,要以1521平方公里范围为研究对象,探讨整个城市发展格局以及通州所处地位,增强与南通中心城区的对接融合,形成组织有序的整体空间结构。 三是联动配合,实现有机对接。经济一体化是加快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通州实现转型发展的时代选择。在全面分析通州积极发展现状、梳理产业发展基础的前提下,建议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充分发挥通州环绕中心城区、农村区域面积大的优势,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都市生态型农业;二是围绕南通“3+3+N”产业体系,聚焦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重点,全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现代纺织、船舶海工、现代建筑等特色主导产业高端发展,加大智能装备、航空产业、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特色化发展;三是依托南通资金、人才资源,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并以江海文化、历史文化、乡土文化为纽带,打造旅游品牌。
承办单位: 主办: 协办:
答复日期: 2017-03-08
答复内容:

陈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进通州深度融入南通主城建设的建议》的议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2009年7月通州撤市设区以来,通州以主动对接南通主城区为目标,确定了“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体系。但是在深度融入南通主城建设上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正如您所说的,综合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工作流程不够明确等,除此之外,在规划、产业等融入方面步伐迈得还不够大,等等。对此,在深度融入南通主城建设上,将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融入。
  一、立足全域理念,加快城市规划布局的融入
  为加快深度融入南通主城区,实现同城效应,区委、区政府明确了“中心提升、西部聚焦、统筹推进”的通州城镇建设整体发展思路,积极构建“一主一副两园六极”的城镇空间布局,打造现代化的南通通州新城。“一主”,即通州中心城区。涵盖金新街道、金沙街道、南通家纺城、空港新城、西亭镇。积极推动南通高新区与南通家纺城、空港新城相向发展,形成“一体两翼”大格局。“一副”,即滨江高铁新城副中心。涵盖平潮镇和五接镇。坚持交通引领,以“铁”造势,以“铁”带产,以“铁”兴城,加快南通西站核心区、平东物流园和“三横三纵”快速路网体系建设。坚持功能互补,推进与中心城区遥相呼应、错位发展,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高铁新城、桥港新区”的城市副中心和区域交通枢纽,成为通州西部门户、跨江协同发展的前沿阵地。“两园”,即锡通科技产业园和石港科技产业园。锡通科技产业园突出高科技、国际化、综合性、多功能、生态型发展理念,推进水城交融、绿色生态城市设计,加快推进中心商务区、高端居住区、生态活力区和生态休闲区建设,努力打造创新型、生态型和亲水型活力新城。石港科技产业园围绕打造新型工业城镇目标定位,大力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实现工作在园区、生活在镇区、休闲在景区一体化,建成通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北部片区服务中心和以历史文化、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宜居新市镇。“六极”,即先锋、兴仁、二甲、刘桥、东社、十总“六镇(街道)”。突出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重点镇给予重点扶持、重点建设,特色镇给予特色打造、特色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镇区综合开发,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扩大城镇规模,搭建更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改善人居环境,使“六镇(街道)”成为具有较强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性城镇中心和经济增长极,努力形成六个整体形象美、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集约水平高、带动效应好的现代化新型城镇。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一主一副两园六极”更适应通州城市发展要求,与南通主城区的发展也更同步,更融洽。
  二、突出创新特色,加快产业空间布局的融入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两聚一高”目标,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跨江融合接轨上海为抓手,积极整合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突出重点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构筑特色明显、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的发展格局,形成“一核心四组团”空间布局,促进各地区之间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一核心,即以南通高新区为核心,涵盖金沙、兴东、兴仁、西亭4个镇(街道)。重点发展金属新材料、智能装备、科技金融、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加快培育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航空配套装备、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健康产业等,积极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突出提升中央商务功能、研发创新功能、文化养生功能,加快推进科技之窗、科创大厦、新材料产业园、供销产业园、空港产业园等载体建设,积极开发南山湖景区、“一河两岸”滨水业态,加快培育引领和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增长极和强引擎。
  南部组团,即以锡通科技产业园和南通家纺城为主体,涵盖川姜、张芝山、先锋3个镇(街道)。以家纺专业市场为依托,加快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加强与上海、无锡的互动发展,整链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服务外包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新兴产业创新区。
  西部组团,即以滨江新区、高铁新城为主体,涵盖五接、平潮2个镇。以铁路物流园、恒科纺织新材料产业园、船舶海工产业园、省级开沙岛旅游度假区为依托,抢抓沪通铁路等大交通建设机遇,推进纺织新材料、海洋工程、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通州西部门户、临江产业高地、旅游度假胜地和跨江协同发展前沿阵地。
  北部组团,即以石港科技产业园开发建设为重点,涵盖石港、刘桥、十总3个镇。依托临南通铁路西站、平海公路优势,以风电装备、智能电网、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主导方向,大力发展智能装备、高端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引领和带动北部经济发展,打造高端高效、协调互动、集约发展的高新技术和生态旅游产业区。
  东部组团,即以台创园核心区、景瑞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涵盖二甲、东社2个镇。以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为基础,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进鲜港健康产业园和环运河经济带建设,加快发展都市生态型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因地制宜发展就业导向型、生态环保型的医疗、纺织、机械、工艺品等制造业,积极发展万顷良田项目区等现代农业项目,培育金土地、忠孝文化景区、进鲜港乡村旅游集聚区等旅游景点,打造健康养老、休闲农业、旅游观光的生态区。
  三、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重要政策布局的融入
  一是积极争取市级支持。撤市建区后,通过近年来的沟通和对接,在许多方面已与南通市相关政策基本完成对接,但也有部分政策未能享受到南通市区(崇川、港闸、开发区)的待遇,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与投入、交通规划与建设等。各部门要加强与市级部委办局沟通联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研究市级发展战略等重要政策,抓住政策支持导向,积极争取南通市级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呼吁尽快与南通市区(崇川、港闸、开发区)享受同等的政策待遇,力争早日实现人员待遇、社会保障、基建投入、发展规划、社会管理等多领域的接轨与同步。进一步树立“只有大南通的发展才有通州更好的发展,通州的发展就是大南通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通州与南通的融合发展是双向的,双向互动才能加快融合进程,只有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相互补充,才能互利互惠、共享共赢、共同发展。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支撑体系。优先考虑、先期实施基础配套性工程,为片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加快通洋高速、通州湾快速通道建设,尽快建设沈海高速机场连接线,加快改善北部片区和空港产业园对外交通条件。抓紧实施“十二横十纵”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为各重点园区接受南通主城区及苏南辐射、加强南北区域沟通创造便利。加快实施通吕运河改线、九圩港-通同线三级航道及新江海河等四级航道工程,建设内河航道体系。加快沪通铁路、通苏嘉城际、锡通高速、天生港区横港沙作业区规划建设,促进滨江新区开发。适时建设开展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加快市、区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南通高新区南区变电所和污水处理厂、滨江新区公用码头等一批园区内部重点基础设施,完善项目承载环境。
  三是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加强土地资源保障。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地集约和节约利用水平的同时,创新土地利用制度,努力增加重点产业平台的建设用地有效供给。积极跟踪国家、省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市推进中心镇建设及市争创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度,争取新增专项用地计划向通州区倾斜。深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试点工程,实施增粮、生态等土地整理工程。加强资金保障。坚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拓宽引资渠道,采取政府、集体、社会、个人等多元化投资方式进行投资,进一步抓好重点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探索成立重点产业投资基金,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通州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发展股权融资推进企业上市、进入场外市场。大力发展各类债券、票据及信托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引入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创投风投企业,加快打造创投中心,尝试设立一定规模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争取开辟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绿色通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强环境、人才保障。加大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腾出更多环境容量。一般镇腾出的环境容量,原则上用于支持全区平衡和统筹调度使用。加快实施“510”领军型人才引进工程等区级人才工程,加快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积极申报用好国家、省、市级人才政策,以高层次、高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为重点产业、重点园区提供有效人才保障。
  四是加快体制机制建设。改进招商管理办法。加强招商宣传统筹管理,建立统一的产业布局宣传口径。建立区内招商合作机制,鼓励各镇(区、园、街道)将符合通州重点产业定位的投资信息按产业空间布局向相关承载平台引荐,税收及招商引资任务分成由双方协商确定。完善重大项目服务机制。为符合产业布局规划的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重大项目的用地、资金等要素和基础设施配套需求,帮助争取国家、省、市政策、资金扶持。实施重大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完善项目储备库。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分类定位,制订差别化管理政策,实行差别化评价考核。把产业布局规划的实施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由区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规划执行情况定期进行督查,发现较为严重的存在问题,及时向区政府报告。制定区域补偿机制,加大对非重点开发区域的转移支付力度。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深度融入南通主城建设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并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通州区发改委
  2017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