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玲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区小微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你们的建议,区政府十分重视,交由区政府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共同承办。长期以来,区政府多个部门联合金融机构为缓解企业融资难推出了不少可借鉴的措施,今年区“两会”也以提振实体经济作为重点工作。其中一些做法和创新措施如下: 一、创新融资方法 1. 推广“商标权、专利权”融资。我区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计划,帮助企业从长远发展,逐步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过渡,区内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商标权、专利权融资,先后有张家港农商行通州支行、农发行通州区支行、工行通州支行、南通农商行、招商银行通州支行5家金融机构开展了该业务。 2. 推广“应收账款质押平台”运用。2016年区金融办、经信委、商务局、国资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工作的通知》,推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方式。截止2016年末,辖内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获得71笔贷款44.49亿元,有效缓解了当前融资、抵押难问题。 3. 鼓励金融机构发挥本系统产品平台作用。积极争取上级行政策在本地先行先试,工行通州支行首家推出小微企业网络循环贷款产品,与小企业客户一次性签订循环借款合同,在合同规定的额度和有效期内,客户通过网银自助进行循环借款、合同项下提款和还款贷款业务,截止2016年12月末,该行小企业网络循环贷款余额为1500万元。建行通州支行依据小微企业交易结算量发放“善融贷”,贷款额度为50-200万元,至12月末有余额的贷款7户,贷款余额350万元;招商银行通州支行首家推出行业批量授信服务,目前志浩家纺市场批量授信3亿元,一次解决了12家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已投放1.1亿元贷款;江苏银行通州支行从2015年4月推出“税e融”,这是一款与国税合作纯信用贷款,只要正常经营、纳税的小微企业均可自行在国税申报网络上申请,推行以来,江苏银行通州支行已累计发放86户贷款4600万元。近期江苏银行在全省系统首推“创e融”产品,通过与江苏金创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对创新型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笔,额度180万元;南京银行通过银税联网系统为12家“鑫联税”企业发放贷款693.4万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抵押不足的矛盾。未来辖区小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自主联系相应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联系。 二、提升服务水平 2016年,为进一步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我区开通了方便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的绿色通道,规划了年帮助企业融资达20亿的总体目标,有效帮助中小企业盘活闲置资产,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服务。2016年,我区共办理各类动产抵押登记187件,融资金额21.9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0.5%。今年,在拓展渠道、减少企业融资成本上下功夫,坚持“三延伸三到位三主动”服务措施。力争促成融资220件,融资金额22亿元,其中帮扶中小微企业不少于200家,融资额不少于10亿,切实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三延伸”:一是延伸抵押登记服务窗口,将动产抵押登记权限继续下放至所有市场监督分局,做到企业无论到局本部还是分局,都能方便地办理动产抵押登记。二是延伸抵押登记主体,把抵押人由中小型企业延伸到个体工商户、抵押权人由银行、担保公司等延伸到自然人。三是延伸抵押登记范围,由传统动产抵押形式向动产浮动抵押等新形式延伸,将可抵押范围扩大到企业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 “三到位”:一是宣传推荐到位。制发工作指南,在登记窗口公示,告知企业动产抵押登记依据、登记条件、登记程序及期限、提交材料等相关内容,使企业办事人员一看便知、一问便明、一办便成。二是咨询服务到位。由“坐诊式”登记向“上门式”服务转变,做好相关的咨询服务工作,运用法律法规知识和相关政策为企业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提供针对性服务。三是现场指导到位,对当事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当场审查,符合要求的当场办结,不符合要求的一次性告知,做到“一口清”、“一次明”,减少当事人往返次数。 “三主动”:一是主动为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企业信息查询服务。充分发挥全面掌握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和市场动态监管数据的优势,建立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为金融机构提供详细可靠的信息服务,提高银行放贷效率。二是主动向银行进行信用企业推介。通过银企见面会、座谈会等形式,将运转正常、已申报年报、获得商标品牌、“守重”企业称号等企业向银行推介,着力构建“企业诚信,银行敢贷”的良好局面。三是主动引导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担保融资。 三、拓宽融资渠道 在稳定发展传统金融的同时,在加强国有资本担保建设、做强做大基金、推动企业上市等方面加快发展。 1. 做大做强担保,积极服务制造业。为更充分发挥担保基金的作用,促进本地现有担保公司扩大担保规模,区财政出资2亿元,与南通众和担保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引进南通众和担保公司(国有)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为全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业务,满足制造业的担保需要。众和担保于2016年6月成立了通州办事处。南通众和担保公司为通州22家企业提供担保3.29亿元;2017年,将促进担保公司扩大规模,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8亿元以上。 2. 设立小微企业转贷基金,化解制造业融资难问题。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在2016年11月份,通州区政府与南通中新力合公司合作,设立了“江海一期转贷基金”,首期规模2亿元,上报省金融办备案,今年已为15户企业累计转贷1.8亿元。在此基础上,区政府与南通农商行合作,设立了“通农银贷周转资金池”平台,基金规模2亿元,分两期出资,首期资金5000万元,帮助小微企业转贷和续贷,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小微企业转贷需要,目前,已签订了合作协议,制定了平台管理办法、业务操作流程和人员,明确了岗位设置和职责,近期正式运营。 3. 积极引进股权投资,增强企业竞争力。近年来,区政府创投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基金、惠通公司等积极参股创投、股权基金,先后成立了12个创投、股权基金,这些基金积极寻找优质项目、优质企业,今年已投资企业8家,投资金额为11650万元;其中投资通州企业3家,投资金额为2600万元。累计已投资企业37家,投资金额为44876万元,其中投资通州企业16家,投资金额为12200万元。同时,南通中新力合科技金融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江风海韵”、现金流、雏鹰融、企益融、电商融等金融产品服务企业每年达5亿元,其中服务通州企业1亿多元,有力扶持了我区企业发展壮大。 4. 抢抓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企业上市挂牌。近年来,我区抢抓国家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新三板全国扩容等政策机遇,通过组织推进、政策宣传、辅导培训等工作,不断优化上市环境、拓宽上市渠道、充实后备资源,企业上市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我区境内外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另有10家企业在上海、江苏等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中心挂牌,位列南通市前茅。拟IPO上市的有7家,到2020年我区境内外上市企业可达14家。拟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今年挂牌的3家,到2020年我区新三板挂牌累计可达20家。这些企业上市挂牌有力推动我区“3+3”重点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快速成长壮大。 四、加快诚信建设 我区将有步骤、有重点地继续开展社会诚信创建活动,加强社会诚信建设,营造诚信净土。一是积极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在学校、机关、社区、企业开展公民信用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公民信用认知水平,营造和谐、有序的信用氛围。二是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切实加强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努力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各方协同”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格局。三是加快建设个人信用体系。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个人基本账户制度、个人信用调查和报告制度以及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形成“人人视信用为生命”的社会氛围。四是全面打造联合征信平台。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联合征信平台,将信用信息系统逐步用于项目咨询、立项审批、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绩效考评等工作。 两位代表所提的建议非常中肯,也很贴合实际,区政府通过多种方式致力于金融生态建设,强化金融安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无法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但支持信誉好、良性发展的小微企业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义务,也一直是金融服务的重点,区政府将站在全局的高度,继续搭好桥梁,建好平台,维护稳定,促进各方共赢发展。 南通市通州区发改委 2017年6月15日 |